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教理“兴、观、群、怨”诗教论述对农村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启迪

更新时间:2023-12-30 点赞:24453 浏览:10186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孔子的“兴观群怨”是中国人对阅读效果的系统论述。本文旨在对农村课堂阅读教学的现状有所了解的基础上,着重对孔子的“兴观群怨”这一命题在当今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启发意义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兴观群怨”诗教课堂阅读现状启示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它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在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阅读教学的条文变动多、改革力度大。但是如今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阅读教学也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下面笔者就为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孔子“兴、观、群、怨”诗教理念的可行性做一番探讨。

一、农村中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方法落后、古板。农村教师教育理念落后,加上工作和家庭的压力,以及日益突出的职业倦怠现象,农村教师的教学技能明显落后于城市的教师。具体表现在:

一、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大摘自:毕业论文格式模板www.618jyw.com

多数仍然习惯于以教材为中心,组织阅读教学,其教学的目的是“学这篇文章”,其教学的过程是“解析这篇文章的内容”,其教学的结论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文章的写作特点”。走进农村初中语文课堂,不难发现,课文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满堂灌”——老师灌输,学生接受。喋喋不休的含义阐释,千篇一律的条理分析成了我们教师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无论阅读哪篇优美的文章,都从文题、作者、背景等说起,到文章中心,再到文章结构层次,文章写作特色,表达技巧……然后完成课后练习、配套练习册。如果是大纲规定的基本或重点篇目,教师则常常分析得更为细致,更深刻,更透彻,而学生的听课笔记也会随之更详实,且学生的练习也会更多,负担更重。
第二,习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即在课堂上先由教师预设好结论,然后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猜测。这其实仍然是一方强行灌输、一方消极接受的方式。与阅读作为一种对话过程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由于教师教学方式是以自己为中心,使得学生在学习时,不能充分、真正地用耳朵去“听”,用眼睛去“看”,用嘴巴去“说”,用脑子去“想”,用心去“悟”,用手去“做”,限制了他们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往往只能靠死记硬背来获得分数,是一种被动接受式学习。
第三,习惯以考试为终点,将所学课文按考试阅读模式加以训练。要求学生熟记难写的字词、背诵有关的文学常识及名言佳句、做一点理解性的归纳等,至于原文的情、意、道则毫不涉及,想象、联想也因不在考试范围内而属多余。这种阅读教学完全忽略了学生在阅读中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和对学生创新潜能的开发。还有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抹杀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缺乏学习,对语文阅读望而生畏、望而生厌。
而在最新发布的《初中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有如下描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标准》在提供了一个教学目标的同时也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就是“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二、孔子的“兴、观、群、怨”诗教理念对阅读教学的启发

孔子的“兴观群怨”理论是中国人对阅读效果最早的系统论述。今天,我们重新审视他的这一理论,发现它仍然对我们的阅读教学有莫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一)“兴”之于阅读教学——创景入文、随境移情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多方面、多渠道、多角度地想尽一切办法和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基本前提。营造阅读环境,吸引学生愿意读、喜欢读。创设情境,让学生边读边领悟。教师在组织学生的阅读实践中,激发、诱导学生主动积极展开阅读鉴赏活动,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富有个性,善于分析判断、概括总结,善于观察运用、表达交流。为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必须熟悉学情,面向全体学生,当好阅读实践的向导。为了引发学生相应的体验,教师要注意采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如教《风筝》一课(语文七年级上册21课)时,可物化情境,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的画面(儿童喜放风筝的镜头和优美的音乐笛子独奏《江南春》)激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就农村中学的阅读教学来讲,一方面,我们应充分重视教材中许多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经典文章,如《春》、《社戏》、《散步》、《安塞腰鼓》、《故乡》等,这些文章所描绘的清新自然的山水田园画卷、质朴敦厚的乡土人情,都是农村学生最熟悉不过的内容,而利用好这些文本资源,无疑会极大地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体验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应选择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作品进行阅读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在体验教学中,情境创设的途径很多,如陈设相关的实物、绘制图画、情景剧表演等。

(二)“观”之于阅读教学:观察体验,让学生做到“眼到”、“口到”与“心到”

