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社会服务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工作目前状况、理由与对策

更新时间:2024-01-29 点赞:16297 浏览:6394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做好社会服务工作是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办出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但是,现阶段高职院校还存在着教师对社会服务工作认识不够到位、社会服务能力不强、动力机制缺失、社会服务平台建设不足以及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为此,高职院校应引导教师正确认识社会服务工作的意义,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健全和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加强行校企合作,加强规范管理,有效促进教师的社会服务工作。
[关键词]高职院校 社会服务 教师培养
[]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5—0141—03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是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功能的延伸,是联系社会和高校的纽带,其实质是将科学技术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这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广大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提高,而教师则是承担这项工作的主体。高职院校只有做好社会服务工作,才能有效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充分发挥其社会服务职能,既是社会经济和学校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其自身职业发展的需要。

一、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工作的内涵

社会服务是指高职院校教师通过各种劳动满足社会需要的过程。从发达国家高职院校教师开展社会服务的经验来看,他们都充分利用了自身的特长为地方经济服务,并通过社会服务的过程实践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如美国的社区学院,教师不仅面向社区成员提供职业培训,还承担了诸如扫盲、转岗培训等工作,并经常举办有关社会热点问题的座谈会与研讨会,成为社会成员文化活动的场所。德国承担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专科学校,以其著名的“双元制”办学模式,形成了良好的课程与工作相结合的办学机制,通过为企业培养大量优秀高技能人才来体现为相关产业服务的功能。法国承担高等职业教育的短期技术学院的教师,始终坚持理论知识学习与职业工作实践相结合,同时根据区域经济与学校自身特点,主动为地方经济服务。
发达国家高职院校的办学经验告诉我们,社会需求是高职院校教师开展社会服务的主要参考坐标,同时也是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的现实土壤。通过社会服务,可以满足人才培养、专业与课程建设、产学研结合等方面的需要,并能更好地体现高等职业教育面向社会办学的主旨。因此,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工作主要就是提供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人才培训与培养,提供技术创新、推广和服务,实施先进文化的传播和辐射。概括起来就是:向区域和行业提供多方面的服务,最主要的是提供培训服务、科技服务和文化服务,把高职院校建成培训中心、研发推广中心和区域学习中心。

二、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1 思想认识不够到位。究其原因,一是高职院校大多由行业举办的中专学校或地区性的职业学校升格而来,普遍存在高职办学时间较短、社会服务工作积淀少、教师社会服务能力较弱等问题,又受传统“重学术、轻应用”的教育思想影响较深,许多教师对什么是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高职院校为什么要开展社会服务,高职院校如何开展社会服务等问题还不能完全理解。二是受我国历史、教师职业发展、社会环境因素影响较深,片面强调以教学为中心,思想认识上对社会服务工作不够重视,多数教师把社会服务看成是“副业”,是对教学“主业”的陪衬,仅仅起锦上添花的作用。三是教师把社会服务工作和学校内涵建设分割开来,看成“两张皮”,没有从自身的内涵建设和外延发展的高度来认识社会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导致高职院校教师参与社会服务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更谈不上创造性地开展社会服务工作。
2 社会服务能力不强。究其原因,一是当前多数高职院校教师本身缺乏对现场的了解、实践能力和工作经历缺乏,导致科技服务能力不高、社会培训能力不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二是由于高职院校受办学条件影响,目前所招聘的教师大部分是缺乏工程技术背景的普通高校毕业生或者是普通高校现任教师,来自企业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除数量不足外,水平往往也不高,真正有水平的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三是面对急剧扩大的办学规模,教师疲于应付过大的教学任务,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来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四是高职院校教师主持的科技研究与科技开发项目,大多还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项目应用与实践不足。五是受“眼前利益”影响,高职院校对教师提出紧密联系企业、融入社会的要求大多还停留在认识层面,尚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由于大多数教师缺乏工作经历和工程实践,对行业职业了解不够,缺乏从业技能,因此制约了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影响了社会服务开展。
3 动力机制缺失。究其原因,一是政府对高职院校办学经费投入不足,学校为了增加收入而扩大招生规模,导致教师疲于应付的首先是教学,再加上学校对社会服务工作没有出台切实可行的激励政策与考核要求,导致教师不愿花太多时间在公共事务上,不愿直接为社区或社会服务。二是国家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资格认证、职称评定、工资定级和其他福利方面缺乏社会服务的规定要求。三是企业从其本位角度考虑问题,没有深刻认识到校企合作也是企业本身发展的需要,对教师社会服务工作支持力度不足。政策导向的错位,导致社会服务动力机制缺失,多数高职院校教师不愿意开展社会服务工作。
4 社会服务平台建设不足。究其原因,一是高职院校对社会服务工作存在认识偏差,主要着眼于解决学校办学经费不足问题,往往只看重从教师的社会服务中获得物质利益,没有深刻认识到社会服务工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不愿在社会服务平台建设方面投入较多的精力和财力。二是政府缺乏强有力的财力、政策支持和宏观调控的机制与手段,没有在社会服务工作中发挥主摘自:毕业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导作用,对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的校企双方也没有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三是企业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没有深刻认识到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帮助企业发展,企业在高职教育中责任缺失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校企合作常常是一厢情愿,谈不上与企业合作开展教师所应具备的专业实践技能以及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社会服务平台建设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摘自:毕业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