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

更新时间:2024-03-21 点赞:16170 浏览:7037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文章不是无情物,唯有真情最动人”,情感是人们心理活动的一大特点,情感教育更应是教学的根本。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学习中学生的求知欲得到了适当的满足,便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如果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在教学中使学生的这种得到了满足,学生就会表现出愉快的情绪和较高的学习积极性。
著名教育家夏沔尊说得好:“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白居易也曾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材中,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
如今大多数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不少学生有些冷漠,以自我为中心,只知拿走,不懂付出。中学生道德水准的滑坡直接关系到中华美德的传承,中学生心灵素质的低下直接影响到民族素质的提高,中学生人格的不健全直接牵涉到中国的未来。越来越多的语文老师意识到:不仅要教会学生语文学习的知识,更要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学会做人的道理。
翻开语文教材,我们就可以感受到,那些文质兼优的名家名篇中充溢着对祖国、对人民、对大自然、对朋友亲友的深挚情意,字里行间洋溢着或优美典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因此,在这些作品的教学中,我们不可能仅仅传授语文知识,而必定要同时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只有在肥田沃土上,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呢? 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出作品的这些内蕴,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呢?

一、巧设情境,引人入情

文学是一门情感的艺术,是对人的生命、社会及其意义的叩问,是情感的领域,是价值的体系。好的作品有着优美的艺术境界,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境界,是进行情感体验教育的重要途径。
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得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处在“我要学”的状态下愉悦地学习。而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他特定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的影响下的特定情感的表达。因此,在学生正要接触作品时,教师就抓住本教材的情感个性,巧设导语,引带入境。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深刻阐明情感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因此在学生的情感得到一定的激发时要顺势引人课文深层次的学习中。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自主思维的动力,提高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
巧设情境,入境动情的导入就能一下子抓住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
英国作家王尔德说过:“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另一半。”优美的文学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背影中的浓浓舐犊之情;曹孟德车临碣石的壮志豪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优秀论文查重www.618jyw.com
的一缕缕悠悠思乡情;还有羚羊木雕上交织着的浓浓亲情和真挚友情。再加上一股难言的委曲之情。如何不让学生心有所悟而怦然心动呢?

二、妙用故事,引人入胜

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抓住青少年的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授新课前,花极短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得亲切自然,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
如何讲好一个故事,如何整合教材与故事,如何丰富自己的故事“仓库”,等等,这些问题都成为了我思索的课题。正如朱熹所说:“教人未见乐趣,必不乐学。”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求知最有效的推动力,没有了兴趣,老师如何打开学生紧锁的心门?给学生讲个故事,丢个包袱,相信没有几个学生不会上“钩”的。
比如在学习庄子时,学生们对于老庄的学说始终不能很好地把握。如何给学生一个清晰简捷而又比较准确的引导呢?笔者还是采用了深入浅出的“讲故事”的方法,运用生活化的语言,创设生活场景,给学生讲了庄子“鼓盆而歌”的故事。将庄子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糅合到这个典故里,将庄子对生命和死亡的看法凝聚于为亡妻而歌的反常规的动作上。
再比如在学习陶渊明的作品时,笔者先让学生们阅读文本及注释,让他们自己去亲近、领悟、欣赏文本并获取知识。之后,笔者又给学生讲了陶渊明的几个生平故事,如“不为五斗米折腰”等。刚才还打瞌睡的几个学生,马上提起了精神,津津有味地听老师讲故事。

三、善表情感,感染学生

情实感去叩击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具有魅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并抓住课文与学生情感的契合点,架设学生与作者、作品进行情感交流的桥梁。契合点的选择应是对学生有所思考、有所启发的句子,不一定是中心句或修辞句或抒情句。
教师在学生心中有着崇高而神圣的地位,教师的情感就更能感染学生。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具有激发性和感染力,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要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内容、抑扬顿挫的语调、富于变化的语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有的老师因个人的人格魅力而吸到学生、这种向师性形成的原因让我不禁想起一位哲人说过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饱满的感召学生,会使学生获益匪浅。
“三分诗,七分读”是我国古代就有的说法。也就是说情感教育应寓于朗读训练中。朗读是以声音传达视觉信息的活动过程,而声音本身也是一种情感、一种形象。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学生会更快的闯进作品的意境中、作者的心灵里,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
比如《沁园春 雪》上阕要读的豪情万丈、下阕要读的居高临下、最后三句要读的意气轩昂才能体现作者伟大的胸襟和坚定的信心,让学生在愉悦中提高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起到了良好的教学作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