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高职语文课改邹议

更新时间:2024-02-19 点赞:4234 浏览:1456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转变传统课程评价片面武断的“一锤定音”,实现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的整合,是推动大学语文课程革新和良性进展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高职语文课改
1006-9682(2012)08-0120-01
语文作为一门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培育人文精神的关键课程,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受制于对“实用”教育、就业导向的片面认识,在高职院校课程开设历程中,大学语文课程开设情况不容乐观。高职大学语文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如何进行课程革新,已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实际不足。

一、日益严峻的课程开设近况

高职教育注重“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术运用型人才,就业成了高职教育唯一的指挥棒。学校变成了职业培训的速成基地。一味强调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训,忽略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常常导致高职生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严重缺失。在专业设置和课程教学方面,以人文教育为主的课程往往不受重视。边缘化早已成为大学语文在高职院校的普遍存活状态。很多以理工科专业为主的学校,甚至没有大学语文课的一席之地。即使保留了大学语文课程的部分学校,课时也在不断压缩,有的学校大学语文课程只有一二十课时,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的点缀。

二、高职大学语文课程革新途径

高职大学语文要融入高职人才培养系统,就必须进行课程革新,放弃一贯的思维方式,在坚持自身人文教育的基础上,必须认识到大学语文本身有着的诸多滞后于时代进展的弊端,突出当前高职教育时代特性,更好地符合技能型人才培养。
1.教学内容要突出科技教育
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高职课程设计大体可以归纳为三种情况: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开设科技与人文交叉的新课程;在人文教育中渗透科技思想。无论哪一种,其课程设计的原则都是自觉地以教育的一个层面去关照另一个层面,在表面实行一个层面的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施加另一个层面的影响。
以纯文学选文为本位,融合现代科技内容。我国传统语文课程内容,由于长期受制于“纯文学”的框架影响,偏重于中国古代诗文,对当代优秀的人文学科、交叉学科的成果和国外优秀成果吸收借鉴不够,教材与现实和时代要求相去甚远,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等。以优秀的纯文学选文为本位融合科技选文是高职大学语文教材体现职教特点和时代精神的必由之路。
以人文知识内容为本位,融合职业能力教学。高职大学语文在秉承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传统使命的基础上,应增大提升学生接受和处理信息能力的教学内容,包括口语和写作两方面。要避开高中化的教学方式,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为专业需要服务,帮助学生学以致用。
以课堂学习内容为本位,构建自主学习内容。大学语文必须努力冲破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樊笼,构建广阔的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在如今知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学生对文化知识精华的渴求是强烈的,也是茫然的,教师有责任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和学习指出正确的途径。教师可以在语文教材的每一个教学序列之后,附上学生必读与泛读的书目,并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及时接收学生自学的反馈信息,构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系统。
2.教学方式要突出多元化教学方式
长期以来,语文综合能力训练课程的具体教学应以训练为主,过多强调深究字、词、句的教学方式,陷入浅析的窠臼而缺少宏观的把握。高职大学语文课程革新,必须转变单

一、机械的课堂教学方式,用多元化教学方式突出现代教学的优势。

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高职语文教学必须打破单一、死板的机械方式,在落实传统对字、词、句、篇浅析探究的基础上,灵活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轻松、愉快、高效引进大学语文课堂。
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及社会实践。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贴近生活,反映社会的同时又服务于社会是语文学科的独特功能,将语文学习与社会实践相隔离,是语文教学的“死胡同”。大学语文课外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很多学校组织的文学社、记者团、语文课外兴趣小组;书法、作文、朗诵、演讲、语文知识竞赛等,都活跃了学习气氛,极大地激发了高职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全面提升语文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
要强化学生网上自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进展与利用,借助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便捷的共享和协作、跨时空交流等优势,利用网络开展学习,已成为当代学生自我学习的有效形式。由此,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必须转变传统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授课方式,鼓励引导学生业余网上自主学习。一方面引导学生对网络信息进行浅析和甄别,既培养学生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培养学生认识和浅析不足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网上查阅相关内容。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阅读空间,也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3.评价方式要突出动静结合
高职大学语文教学评价的作用在于语文教学,而不是区分学生的优劣和简单地判断答案的对错。语文教学评价要推动学生进展、推动教师的进展,不能只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教的情况作简单的好坏之分,在于强调其形成性作用,注重动静结合。一次评价不仅是对一段活动的总结,更是下一段活动的起点、向导和动力。由此,高职大学语文课程革新,不仅要关注学生智力的进展,更要关注学生情感的进展,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既有成果,更关注学生学习历程中的行为体现、情感意志,使教育评价最大限度地介入和渗透于学生学习成长的历程中。转变传统课程评价片面武断的“一锤定音”,实现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的整合,是推动大学语文课程革新和良性进展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马新莉.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及近况的深思[J].黑龙江教育(高教探讨与评估),2007(12)
2 刘海燕.告知语文教学近况浅析及对策.职业教育探讨[J].职业教育探讨,2007(8)
3 黄玲青.高职院校语文课程的教学设计[J].职业教育探讨,2007(5)
4 罗春祥.高职语文教学近况及对策[J].西北职教,2007(9)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