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思想品德课“趣味”教学技艺

更新时间:2023-12-25 点赞:6235 浏览:2177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众所周知,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是枯燥泛味的,如何转变这种情况,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趣味”技艺。

一、恰当表述产生“趣”

三份材料七分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恰当表述,就会使课堂气氛活跃、生机盎然。所有说,教师的语言表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每位教师的最基本的素质。农村的学生基础较薄,由此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讲解要生动有趣,通俗易懂,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既要做到生动形象,又要风趣幽默,否则学生就会感到“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例如我在讲解到当前很多年轻人追求高消费、讲排场的现象和错误观念时,我便引用了了资料上的一个事例,一个商人卖10元一双的袜子无人问津,他灵机一动,在标价后边加上个0,变成100元,结果人们抢购一空。当听到这个事例时学生们都说,天底下怎么会有这样的傻瓜呢。以而告诉学生,那种一位追求排场和攀比的行为是不好的,我们应该提倡艰苦奋斗。这种资料的利用,仿佛是做菜时的作料,会增加滋味。直接的说服教育的冷冷清清也会变得活跃有趣。实践证明,教师不能实施“趣味”教学,思想品德课就会缺乏生机和吸引力,学生也不会产生兴趣和学习的。

二、联系实际产生“趣”

论述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法宝,那么怎样做到这一点呢?首先再联系实际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好奇心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自我体现强等特点,以而告诉我们再联系实际时要投其所好,有目的性。如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时,我让学生回家做个调查,比较自己家十年间发生变化,生活条件的改善情况,然后全班进行统计。这一联系,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纷纷参与调查,填写表格。以统计的数据中学生深刻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充分调动起来。反之,如果不联系实际,仅凭老师的说教,学生就会无“趣”而生,也不乐意参与课堂的学习。

三、演唱产生“趣”

思品课的导入环节,除了引用资料或故事之外,教师还可以采取演唱的形式。如在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时,新课前,我亲自为学生演唱几句歌曲,然后故意哼哼几声调。问学生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在哪里听过?歌曲体现的主题是什么?就这样的简单的哼唱,便调动起了学生浓厚兴趣,他们都急切想知道歌曲的内容,以及歌曲内容和本节学习的联系,这点“趣”,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没有一个人不认真听讲。

四、群众语言产生“趣”

作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师,一定要知识渊博,通晓古今,能做到旁征博引。既会用论述知识讲解,也能恰当地利用歌曲、对联、故事等,以及富有地方特点的群众性语言,会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在讲解革新开放内容时,由于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有句顺口溜:“田地分个光,粮食进满仓,农民住楼房,钞票送银行。”学生在这通俗的语言中得到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教育,深刻理解了革新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由此,我们上课时为了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加“趣”,可以恰当地利用方言或者民谣等。

五、引用数据产生“趣”

正确大量的引用数据,可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也能生动有力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讲到经济危机的破坏时,我就引用了一段数据资料:1929年至1933年经济危机对美国的破坏程度:国民生产总值由2030亿美元减到1410亿美元,工业下降46.2%,有6000家银行破产,13万家公司倒闭,失业工人1700万人……这些数字生动形象有力说明了经济危机对生产的破坏作用,以而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资本主义生产联系确实破坏生产力、严重地阻碍了生产力的进展。又如讲解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时,我为学生设计了表格,让学生比较解放前和现在的国民生产总值、煤电的产量、钢铁的产量等,让学生计算出增加率和倍数。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积极进行计算和比较。如果教师只是枯燥地用几个形容词来大谈特谈经济危机的破坏性以及新中国的建设成就,既没有说服力,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六、形象比喻产生“趣”

思想品德课的很多知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比较困难,即使背诵下来,也会很容易忘掉。所以教师在讲解时,需要深入浅出,对一些论述性较强的内容要进行形象比喻,激发学生兴趣。比如可以把生产力和生产联系比喻成“脚”和“鞋”;把两个基本点比喻成自行车的“车头”和“脚踏”等。既实际形象地说明了两者的联系,又增强了讲解的趣味性。
总之,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要想增强吸引力,使学生能够乐学,除了采取其他手段外,增强趣味性是一条较好的途径。在实际运用中教师要把握好技艺,恰当地利用,便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