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学生手上笔去探究压强

更新时间:2024-02-07 点赞:20420 浏览:9358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中学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常常都是以实验室取出器材,拿到课堂上进行演示,通过和学生一起观察实验现象,浅析得出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其实也就是我们物理课程的常规教学。物理教学的确离不开实验,更需要规范的实验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但我们每次实验都离不开实验室,离不开那些规范的实验器材,可能无形中就会让学生认为,实验都离不开实验室,物理不足的探究离不开那些规范的实验器材。这样,我们的教学会让学生对知识有一种无形的疏离,不能很好地让学生亲近生活中的物理体验物理学习的乐趣。
我们初中的许多物理教学内容其实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体验,不仅仅是观察,是老师的总结,是老师牵着学生在课程内容里行走。我们中学物理教学,应该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物理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并且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深思、乐于实践的行为习惯。下面就结合我在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第十四章第一节《压强》的教学来谈谈。
这一节的课标教学要求是:一、理解压强的概念及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二、能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三、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策略。看起来涉及了四方面内容,其实我认为只要理解了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其它内容也就解决了。要解决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其实就是受力面积和压力的大小联系。解决这个不足,课本上是通过在沙池里放小板凳,让学生观察得到压强的大小与受力面积和压力大小的联系。
我在教学中先给学生讲述“压力”和“压力的作用效果”,然后让学生取出自己所带的笔打开,用拇指摁住笔尖,无名指摁住笔尾,轻轻用力,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就会回答:“拇指痛,无名指不痛。”接着我问学生为什么?有的说力的大小不同,有的说受力面积不同。进一步让学生讨论,他们很快达成共识,是“受力面积”不同。我提示学生: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是一种什么样的联系呢?学生马上说:“受力面积越小,作用效果越显著。”然后再让学生在刚才的基础上再用力一点,问学生“这下你们的拇指与前次比较,哪次痛啊?”学生马上回答:“这次痛。”“这次为什么痛呢?是不是这次的受力面积比上次小啊?”学生回答:“不是,是这次的力要大点。”我马上说:“对啊,应该是这次的压力大些,受力面积与上次一样。所以我们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仅与受力面积有关,还跟什么有关啊?”学生马上就会说:“还跟压力的大小有关,压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显著。”此时点明“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就是压强,刚才我们所体验的作用效果就是压强的大小。接着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探究实验(时间三分钟),这样学生就会对压强有了比较深的印象,且能够很好地认识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和受力面积大小的联系。
平常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按课本上的实验去做,一步一步得出结论。有的老师也会通过情景创设(如雪地上的脚印等),让学生以感官的角度感受上面陈述的内容。这两种教学方式的相同之处都是通过感官去感受教学内容。但我想感官的角度对于学生来说一定没有肢体的感受来得深刻。既然学生身边就有物理,为什么还要刻意去利用那些远离学生的物理实验器材?我们本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身边和身上就能感受到物理,为什么还要把物理送上书本,送进多媒体的画面里呢?我们本可以让学生去亲近物理,为什么还要让学生与物理疏离呢?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其实很多内容都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亲自感受。比如在摩擦力的教学中,我们也可以让学生用手用相同的力在表面不同的物体上滑动感受,用不同的力在相同的表面上感受。
中学物理的教学,应该让学生与知识亲近,而不是疏离,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时时与我们相伴。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