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教学内容关于语文课程教学内容再深思资料网

更新时间:2024-03-05 点赞:35041 浏览:15923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大学语文课程在国内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阶段,其教学内容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虽然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一直呈多元化的态势,但不同的教学内容均存在一些缺失。因此,打破讲授内容的单一性,实现以传授文化和文学为主,写作和表达为辅的多样性,或许能为提高大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和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供新的参考。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内容;文化;文学
大学语文课程是我国高等院校为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这门课程现已基本在各高等院校实现普及,可见国家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但在具体实施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原因来自多方面。比如大学语文课程地位一直未定;该课程的性质存在争议;教授这门课的师资队伍极不稳定;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等。要改变这种现状,需从多方面努力,可运用的方法有很多。本文拟从改进该课程教学内容的角度入手,提出自己的一点思考,为解决出现的问题提供一些参考。

一、我国当代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现状

在我国,大学语文课程最早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的“大一国文”。最初的“大一国文”是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其开设一方面有助于改变年轻人忽视文言文的状况,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生深入学习、运用白话文,其教学的内容重在对古今文学典籍的学习。新中国建立后,这种教学得以延续,可不久该课程便中断。到了结束后,基于一些专家和学者的倡议,大学语文课程重启,但随着市场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冲击,该课程的发展时断时续,教学的目的和内容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开始时是因十年对基础教育的破坏,需要为大学生补一下课;后由于中学教育过早分科,便承担起提高大学生人文综合素质的重任;最近几年出于英语四六级的冲击,人们又期望通过大学语文来捍卫母语教育的尊严。可见大学语文的教学总是出于盲目、被动的状态。这会直接导致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不稳定性和异样性。根据近三十年该课程的探索和发展情况看,国内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以讲授文学作品为主,按照中外文学发展的历史,给学生介绍各个时期的经典作品,重在对这些作品进行分析和欣赏,让学生得到文学的熏陶。
二是以传授写作基础理论为重点,在内容上按照文体的构成要素(包括立意、选材、主题、结构、表述、修饰等)来组织。通过系统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是为某些专业学习古文而开设的辅助性课程,其内容就是以我国古代相关学科的典籍为学习对象。如中医专业的学习医学古文,法学专业的学习法学古文。
四是为相应的专业而开设的应用写作。这有助于扩展学生所学专业的知识面,比如为财经专业的学生传授财经应用文的写作知识[3]。
以上几类教学内容及方式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实践中也面临不少困惑。比如第一类方式以讲授文学作品为主,这一内容的安排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国外不少高校相关课程的常见的讲授方式。但这种教学方式在目前“应试”大环境下收效不甚理想。因为文学作品的学习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造,甚至允许“合理的误读”。可是该课程终究要面临考试,其中标准化和统一化的规定是不利于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的。而且考试中存在的命题规则和解答要求也会对教师的讲授造成约束,不利于其个性化的发挥。
第二类方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它意识到了写作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但在具体教学中也很难达到理想的目标和效果。对学生而言,大学一、二年级课程繁多,在重视诸多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很难再有时间和精力用于提高写作的训练。而且他们在课堂上接受的更多的是写作基础理论知识,这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实在有限。对教师而言,在平时完成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之余,难以再投入到细致的习作批改和讲评中。毕竟写作的提高是需要以大量的练习和讲评为前提的。
第三类方式带有明显的专业化痕迹。把大学语文当成了辅助专业学习的一门工具。不能否认,该方式对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有直接怎样写论文www.618jyw.com
的促进作用。比如,对中医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医学古文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研习中医古籍。而对于法学专业学生来讲,读古文也能为他们了解和掌握中国法学史的知识提供支撑。但是在强调从专业化向通才化转变的今天,这一方式显然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第四类方式也有同样的问题。它强调为专业化提供服务,这无疑背离了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的初衷。毕竟该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如果被专业性的学习、训练所替代,会使这门课的路子越走越窄。而且授课者非专业课的教师,在讲授写作中还会面临不少难题。比如讲财经应用文,需要熟悉国家的经济方面的制度、规则、政策以及财经类的专业术语。这对从教大学语文的中文专业教师而言,兴趣和方向可谓南辕北辙。

