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批注坚持“批注式阅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更新时间:2024-02-28 点赞:5499 浏览:1393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所谓批注阅读法,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的所想、所思、所感、所疑以批语和注解的形式,即时写在书页的天头、行间、地脚等空白处,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的一种读书方法。近年来,我坚持在课堂教学中探索并实践着批注式阅读,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多种批注,不仅形成了独立的阅读个性,也不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感悟式批注,触发学生丰富的情感

如果学生用心去读文章,就一定会有或深或浅的感受和心得。为了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我要求学生在读了文章之后,画下重点词句,并随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悟。如学生在读《草虫的村落》后,勾画了“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忘了自己。”这一句后写下这样的批注:从“又”和“躺”字我感受到了作者和田野不寻常的关系,正是有了这种和田野之间的特殊情感,才会如此关注田野中的小生命;“静谧”不仅是环境的清幽,更是心境的宁静,在这样的环境和心境中,作者和大自然相融为一体。作者摆脱了尘世的纷扰和喧嚣所带来的心灵重负和枯寂,这样才有了他对草虫村落的这一次奇异的游历。又如《落花生》这课有学生这样批注:这一课让我悟出了做人的道理,做人要像花生一样,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些感悟式的批注,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的理解文章,把握文章主旨,而且还有利于触发学生丰富的情感,这对于写作也是相当重要的,真可谓是一箭双雕!如果长期坚持这样的读下去,我想学生一定会学有所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二、质疑式批注。培养学生的怀疑与探究精神

学生在阅读时,会遇到许多阅读障碍,并由此产生疑点和困惑,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探讨、研究和解决。针对课题或重点词句提问并且标在书上,就是运用较多的质疑批注方式。有了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真正地走入文本,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同时在要求学生写批注时,有意识地引导他们结合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学习语文,强调个性阅读,自主发表,不强求统一的答案。所以这种批注式阅读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怀疑与探究精神。因为质疑本身就是一种思考、一种挑战、一种探索。这种阅读方法学生用得最多,也用得最广。如学习《唯一的听众》一文,很多学生看到题目疑惑顿生,他们在课题旁批注:“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老人真的耳朵聋了吗?她为什么说自己耳朵聋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等。也有学生对作者认为“音乐教授的谎言也是一种爱”表示怀疑,在文后批道:我认为作者的想法不对,音乐教授说自己耳聋明摆着就是撒谎,老师不是常教导我们做人要讲诚信,不能撒谎。所以“狼来了”的故事至今仍在我们耳边回响。难道教授这样说谎也是一种爱吗?如果教授没有隐瞒身份,如果作者知道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亲临指导,必定会大受鼓舞,信心倍增,早就成为小提琴手了。这样充满童真的质疑、如此独到的见解,虽然有时不免失之偏颇,但总会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三、点评式批注。倡导学生对事物作出辩证的评价

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他们的阅读体验,就应该允许并提倡他们对阅读作出或褒或贬的评价。点评式批注可以评价作品中的人物,作品中的语言,甚至是作者的观点等。如在教《詹天佑》一课时,我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并在课本旁写批注,再要求学生用几分钟小组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最后各组派代表发言。有的学生对“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进行详细的点评:这句话用排比的手法,形象地写了詹天佑的动作和工作过程。从他的动作描写中,我明白了詹天佑是一个对工作一丝不苟,不怕苦,不怕累的人。一个伟大的工程师尚能处处以身作则,起带头作用。而我作为一个小小的班干部,有时还耍威风、摆架子去指挥其他人,真是惭愧。从学生的批注中可以看出,学生不但理解了这个句子,而且受到思想的洗礼,这真是意外的收获啊!又如在教李贺的《马诗》时,有学生这样批注:诗人以雪喻沙,以钩喻月,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比中见兴,兴中有比源于:论文格式范例www.618jyw.com
,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又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所以诗人对字句的推敲是十分讲究的。但对诗人通过咏马、赞马、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自己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我持不同意见。试问:古人亦有“毛遂自荐”,诗人又何必投笔从戎,白白浪费一匹“良马”呢?学生们因为这一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从中受益。这种点评式阅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因为他们成了课堂的主人,也成了读书的主人,他们有权利对文章和作者“品头论足”了。

四、迁移式批注。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众所周知,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让他们能够由此及彼,自觉地由文本迁移到文外。这种阅读方法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信息的归类整合。如在学习朱自清的《匆匆》时,我引导学生这样批注:读了此文,你想到哪些激励人们珍惜时间、热爱生命、努力上进的名言警句。有学生写到“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有学生写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还有学生写到“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又如学生在学习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后作出这些批注:“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近种离边菊,秋天未著花。”“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学生由此诗引发出这么多的联想,一下子想到了这么多秋的诗句,学生能把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做到触类旁通,真正地把知识学活了,内化成了自己的—种能力。

五、填补式批注,活跃学生的思维

填补式批注,就是让学生在原文的基础上,顺着作者的写作思路,依照作者的写作方法,遵循作者的写作风格,抓住文本中的未定点和空白处联想和填充,进行补写、续写、扩写等,它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快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在《穷人》中,有学生按作者的思路、写法续写了这么一段话:自从桑娜家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后,他们的日子就越来越难熬了。渔夫为了维持这个家庭的生活,他总是冒着危险拼着命起早贪黑地去打鱼。一连几天,渔夫打鱼郡是收获甚微。眼看着家里快要揭不开锅了,但他们宁愿自己忍饥挨饿,也不让孩子们受委屈。时间一天天过去了,终日劳累的渔夫终于累倒了。这可急坏了桑娜,她一边向邻居借钱求医,一边照料丈夫和孩子。在这最危难的时刻,渔民村上的渔民伸出了援助之手,帮助渔夫一家渡过了难关。一晃几年过去了,桑娜的七个孩子也渐渐长大了,他们都很懂事,也十分体贴、孝敬父母。一家勤勤恳恳,每到年底还能有所积余。但他们始终不忘那些帮助过自己的邻居,常常给那些穷苦的邻居们送鱼、送菜。在这并不富裕的渔村里,渔夫和桑娜关心贫民、乐于助人的品德得到渔民们的颂扬。又如《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文中那个残疾青年为了让“我”心安理得地看书而编造了美丽的谎言,文中只写了他的表情及语言,但他的内心活动却是一个“空白点”。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对他的心理活动进行填补式批注。如“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笑着对我说:‘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他认真地看过马草后,冲里屋喊道:‘碧云,你出来一下。”’这个片段学生的批注:“一愣”,想:他的马草没有卖掉,那不就没钱来看书了吗?怎么办呢?“一亮”,想:好办,我可以买下他的马草嘛。“冲里屋喊……”想:傻妹妹,千万别穿帮了,我想帮助这个小孩,你明白我的心意吗?这样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表情、语言、动作等,从人物的外部表现揣摩其内心活动,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进而诠释了文本内涵。
多年来,批注式阅读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阅读,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在批注式阅读中形成独立的思想,提高了综合的能力。我相信,随着批注式阅读更深人地走进语文课堂,走进学生们的阅读生活,必定会对学生们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小金口中心小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