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课堂教学如何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更新时间:2024-01-31 点赞:26860 浏览:12149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改革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教学结构,开展有效教学是现阶段物理基础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充分开展课堂有效教学就必须下大力气改革课堂结构,一切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学情、讲究实效,正确处理好教、学、练关系,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和手段,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全面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优化 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1.用多媒体展现抽象事物辅助教学

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表明,学生在课堂教学初期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在这一阶段教学应创造生动、活泼的物理情景,目前教学上常用的多媒体设备,就可以接收外部图像、声音、录像及各种媒体信息,经计算机加工处理后以图片、文字、声音、动画等多种方式输出,实现输入输出方式的多元化。比如学习光学部分光的三原色知识的时候,我们试用传统手段,很难准确的描述光的三原色在具体的组合中怎么组合,可以出现什么颜色。但借助电脑程序和投影仪,我们很容易的就模拟出各种颜色;另外,比如学习力学的时候,教师用flash把杠杆的原理做出来,然后在多媒体上通过画中画的方式,在杠杆作用时各个角度的受力都展示出来,这样一来,学生看的也更直观了。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也就出来了。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节,学生很难对这样看不见的抽象问题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声》一章引入时,先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 ,在《光的传播·颜色》一课中,先放一段美丽城市的夜景画面,让学生体会光的美丽;这样的导入使得课堂添多了一份美感,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和美感,更重要的是,为学生铺设了情景,有利于接下来的探究活动。

2.情景创设,激活学生的思维细胞

导入不仅具有吸引力,还要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以呼唤学生的学 习。在物理教学中也会利用一些有趣的实验进行引入,这样会促使学生更快地融入课堂。导入如果只从情景创设的角度去设计还是不够的,很源于:本科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多时候这种导入只是在视觉或听觉上给学生一时的吸引,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我认为导入还应从“给学生想象和思维的空间”的角度出发,如果有可能的话将这个导入贯穿于整个课堂。这样的导入就不只是在课堂的前部份起作用,而且涉及到整节课的多个知识点,前呼后应,让整节课一气呵成。

3.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起来

在这个日新月异,科技高速发展,信息爆炸的时代,学校教育不可能涵盖所有的科学知识,所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具有一定探究问题的能力是学校教育更为艰巨的任务。我们要让学生“动”起来,却不是让学生“乱动”。起初学生的“动”可能是“乱动”,有了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动”就变得有价值、有意义了。要让学生的能力进一步的提高,即学生有能力判断如何“动”得更有意义。这需要教师给学生进一步地指导。即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探究结束总结、感悟方法的时候,教师给予学生思维方法的指导。这是学生能力培养中更为重要的一方面。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才会“事半功倍”。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学生思维方法上的指导。例:在猜想“照相机成像特点时”很多学生以为猜想就可以乱想随口说“放大、等大、缩小”这时要强调他们猜想要有根据,引导他们思考:“照相机的像会在哪里?——胶卷上;若像比人本身还大,胶卷还能把人的像照出来吗?——照相机成像不可能是放大的像。”而后还要给他们思维指导:猜想不是凭空的,也要有一定的依据,可以根据自己生活中看到的事实,进一步推理分析,久而久之就具备了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

4.坚持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坚持让学生多发言,多参与课堂教学 教师应时刻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学生学会知识,而不能还定位于教师传授。因而应让学生多渠道全方位的参与课堂教学。教师要尽量把讲课的内容让学生自己表述出来,这样学生易于接受和掌握,而且对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十分有利。比如一些概念(以匀速直线运动概念为基础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以超重概念为基础的失重的概念)可以让学生自己得出。教师的工作仅是引导、补充和评价。还比如说总结一些简单规律,像“磁场”一章中有实验基础的“同向电流相互吸引,异向电流相互排斥”,都可以大胆的交给学生去做,虽然这要多用一点时间,但换来的是学生语言智能的逐步提高,并使学生加深了对物理基本概念的理解,是值得的。

5.构建适合创新教育的学习环境

教师应保护学生理解的自由,容许学生对物理环境、物理认知结构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而不应将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学生,从而浇灭了那些刚刚燃起来的“创新的火花”。为此,需破除教学上的“师道尊严”观,正确对待学生在探索中片面、甚至是有些错误的意见和想法,避免扼杀他们的创新。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增加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活动量,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充分展示他们这一年龄阶段所特有的好动性、表现欲,从而有效地发现学生的个性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抛弃应试教育那种“重死记、轻理解”,“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效果”的学习习惯,养成善于发问、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习惯。为此,在教学中要做到:凡是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能看到的,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看;凡是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能做到的,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创新、自己去做;写、算、说等活动都是如此。在学习活动中,教师主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诱导、点拨,长此坚持,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形成,创新能力就会得以发展。 为此,教师除了为学生营造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谐的教学环境外,还要克服喜欢“循规蹈矩”、歧视“思维怪异”学生的倾向。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毫无顾忌地发表见解,发展创新性思维。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