二、对当代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思考

通过以上了解和探讨,我们不难发现,国内各高校在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上都有各自的方式、内容和特点,同时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笔者所在的四川文理学院也不例外。在我院,大学语文是在全院范围内开设的一门公共课程。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学时为一年,总课时大约在六十个左右。虽然授课的都是来自中文系的教师,但在教学内容上并不统一,以讲授文学作品或文学发展史居多。由于每位老师分别担任的是不同系别的教学,因此在教学效果上难免存在差异。
对于如何合理安排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国内专家学者看法颇多,国家也无统一导向。为此,一些教师曾从学生中探寻答案。结果显示,约四分之三的学生认为应打破单纯的课文学习,实现文史哲之间的渗透交织;约百分之六十的学生希望从这门课中获得人生的启迪;有一半的学生认为大学语文课应起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大约也有四分之三的学生主张在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还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希望从该课中获得对生命的理解和向上的动力[4]。可见,学生的意愿是颇多的,他们都对大学语文课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能从中有所获益。
结合学生的意愿,为改进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提高本院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笔者作出以下思考:我们首先必须对大学语文和中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作出区分。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大学语文看作是中学语文的后续或延伸,它们理当有所差别。就微观的作品分析而言,中学阶段侧重语言文字之美,大学阶段则侧重思想意境之美。前者关键在“读进去”,后者的价值在“悟出来”[5]。从宏观的语文特点来看,中学阶段因应试压力而重视其工具性,故语言文字的阅读、表达和掌握应在这个阶段得以完成。进入大学阶段,人文性应升为第一属性。如果大学语文仍重复中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学生会难以接受。所以大学语文在教学内容上需要从更为高远的角度欣赏母语的魅力,体察文学、文化的广博[6]。
因此,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侧重于培育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他们的文化涵养。依笔者之见,在其内容的定源于:硕士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位上可着力以文化与文学为主,写作与表达为辅,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具体来说,文化、文学、写作和表达是构成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四个板块。其中,分占据最重要的地位,按笔者的设想,它要占据总课时数的百分之四十左右。然后是文学部分,课时数占据百分之三十的比例。接下来是写作和表达,分别占百分之二十和百分之十。简言之,这四个部分呈四三二一的比例,即二十

四、十八,十二和六个课时。

之所以安排分在大学语文教学内容中最重要,主要缘于三方面的原因。其一,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作为炎黄子孙当之无愧的光荣使命,这在任何时代都不能忽视或偏废。纵观我国大学语文课程的百年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各个时期都很重视这一点。在民国时期开设“大一国文”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让学生重新重视古文,因为传统文化是通过古文代代相传的。而在七八十年代,国内学者提倡重开大学语文的目的之一就是想通过这门课来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且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影响世界[7]。特别是后一点正是我们重视分的第二个原因。在当今世界文化格局发生显著变化的背景下,汉语言文学所负载的中国传统文化将在世界文化格局中占有愈加重要的位置。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国的广泛开办便是其表现所在。其三,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能开启学生的智慧,增强他们整合知识的能力。通过文化的教授,全面打破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宗教等学科的知识界限,使得学科之间知识之间建立起共融关系,让学生充分接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从中吸取强大的精神力量,以适应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分的讲授内容上,可围绕介绍传统文化典籍而展开,比如结合《论语》、《孟子》谈儒家文化,结合《老子》、《庄子》聊道家文化,结合《周易》探寻古代的神秘文化等。也可以具体涉及书法文化,汉字文化,军事文化,医学文化、风俗文化、网络文化等。
文学仍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部分,讲授文学的内容始终是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最好的方式。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教学内容的主体都是学习文章、作品,而且教授文学也是国内大学语文课程最常见的教学内容。这些都能说明学习文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文学的传授使学生获益良多,不仅能起到良好的认识功能、借鉴作用、教育意义,还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其意义毋庸置疑。其教授的内容可涵盖古今中外的名篇或经典段落。
写作部分也不能忽视。人们现在对大学生展现出的综合素质颇有微词,其重要依据不是在于他们能不能写作诗歌、戏剧、散文和小说,而是着眼于他们的应用写作水平。也许一个人一生都不需要创作文学作品,但他在平时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应用写作的问题。当然,应用类文体太多,我们难以实现一一讲解和练习,因此笔者建议选取大学阶段或工作中容易接触的文体为示范。比如请假条、申请书(如入党申请书、助学金申请书等)、论文(如作业论文、毕业论文等)、简单的评论文章、邀请函、通知、新闻报道等。
表达部分重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我们不一定要求学生个个能言善辩,至少能让他们能够比较清晰、流畅和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愿。现在很多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过关,到了正式场合多少会怯场,这也会影响其言语的表达。所以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减少“单向输出”,增加“双向互动”的比重,并适时引导、启发学生,让学生有时间和机会表现自我。笔者觉得最好是采用话题演讲的方式,其内容可以是评论作品,也可以是生活感悟,还可以是谈论社会现象。虽然对于学生而言,时间不算多,却能拓展他们的知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表达能力自然有所提升。
三、结语
虽然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允许多元化,但各所高校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最有效的教学内容,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笔者对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探讨,不一定是非常合理的,但这至少代表了自己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思索。其具体收效怎样,还需要自己在教学实践中作进一步的论证。另外,笔者在文中只是探讨了课堂内的教学内容,而课堂之外的内容也是值得进一步关注的。因篇幅所限,只能另作探讨。
参考文献
温德敏.大学语文教学困扰和改革尝试[N].中国读书报,200

3.6.18

谢冰.逝去的大学[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5:302—303
[3] 马永军.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再认识[J].探索争鸣,2007(12)
[4] 孟远.想象与探索:大学语文的边界与版图形态[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8(1)
[5] 陈玉秋.语文课程与课程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2
[6] 夏中义.大学新语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
[7] 魏国良.现代语文教育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6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