1.让学生对生活有所体验,也就是让初中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好地调动起生活积累以及经验。比如,学生们在学习《绿色蝈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说说见过的昆虫,并且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各种昆虫的特点;在学习《春》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去畅谈春天的感受,运用语言与画面来描绘春日的美景等。
2.要进行反复的朗读,并在读的过程中对文本的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尤其是要体会到精彩语句所具有的那种抑扬顿挫之感,从而读出感情与韵味。比如学习《理想》的过程中,语言简洁、节奏感强,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3.要尊重学生们对于阅读所具有的个性感受。因为学生们往往会在阅读当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出现各种不同的感受。即便学生们在认识上存在不当之处,教师也只能去加强引导,而不能简单地进行否认与评价。唯有如此,学生们的阅读情绪才能被调动起来,其阅读素养才能持续提高。

(三)“群”之于阅读:自主——合作——探究式方法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指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的内涵很丰富,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造欲,结论通常不是教师告诉学生,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探求,同时还要培源于:论文的格式要求www.618jyw.com
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从当今社会发展看,要完成重要的事业,需要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中学生要学会与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是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探究式学习不是一项课外活动,是在教学过程中一以贯之的学习方式和态度,对于学生来讲,学习活动要人人参与,而不是个别优秀学生的专利。

(四)“怨”之于阅读:展现魅力,飞扬心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经验阅历不同,阅读同一篇作品,他们一定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每个学生以独特的感受和经验参与这种对话,加之自己的感情需求和阅读经验,这有利于学生尝试、选择、参与和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模仿、尝试和实践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鼓励学生自我感悟,实际上就是承认学生的原始感受,也是允许他们进行再创造的过程。选入新课标语文教材的文章大多是文质佳美的经典作品,每篇文章都流淌着真善美,闪烁着人性的光芒。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汲取大师们的精神财富,充实自己的思想;用大师的心灵,感染自己,使自己拥有高尚的灵魂,健全的人格。我们语文教师创设情境就是要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能够形成学生自己独立的思考,使每个学生成为一个拥有健全人格的人。
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完整的人,在于帮助个人去发现真正的价值。在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更要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使学生在阅读中涵养自己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因为一个具备人文素养的人,才是一个热爱生命、热爱自然、关心他人的人,这就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在精心备课时,要善于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从而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进而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如学习《春》这一篇课文,可以让学生根据作品画一幅最喜欢的春景图,我们发现,有的学生把春草画得生机勃勃,有的把春花演绎得娇艳动人,有的把春雨勾勒得充满诗情画意。可见,同学们对春的感悟各有侧重,角度也各异,这些都不是靠教师的分析和说教都能激发出来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角度地解读作品,培养其发散思维,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阅读时,在和谐的氛围中,生动地再现、灵活地填补、大胆地延伸读物的内容;在头脑中描绘出一幅幅崭新的现实画卷,从而步入神思自由的创造境界。教师在阅读审美教学中往往是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的,如能设计积极有效的教学问题,并能在以合理评价的同时尊重学生的审美感受,才能真正让学生做到“以主动的精神去积极发现一些东西,唤起生命的全部和想象,理智地思考、感受和体验读物深处所隐藏的东西”。
以上这些启发,也许不够完善、不够成熟,但这是笔者在关于课堂阅读教学中的一种尝试。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达到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方法是多样的,选择何种方法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方法要实用有效,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通过各种阅读成为一个具备人文素养的人,一个热爱生命、热爱自然、关心他人的人,这就达到了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覃康.新课程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浅探[J].考试周刊,2010,(20).
谢士雄.阅读教学中主问题有效设计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1,(31).
[3]朱丽君.对话式阅读教学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5).
[4]朱咏红.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J].常熟高专学报,2003,(03).
[5]李建军.阅读教学中如何促进体验的生成[J].语文建设,2004,(03).
[6]邹永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作文教学研究,2010,(03).
[7]刘艳霞.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五结合”[J].新课程(中学),2010,(06).
[8]赵跟喜.新课程语文教学论[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4.
[9]靳健.后现代文化视界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6.
(王永明甘肃兰州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730070;甘肃省临夏县马集初级中学73180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