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

更新时间:2024-02-02 点赞:28240 浏览:1311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在生活中用数学解决不足,由此教学历程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来获得知识,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提升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活动
在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中有这样一个内容:“探究6个人中2个人生肖相同的概率”。这是一个利用模拟试验来求概率的课题。面对这个不足,我意识到这是一个让学生进行一个数学活动的好机会,以此来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首先是数据的采集。由于是采集人的生肖数据,如果布置成课前作业,估计效果并不好。理由主要是:第一,学生由于成绩一直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于完成作业的热情并不高,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认真完成。第二,学生虽然学习了样本数据采集的一些规则,但在实际操作历程中由于生活环境、操作时间等因素可能很难采集到体现总体特点的数据。由此,我的设计是根据教学要求引导学生用1~12这12个数各代表1个生肖,然后让每个学生随机写下1个数,代表收集到的1个人的生肖。然后,再与其他5位同学交流收集到的数据,得到6个数据,以此代表收集到的6个人的生肖。最后,将全班同学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浅析。
在课堂教学中,一开始学生既兴奋又担心,对于写随机数没有主意,由此我引导学生理解随机的含义,鼓励学生大胆写。很快,学生们都完成了数据收集,进行数据统计,并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统计结果。最后,引导全班同学进行数据统计。结果,全班共有47人的统计结果中出现了相同的数,即代表6个人中2人生肖相同的概率为47/61,这与论述值0.778相当接近。学生在这次活动中深深感受到了调查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通过这次活动,我深深认识到:数学,作为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策略,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作为中学生,特别是农村中学生,由于教学资源匮乏等理由,很多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好,导致以后的学习越来越困难,对学习数学缺乏信心。究其理由,教材是主要的理由。长久以来,数学给人的感觉是一门抽象性特别强的学科,枯燥无味。虽然在新课标和教材中设置了一定比例的数学实践活动,但由于现在的数学评价仍然是以考试成绩为主,将很多实践活动以课堂教学中一带而过,忽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以以下几方面进行革新:
第一,深化教材革新。针对中学生偏重形象思维的特点,在教材编写上以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入手,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在知识上,继续在繁杂的计算、证明上进行删减,这部分知识占用了学生太多的学习时间,也让数学变得枯燥无味;而调查统计、概率这两方面的知识则应加强。这两部分的知识让学生学会以生活中收集数据,然后运用数学策略进行浅析,再作用于日常生活中,正是学以致用的体现。
第二,在教学中一定要加强“数学联系生活”的意识。在教学中,要认真钻研教材,将教材中的知识尽量与生活相联系。特别是课堂教学的引入环节,一定要重视与生活相联系,以生活中提出不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白数学是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不足的一种重要策略。
第三,在教法选择上,要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发现不足—提出猜想—实例验证—归纳总结”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充分参与进来,教师要做好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责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好学生活动案例,充分考虑会出现的各种情形,并有相应的对策,才能在学生活动中给予必要的指导。
第四,在活动中应安排充足的时间,否则数学活动就流于形式。活动时间包括课内的时间和课外的时间。课内的数学活动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不同,特别要让学习差的学生有充足的机会、时间去表达自己的理解,以而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有些数学活动单靠课内是无法完成的,由此安排充足的课外时间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保质保量地完成。
第五,数学学习评价机制的革新。将学生在学习历程中的情感态度、解决不足的能力纳入考核范围,这需要教育考核制度的制订者制订科学的考核机制,让教师、学生都以考试成绩和“题海”中解脱出来,学到真正的数学策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的诗句再次阐述了一个真理:知识以实践中来又运用于实践中。只有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运用数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由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作者单位 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富庄初级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