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中化学探讨性学习教学指导

更新时间:2024-02-16 点赞:21162 浏览:9499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探讨性学习活动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密切联系社会和生活的一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方式。在探讨性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生都可能遇到困难,教师的介入指导和参与,对于学生顺利完成任务,提升探讨性学习活动的质量和成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反映了现代化学教育鲜明的时代感和使命感,它以各个层面指明了高中化学教育革新的方向与重要内容,它使化学教与学发生根本变革。探讨性学习活动就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密切联系自然、社会与生活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方式。在探讨性学习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树立正确的人化思想,形成科学的求知态度,也在自主活动中锻炼其能力。
在进行探讨性学习活动时,学生可能会在选题、设计活动案例、收集材料、实地探讨等环节遇到一系列困难,以而引起其思想和态度出现反复和波动,教师适时介入指导和帮助,对于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提升探讨性学习活动的质量和成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课题生成指导
确立探讨性学习活动课题是探讨性学习的首要环节,它不仅决定着学生活动的主攻方向、目标与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探讨时应采取的策略和途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指导。

1.1 帮助学生以生活中或课业学习中提炼出感兴趣的不足或热点不足,上升成探讨课题

探讨性学习是在教学历程中以课题为载体,创设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浅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并体验知识的学习历程。由此,主动性、自主性是探讨性学习活动的主要特点。如学完生活与化学这一节后,学生对机动车尾气污染和室内空气污染很感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目前机动车尾气污染物和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成份、产生理由以及防治策略等,确定与之相关的探讨性学习活动的主题,指导学生分头收集材料,整理信息,得到观点;还可以指导学生以“食品添加剂与健康”为题,运用所学的知识,以报纸和网络上收集一些食品添加剂的信息,了解它们的作用、性能和不良影响以及因不当利用食品添加剂造成的中毒事件,并通过浅析以中获得与主题有关信息,培养其解决化学不足的能力。

1.2 指导学生对探讨性学习活动的课题进行推敲,使其具体明确可行

在选择课题历程中,学生会凭自己的感觉定题,选择的课题往往有着探讨范围过大,内容空洞抽象,探讨方向不明确等不足。这时,教师应指导学生选题具体化,符合实际,具有可行性。例如,学完“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时,学生可能会将“调查合金所具有的广泛用途”定为探讨课题。作为一次探讨性学习活动,这种选题显著有着涉及范围过大,探讨任务指向不明确以及学生的能力和主客观条件不相符等不足。由此,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将选题分解,使其具体化,不如改为“调查铝合金所具有的广泛用途”更切实际。再如学生围绕“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购买小汽车,城市大气污染和交通不足越来越严重”这一事实,把探讨课题改为“城市环境变化的调查”会更方便操作。
2 探讨策略指导
探讨课题确定以后,就需构思探讨思路,设计探讨案例,确定探讨策略,制定探讨计划,等等。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具体指导或有关知识的专题讲座,让每一位学生明白自己所要探讨课题的主要内容、需要查询的资料和数据,完成每一项任务所要运用的策略等。探讨性学习是一门活动课程,一般以小组的方式展开,全部历程会用到多种策略,如文献探讨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
1)文献探讨法是以课题探讨的目标出发,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理解和解决不足的一种策略。文献探讨法简单易行,个人或小组都可以利用身边的资料进行探讨。如上例中“食品添加剂与健康”课题的探讨,主要是通过文献探讨法。这种探讨策略简单易行,目前主要有查阅图书资料或搜寻网络资料两种途径。查阅文献的历程,就是一个向他人学习与交流的历程。
2)观察法是一种最古老的探讨策略,即用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以及大脑来展开探讨。作为一种探讨策略,观察不等于日常生活中随意地看看听听,应要求学生有观察计划,实施观察计划时要做好观察记录,对观察结果要及时整理。
3)实验探讨法。实验与观察不同,在实验中要人为制约一些条件,以引发某些预期现象,证明某因果联系的有着。通常有以下几步:提出假设并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总结实验经验。例如,在做“制备氢氧化铝”实验时,在两支试管中都有加入10 ml 0.5 mol/l的Al2(SO4)3溶液,一支中滴加浓氨水,另一支滴加2 mol/l的NaOH溶液;一开始现象相同,随着不断加入,加入浓氨水生成的白色沉淀不消失,而加入NaOH溶液生成的白色沉淀开始溶解直至完全消失。
4)调查探讨法,即采取问卷、访谈、测量等策略收集资料,发现事实,解决不足。为了完成课题探讨,可能进行多个项目的综合调查,也有可能是单一的专题调查。可用现场调查、个别访问、抽样调查或用网络工具来调查,无论采取何种调查方式,都要有历程和结果的记录,以便浅析。
3 探讨历程指导
课题类型不同,探讨性学习活动的历程也会有所差别,但大体历程是:形成课题并建立探讨小组→制定课题探讨计划→课题论征与交流→实施探讨案例→中期交流与评价→整理与浅析探讨资料→形成探讨成果→交流与展示探讨成果→组织评价与反思活动。
其中实施探讨案例是一个较长的历程,也是探讨性学习活动的实质性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个个意想不到的困难,既有数据、材料驾驭和处理历程中的困难,也有因探讨策略和思路欠改善引起的一系列不足。此时,学生常会失去信心,或因学习态度、能力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出现探讨不认真,敷衍了事,缺乏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情况。对此,教师应一一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进行启发、帮助、指导。
当出现学生不善于驾驭和处理材料时,教师可通过具体指导或寻求同伴支持等方式来解决,如帮助其对材料进行归类浅析,概括主要观点或撰写提纲等。而对于数据处理不足,教师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让学生善于抓住不同要素及变量之间的联系。当学生随着探讨的深入,遇到知识性障碍,或发现自己能力有限而失去信心时,教师可通过点拨引导、介绍参考书、开设辅导讲座、小组个别教学等方式予以解决。
4 结题阶段指导
终期成果形成阶段,也就是探讨性学习活动的结题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课题探讨引用材料的详实程度、文章结构的逻辑联系、观点主张和探讨结论的科学性进行反复推敲,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最后,教师应帮助学生把探讨性学习活动中的心得与感悟,加工制成的实物或软件等以展板、模具、图片或课件、网站等形式展示给大家,或者开展小组成果交流会、论文答辩会等。展示、交流、答辩等活动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大家进行课题探讨的最终评价考核,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历程,反思小组的活动历程,利用评价考核的机会,推动自己在课题探讨中成长。
通过探讨性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科研的艰辛和快乐,在与他人的合作与交往中培养其团队精神。在教师的介入下,让其学会以多方面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使其既能在“学中做”,又能在“做中学”,为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戴树桂.环境化学[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吉卯祉,彭松,葛正华.有机化学[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中中等专业学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