试议波特基于波特模型黑龙江民高校竞争环境

更新时间:2024-02-09 点赞:19658 浏览:848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黑龙江民高校在省内高校中所占比例虽然不大,但其发挥的作用却越来越大。黑龙江民高校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省内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省内高等教育发展的增长点。本文基于波特五种竞争力模型,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分析了黑龙江民高校的竞争环境,为黑龙江民高校识别自身竞争地位、制订有效竞争策略、培育竞争优势提供了必要条件。
【关键词】波特模型民办高校竞争环境
1674-4810(2012)21-0034-03

一、问题的提出

截至2012年4月24日,源于:本科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138所,其中民办普通高校有403所,包括87所民普通高校。黑龙江省共有普通高校77所,本科普通高校34所,民普通高校9所,独立学院2所。民高校在省内高校中所占比例虽然不大,但其发挥的作用却越来越大。本文基于波特五种竞争力模型,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分析了黑龙江民高校的竞争环境,为黑龙江民高校识别自身竞争地位、制订有效竞争策略、培育竞争优势提供了必要条件。

二、波特模型理论框架

波特模型,又称波特五种竞争力模型或波特竞争力模型。波特模型是哈佛大学商学院的Michael E. Porter于1979年在产业组织经济学基础上推导出来的,用于行业分析和商业战略研究的理论模型,是企业分析行业竞争状态、制定竞争战略的重要依据和手段。波特认为,“一个产业内部的竞争状态取决于五种基本竞争力的相互作用,即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讨价还价能力、新进入者威胁、替代品威胁、行业内竞争者的竞争。”这五种基本竞争力量的状况及综合强度,决定着产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从而决定着产业最终的获利潜力以及资本向本行业的流向程度,见图1。
图1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三、基于波特模型的黑龙江民高校竞争环境分析

产业是指一些相关联的组织,它们使用相似的资源,吸引类似的顾客,生产近似的产品,以及为社会提供相似的服务。从这个概念我们可以看出,高校间的竞争也可以用类似“产业”的概念来进行分析,波特五种竞争力模型也适用于高等教育领域。按照迈克尔·波特这种竞争战略理论,结合民高校在“教育产业”中的自身特点,同样有五种竞争作用力对民高校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见图2。

1.现有竞争者威胁

现有竞争者威胁,即行业内竞争力量,它是指行业内现有各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和程度。如果一个行业内主要竞争对手势均力敌,则行业内部的竞争必然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某个企业要想成为行业的领导者,就要付出较高的代价;反之,如果行业内只有少数几个大的竞争对手,企业间的竞争便会趋于和缓,企业的获利能力就会增强。
图2波特五力分析模型用于高等教育领域
黑龙江民高校间的竞争主要存在于下列11所院校之间,即黑龙江东方学院、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哈尔滨华德学院、哈尔滨石油学院、哈尔滨广厦学院、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哈尔滨剑桥学院、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黑龙江工程学院昆仑旅游学院。
这些高校间的竞争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学校社会声誉、专业设置、学费、学校资源与实力及生源地域分布等。
学校社会声誉体现了民高校的社会影响力和媒体关注度,反映了民高校的办学优势、办学特色和参与社会活动的状况。社会影响力大、社会声誉好的民办高校,其竞争优势自然要比社会影响力较小、社会声誉不好的院校强。从媒体关注度情况来看,关注度较高的民高校大致包括:社会声誉好的民办高校;高等教育实力雄厚城市的民高校;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民高校;旅游资源丰富地区的民高校。这些因素成为民高校竞争优势的一个来源。
专业设置是高等教育部门根据科学分工和产业结构的需要所设置的学科门类,是人才培养规格的一个重要标志和体现。从省内民高校的专业设置来看,民办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倾向于社会热门专业,如外语类专业、财经类专业、管理类专业、信息与计算机相关专业以及法律专业等。民高校间的专业设置越重叠,专业特色越不突出,高校间的竞争就越激烈。
学费是民高校生存、发展和壮大的主要资金保障。学费与民高校的办学规模与教育质量虽无直接关系,但对学生的报考意愿有重要影响,学费高低会直接影响报考人数、生源质量和新生报到率。对民高校专业的人均学费排行分析发现,人均学费的高低与民高校所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学费普遍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的学费。
学校资源情况是衡量一所民办高校办学实力的重要因素。民办高校办学关键资源主要包括:人员资源(包括管理人员和师资队伍)、场所资源(土地和校舍)、设备和经费资源以及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公共关系资源,这些资源也决定了民办高校的竞争优势。
民高校的竞争优势还表现在生源地域分布情况上,一所民高校在招生规模足够大的情况下,本地生源占的比例越低,则表明其办学水平越高、全国影响力越大,学校竞争力也越强。本地生源比例成为衡量民办高校成为区域性、全国性大学的一个重要指标。

2.替代竞争者威胁

高等教育替代竞争者威胁是指生源能够选择的替代现有高等教育的其他方式,如其他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证书对本学院或大学提供学历的替代。当替代竞争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且在和绩效方面有竞争优势时,替代竞争者就对现有高等教育构成威胁。由于黑龙江民高校的生源主要集中于本省,民高校替代竞争者主要来源于招收本省生源且分数段基本与民高校相同的国有本科院校专科、高职高专院校。除此以外,替代竞争者威胁还包括自学考试、网上教育以及出国留学等教育服务机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综合国力的增强,国家对省内国有高校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国有高校具有先天优势与社会对国有高校的先天认同,再加上国有本科院校的专科及高职高专院校的平均学费要比民高校更具优势,使得国有本科院校专科及高职高专院校对省内一些考生仍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分数段与民高校相同的国有本科院校专科及高职高专院校是黑龙江民高校最大的替代竞争者威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替代竞争者威胁。对学生来说,自学考试成本低,并且可以边工作边学习,避免了就业机会成本。国有高校正在推广的网上教育也成为民高校的替代竞争者威胁。目前,这两种替代威胁对民高校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高校的生源数量。此外,考生放弃国内学习到国外留学的替代威胁近年来也在逐步增加。

