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作文优化作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革新精神

更新时间:2024-03-29 点赞:14723 浏览:6068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作文教学难是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创新能力,更是我们探索的重要课题。笔者在作文教学中优化教学过程,开辟多种途径,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此作一些介绍:

一、优化教程,开拓创新空间

传统习作教学“四重四轻的”问题,即“重指导、重形式、重课内、重共性”,“轻练笔、轻内容、轻课外、轻个性”,既影响了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又阻碍了学生思维和个性的发展。因此应从以下两方面优化教程,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1.多放少收

欧阳修主张“能文之本,初欲奔驰,久当收节”。“多放少收”是就整个小学习作教学过程而言,先要让学生自由地写,在积累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习作。要鼓励学生多写“放胆文”,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表达的内容和形式,真实反映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写出自己独特的习作来。

2.先写后导

“先指导,再习作”,这是传统习作指导的一般步骤。这种模式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学生习作“千人一面”,缺乏个性和新意。
“先写后导”,则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顺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在不受约束的情况下先自由地写,而教师的“导”则建立在学生写的基础上使之既导向明确,有的放矢,又能保留学生习作的鲜明个性。

二、鼓励求异,发展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在某种程序上是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的统一。在习作教学中,要做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逆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习作,则要求学生反向去思考。在一次习作课上,我让学生改编《守株待兔》这则寓言。首先,我提出:“假如这个故事发生在现在,文中的种田人是位有知识的农民,他知道信息就是财富,他肯定能致富。那么,这个故事的情节应该怎样?”孩子们兴趣盎然,思路开阔,文思泉涌,如:这个农民从兔子撞在树桩上这一信息推知林中兔子多,于是便制作了许多捕兔的笼子。每天既捕兔,又种田,不久就成了村里的富裕户。故事情节编得合情合理,有时代气息。

2.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其主要方法是,鼓励学生多角度习作,多方面选材,多形式表达,以达到训练学生发展思维的目的。如我曾提供过这样的题材:“小明和小芳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见从驶过的自行车上掉一个书包……”要求学生续写。学生多角度思考:①《你们真是好孩子》:赞扬王明、张芳拾金不昧、交还失主的可贵精神;②《真正的朋友》写当张芳欲占为己有时,王明认真教育小伙伴;③《你们都错了》写两个孩子都犯了错误。

三、丰富想象,开掘创新潜能

亚里士多德说:“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通过形式多样的想象习作,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进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想象性习作主要有以下形式。

1.补写习作

补写包括续写,可以是补写课文,也可以设计一个开头或故事的某一部分,让大家补写其他部分。如《狐狸和乌鸦》的结尾是乌鸦眼睁睁地看着嘴里的肉,被狐狸骗走了。我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第二天这只乌鸦又找到一块肉,狐狸又在树底下,它们又会是怎样呢?请同学们续编故事,通过想象和讨论,说法不

一、有的说乌鸦吸取了教训,有的说乌鸦在众姐妹的帮助下,把狐狸给铲除了……

2.假想习作

就是假设某种情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联系和补充。这有利于拓展其思路,发挥其创造性。如在一次习作课上,我先讲了《神笔马良》的故事,接着就出示习作题目:《我有一支神笔》,并告诉大家:“现在你们假想手里都有一支神笔,但这支神笔只能让你画—样东西,你准备画什么?为什么?请大家把想法写下来。”同学们个个兴趣盎源于:论文要求www.618jyw.com
然。从交上来的习作看,他们的想法丰富多彩,有的说要画一台能吃塑料袋的机器,让它来清除白色污染;有的说要画一座宽敞的楼房,让自己全家住进去,因为他们家现在的住房实在太差了……虽然有些想法还比较幼稚,但字里行间都闪烁着创新的火花。

3.写童话故事

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可以组织学生听童话——看图编童话——提供材料编童话——续写、扩写童话——独立编童活。课堂习作课上,我给学生讲了《坐井观天》的故事后,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以《青蛙跳出井口之后》为题,让学生续写故事。

4.科幻习作

儿童爱幻想,科幻习作恰好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如《未来的书包》《我的太空之行》《我发明了新型玻璃》《我的绿色环保汽车》等。这些内容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

5.写儿童诗

没有想象就没有诗,鼓励儿童用童眼观察世界,用童心感受世界,并学写儿童诗,能有效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6.看图习作

要选择能吸引学生,又有广阔想象空间的画面。
总之,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在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它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才能实现。?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