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探析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

更新时间:2024-02-08 点赞:21707 浏览:9608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672-1578(2012)06-0138-01
合作学习已经被广大的数学教师广泛地运用于以学生进展为本的数学教学之中,推动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增强了学生团队意识,培养了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提升了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数学教师由于没有把握好合作学习的要义而影响了教学实效。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有必要对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出现的不足和产生的误区进行进一步的审视。
1 任务要明确,充分调动积极性
在合作学习中,虽秩序井然,学生积极性能得到充分地调动。但相当一部分数学教师,都没有提出组内分工的要求,基本上处在传统教学中“小组议一议、试一试”的层面上。产生上面陈述的现象的理由与教师任务交代不清,分工不明密切相关,教师常常是一有不足就马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没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步骤、承担的责任,不理解将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同样由于缺乏必要的讲述,无法帮助学生迅速、准确地把未知信息与已有的认知经验联系起来,不能选择最佳的学习起点,不能尽快地找到解决不足的途径。而往往是讨论到了一半甚至结束,才知学生讨论偏离了方向,影响了教学效果。在合作学习前,教师应提出明确的任务和要求,告诉学生评价的标准,适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确立学习任务后,小组要根据组员的特点,分工合作,明确不同的角色,落实个人责任,形成互相依赖,同舟共济的联系。防止角色不清,职责不明,组内吃大锅饭的现象。
2 合理安排合作讨论时间
合作学习历程中,合作的次数与讨论的时间不足也常困惑着我们的教师。笔者曾听过一节题为《平移》公开课,教师以头到尾安排了六次小组合作学习。由于简单重复,缺乏生气,课堂效果并不好。由此合作学习安排的次数、时间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到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合作学习的次数应以教材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合理安排,讨论次数不能过多过频,要以教学任务出发,以实际需要考虑,有时并非一定要安排合作学习。如数学的概念课等。在一般情况下,讨论时间最长不得超过15分钟,最短不得少于2分钟。一般4-5分钟较为适宜,时间过短学生得不到充分深思,其结论肯定是草草应付,过长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既不能蜻蜓点水,一蹴而就,也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就算哪里。必须合理的安排合作学习,善于发挥教学机智,在让学生深思的基础上,有效地调控讨论时间,提升小组合作的质量。但是我们也不能什么不足都用小组合作解决,否则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就像鲜美的菜肴,吃多了会厌恶一样。适当地与其它方式想结合,使学生常学常新,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效果会更好。
3 设计不足要难易适中
既然是合作学习,那肯定有学习内容,怎么样把握合作学习的内容呢?一些简单的内容或学生自己能够解决是不足,一定要让学生独立去深思、体验、完成。选择合作内容,要求老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重难点,选择确实需要学生合作才能完成的,或者通过合作让学生对该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的,比如:有一定探讨性,结论不容易得出;结论容易产生分歧;开放性题型;必须合作才能完成。比如教学《圆的面积》,推导公式时,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组内探讨。
4 机会要均等,注意后进生
教师缺乏对合作学习的认识,致使一些合作学习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出现优生唱“主角”,中等生当“配角”,学困生当“群众演员”的局面;致使合作学习不能发挥出每位学生的优势,而影响了学习成绩中偏下的学生学习热情和信心,使得学困生与学优生机会不均等,教育不能体现“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进展”的宗旨。我们在教学中能够充分地考虑到,有意识地创设一个符合学困生的心理、认知特点的合作学习环境,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有限的合作时空里全员参与,在互动中互帮互学,在和谐、默契、尊重、信任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全体学生的合作意识,这才是最佳的教学组织形式,才能达到最佳的合作学习效果。在这样的氛围中,不仅能使学困生与学优生在一起学习的历程中,能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也能使他们的认知、情感、自信心、同伴联系等产生积极影响。由此,教师不仅要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氛围,始终把学生当朋友、知己,对学困生多些理解、鼓励,使学困生的合作意愿更加强烈,课堂焕发生机。同时,教师也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尤其是学困生基础较差,需要深思的时间更多,只有给学困生以充分的探讨知识奥秘、体验知识形成的历程,才能达到知识内化的目的。必要的时候,还要采取小组内轮流发言,提升弱势群体的主动参与意识。总之,在合作学习中,应多给弱势群体一些人文关怀,合作学习决不是少数精英进展的平台。任何无视学困生的做法,都是对合作学习的亵渎。
5 合理编组,发挥效能
合作学习的人员分工要合理。每个小组有七个或者八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合作工作,有专门的技术员(动手操作),观察员,记录员,检验员,代言人等。另外,在学生开展小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当以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与学生合作共同解决学习中碰到的困难。激励学生积极讨论、交流,提升合作的效率。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加入到小组合作中来,知识能够掌握,能力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革新意识得到培养。
6 评价要合理,要进行综合评价
由于一些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功能认识不足,教学中的评价环节不是常常被省略,就是轻描淡写,随意发挥,起不到价值判断的作用和激烈的功能。作为合作学习的教学评价,应该是积极的推动教学活动的。理想的教学评价还应是综合性的,应该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方式策略等在内的各个方面的综合性评价。
教师既要对有组与组之间的评价,还要有组内小组成员的体现评价,既要重视教师自身的评价,更要有重视来自学生集体的评价和鼓励,小组合作教学不仅要评价教学效果,更要注重对小组合作学习历程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要注重对合作学习历程中体现出的人文精神进行评价;不仅要评价小组行为,还应注重对学生个体行为进行评价,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才能走出合作学习的误区,才能让合作学习教学走向成功。这里并不是说要面面俱到,合作学习并不是每堂课都要实施,有的还是不实施更合适,要转变那种公开课非要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灵活运用。
总之,数学课堂上的合作学习,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自主探讨和合作交流,能使数学知识具体化,使知识能更深刻的刻在学生的脑海中,学生的知识掌握的深刻则学习的效率就更高,效率高则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新课程理念下的合作学习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