3.潜在进入者威胁

民办高等教育是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而且这种服务基本是一次性购买,民办高校直接面对消费者,因此资本需求、规模经济、转换成本和招生渠道等很难形成进入壁垒,而服务差异化和一些与规模无关的成本优势,如地点优势、学习或经验曲线以及政府政策等都可能构成进入壁垒。
黑龙江民高校潜在进入者主要包括:(1)一些事业有成、热衷教育的民营企业家、学者、教育专家,他们对发展教育产业有浓厚的兴趣,纷纷向教育产业投资,使得民高校之间竞争加剧;(2)随着宏观经济的增长速度减慢和经济全球化,西方国家纷纷放宽对华留学政策,扩大在华招生人数,国外的产业集团、教育集团、学校,甚至也都看好中国的教育市场,这些教育机构借助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和已经颁布的《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多渠道探索进入我国教育市场的途径,大规模招收留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或者项目合作,无疑会给黑龙江民高校造成极大的威胁和压力;(3)社会上有声望的国有高校,利用民办学校的机制合作办学,抢占生源,扩大招生规模;(4)国内一些办学不佳的国有高校,未来有可能通过改制进入民办教育领域,这也是不容忽视的教育竞争力量。

4.卖方压力(生源市场压力)

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1年高招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总数约为933万人,比2010年的957万人减少了24万人,2010年比2009年减少了65万人。由于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全国高考生源在2008年到达历史最高人数1050万后,开始全面下降,并呈现加快趋势,生源紧张的情况开始凸显,这一态势将可能延续至2017~2020年前后。
在生源持续减少的情况下,这几年的招生计划却在逐渐增加。一方面是生源数量的减少,另一方面是大批公办高校的稳步扩招,这势必加剧高校招生的竞争,给民高校带来的竞争压力更大。民高校自身规模的不断扩大也加剧了相互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集中体现在对生源的直接争夺。从2008年开始,省内缺少竞争优势的个别民办高校招生越来越难,一些民办高校开始出现“吃不饱”的现象。
考生对高校的选择是在填报志愿时做出的,办学实力雄厚、就业出路好的民办高校自然会得到考生和家长的青睐。生源数量的减少,对一些缺乏竞争优势的民办高校招生带来的冲击最大,连续招不到学生的民办高校或将面临倒闭风险。

5.买方压力(就业市场压力)

大学生经过在校四年的培养、教育,能否符合社会需求,能否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关键要看学生能否顺利地就业。就业既是对学生个人的检验,更是对学校的检验。就业已成为社会、源于:论文模板www.618jyw.com
家长衡量一所民办高校好坏的重要尺度,也成为衡量一所民办高校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民间资本能否获取回报和回报水平高低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据教育部统计,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10年来逐步在增加: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212万人,2004年达到280万人,2005年达到338万人,2006年达到413万人,2007年达到495万人,2008年达到559万人,2009年达到611万人,2010年达到631万人,2011年达到660万人,2012年达到680万人,见图3。
图3历年高校毕业生数量
随着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就业竞争日益加剧,毕业生就业总量的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一些民办高校的专业设置和专业调整立足于自身师资条件,造成民办高校的专业设置、层次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水平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致使毕业生的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错位。民办高校普遍存在“重进轻出”现象,毕业生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另外,社会对民办高校学生的认知还存在误区,一些用人单位对民办高校的毕业生持观望态度,在求职要求上会设置较高的门槛,这也加剧了民办高校学生的就业难度。基于以上原因,与国有普通高校相比而处于弱势地位的民办高校在毕业生就业方面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四、结论与讨论

本文将行业分析和商业战略研究的波特五种竞争力模型用于民办高校竞争环境分析,认为黑龙江省内民高校同样面临行业的五种竞争力,即:(1)现有竞争者威胁,表现在民高校间的竞争;(2)替代竞争者威胁,表现在国有本科院校专科、高职高专院校、自考、留学等对民高校的冲击;(3)潜在进入者威胁,表现在民间资本、国外机构、国有高校转型等;(4)卖方压力,表现为生源市场压力;(5)买方压力,表现为就业市场压力。
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分析黑龙江民高校的竞争环境,可以为黑龙江民高校识别自身竞争地位,制定有效竞争策略,培育竞争优势提供必要条件。
波特五种竞争力模型是一种理论思考工具,该模型的理论是建立在以下三个假定基础之上的:战略制定者可以了解整个行业的信息;同行业之间只有竞争关系,不存在合作关系;行业规模固定不变。因此,在高等教育领域应用该模型分析民办高校竞争环境时,要考虑三项假设的存在,否则,战略制订会产生偏差。
参考文献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美〕希尔·琼斯.战略管理(孙忠译)[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8
[3]张文文.对我国民办高校专业设置的思考[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9(2)
[4]褚蓉.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探讨与对策[J].科技信息,2009(20)
[5]刘小勇、符少辉.品牌经营:打造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J].理工高教研究,2007(6)
〔责任编辑:庞远燕〕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