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增效下语文课堂教学

更新时间:2024-03-08 点赞:13095 浏览:5754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语文课不受学生的欢迎,作为语文老师深感不安。要转变这样的状态,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提升课堂效率。这需要教师要有良好的素质,认真钻研教法,总结经验教训,使语文成为学生喜爱的一门学科。
【关键词】课堂效率 教师素质 教法
语文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悠久的传统赋予了它相对的稳定性,方兴未艾的教学革新又如春风般给它灌注了新的生命力。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在一条八股味很浓的程式化的教学道路上,不管什么文章,总是“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毫无个性可言。一个学期下来,再活的学生也变成死水一潭,语文课也成为最不受学生欢迎的课。一个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怎么可能学好呢?我认为还得旧话重提——着眼课堂,提升语文课堂效率。只有走“提升课堂效率”这条路,才能实现“课改”要求,才能响应“减负”的号召。那么,怎样才能提升语文课堂效率呢?
我觉得前提是语文教师要有良好的素质:
语文教师要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语文教学工作中,用高昂、饱满的工作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的情感不仅影响着自己的思想,更重要的是会对学生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活动产生重要影响。一个没有的老师是不可能提升教学效率的,特别是语文教学,它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活动,它需要师生之间进行情感的交流,心灵的碰撞。所以,教师要把高昂的情绪和满腔的热情,转化为对学生的关心,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进而转化为富有情感的生动讲述,激起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产生强烈共鸣,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而提升学习效率。
语文教师要及时了解语文教改动态,转变观念,锐意进取,接受新的教学思想、策略 语文教师必须站在时代的前列,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关心时事,探讨人生。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提升自身文化素质和教学水平。“作为一名教师,他自己受了多大程度的教育和教养,在多大程度上使这种教育和教养成为他自己的财富,他只能在这样大的程度上对别人发表教育的影响,而且必定发生这种影响。”若语文教师不能将鲜活的思想带进课堂,那么学生也必定是死读书,读死书。
语文教师要有一技之长 或写一手好字,或表达能力强,或能歌善舞,总之要有让学生佩服的地方。试想,如果你能用抑扬顿挫、张弛有度,字正腔圆,铿锵有力,充满情趣,又不失理趣的语言教学,学生沉浸在优美的语言氛围中,赏心悦耳,轻松愉快,学习效果还会差吗?由此,语文老师,赶快磨砺自己吧!
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探讨教法。课堂四十五分钟,必须有鲜明的节奏,有导入、、结尾,切忌模糊一片,疲疲沓沓。
语文课要有一个好的导入 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当然,他说的是如何写好一篇文章的开头,不过,这句话对语文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导入同样适用。上课伊始,教师应该用最精炼的语言,最短的时间,选用最有效的策略,把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导入所用的时间不长,多则几分钟,少则几秒钟,但它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往往有着重大的影响。一个好的导入设计,能使这堂课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更为重要的是,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认为一个好的导入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针对性,满足学生的听课需要;二是启发性,进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三是新颖性,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四是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五是简洁性,节约学生的听课时间。比如我上《鸿门宴》,在浅析项羽、刘邦的人物形象这节课上,用屠洪刚的歌曲《霸王别姬》导入,渲染出悲壮的气氛,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然后就“项羽刘邦,更喜欢哪一个”为话题深入进行讨论浅析,课堂上,学生思如泉涌、踊跃发言。应该说,导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上《茶馆》这篇课文,浅析戏剧的语言,我是这样导入的:让学生浅析“你是叛徒”和“你这叛徒”哪句更具体现力?学生很容易就明白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学起来就有的放矢。有的课文本身就与某些诗篇相联系,以诗文导入则尤为简洁。如《过万重山漫想》可用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雨中登泰山》可用杜甫的《望岳》,《勾践灭吴》则可采蒲松龄的自勉联“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不但自然引入,而且可赠联于学生以勉劝学业砥砺志气。除了这些优秀诗篇,许多古今中外的文学常识、文坛佳话、文采风流甚至文字游戏都是可供采撷的花朵。《雨霖铃》可用“奉旨填词柳三变”的故事导入,《过秦论》可用汉文帝夜半前席的历史导入。总之,要在开始的四五分钟的方寸天地中创造出一个多彩的艺术世界。
语文课要有 教师眼中一定要有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由此语文课的在于一定要使学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达到的方式有很多,或是有“逼人期待”的悬念,或是有“情动心弦”的感染,或是有“循循善诱”的启导,或是有“别出心裁”的练习,或是有“疑义相析”的商讨,或是有“紧张活跃”的竞赛,或是有“出奇制胜”的应变,或是有“贵在参与”的表演。例如上《项链》,我让学生讨论结尾的作用,学生讨论激烈,表达了很多有价值的深思,在师生共同探讨下,对莫泊桑小说的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在上《鸿门宴》时,引入杜牧和王安石的两首描写项羽的诗歌,让学生在比较中,了解项羽在后人眼中有哪些不同的评价,以而引发学生的深思,并以现代人的观点,为项羽写一篇文章,或赞颂,或批判,学生各个跃跃欲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之,一堂课一定要有,它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开拓学生的思路,能引发学生的深思,能锻炼学生的能力,只有这样,课堂才是有效益的,学生才是有收获的。
结课也是一门艺术 对学生来讲,他们的注意力是很容易受到干扰的,特别是临近下课,往往心思就不在学习上了,这时,作为教师就必须抓住最后的时间,对整节课作一个艺术的收尾。我觉得可遵循三条原则:画龙点睛,突破时空;首尾呼应,相对完整;干净利落,适可而止。当然策略是多样的,你可以采取总结式,把这节课的内容用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述出来,语调可以放慢一点,但一定要铿锵有力,抑扬顿挫,让学生明白这是这节课的重点。也可采取悬念式,留一个值得深思的不足给学生,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注意力,还能为下一节课作准备。上《雷雨》这篇文章,浅析完了人物形象,即将下课,我让学生深思“雷雨”在文章当中有什么样的含义。引发了学生的深思。也可采取激励式,对这节课当中深思积极,踊跃发言的学生予以鼓励表扬,使课堂在一片掌声当中结束。学生是需要鼓励的,当他学有所获并且得到他人的认可,他的学习兴趣就会提升,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可采取幽默式,让课堂在笑声中结束,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语文课不应板着脸说教,最高的境界应该是快乐学习,以学习中感受到乐趣,感受生活的美好,灵魂得到愉悦。也可采取延伸式,由课本引向现实世界,联系当前热点,拓展学生的思维。教是为了不教,要养成学生独立面对社会的能力,对现实不足,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并有效的解决。总之,一堂课的结尾,一定要让学生回味无穷,产生上下一节课的。
我想,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师生共同创造的一篇优美散文,其中有教师的智慧,学生的闪光点,有张有弛,张弛结合,起伏有致,疏密有间。教师要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学生则学有所获,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作者单位:江苏华罗庚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