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更新时间:2024-03-27 点赞:3614 浏览:847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论文摘要一位专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的老师最能讲,中国的学生最能考。”这句话高度涵盖了我国先前教育形式的弊端,这种教育形式下培养出的学生是“高分低能”的,是缺乏革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将越来越难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社会的进展。新课标无疑带来了教育革新的春天,《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历程中进行”,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它确立了师生的新型联系,这种新型联系将有利于实施真正作用上的素质教育,以而达到高效教学。要想建立这种新型师生联系,关键是教师观念的转变,角色的转换。于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再也不敢自鸣得意地宣讲,而是依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的实际出发,走进新课程,尽量演好自己的新角色,具体是这样做的。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联系。

平等、、和谐的师生联系有利于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积极深思、大胆质疑、批评争辩、各抒己见,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施展才能的舞台,以而成为课堂学习中名副其实的主人,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造精神营造良好的外在氛围。
一次公开课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在本节课即将结束,同学们的情感达到一个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音乐声中,大屏展示出哈尔威船长的头像,我引导道:“你有什么话想对哈尔威船长说,你就说给他听吧。”此刻,同学们眼含泪花纷纷表达对哈尔威船长的敬佩之情,我长舒了一口气:精心准备的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这时却有一个孩子站起来说:“哈尔威船长,您那舍己为人的品质非常值得我敬佩,但您在疏散人员的历程中,拿着指向大家却是不对的。”全场顿时静默,一下子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这个孩子,我也陡然紧张起来,怎样处理?如若处理不好,一堂用心准备的公开课就这样搞砸了,我想到了新课标的理念,这种畅所欲言的课堂不正是新课程所追求的吗?应该保护。于是,我便说道:“你能够认真深思,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这种勇气真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大家把掌声送给这位勤于动脑的孩子。”霎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位学生很自豪地笑了。随后我因势利导把这个不足抛给了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位同学说得对吗?同学们开始深思,班内交流时形成两派,在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后,我总结道:“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突发事件,只要你所想的办法能够把这件事处理好,就是可行的。在当时那种混乱的情况下,你们认为哈尔威船长的这种做法可行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可行。”下课后,听课老师纷纷评价这一环节处理得巧妙,不仅保护了那位同学的疑问精神,还教给了同学们科学处理不足的策略。

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辅相成。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突出学生在学习历程中的主动性和独立性,是个人独立的单向静态的学习活动。而“合作交流”突出的是学生在学习历程中的合作性,是体现团队协作的多向动态的学习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我避开组织不谈“自主”的“合作”学习,但有些老师课堂上经常是提出不足以后,就马上让学生分组活动讨论交流,课堂上出现了一片“表面”热闹的现象,其实这样做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因为学生根本没有独立深思、冷静浅析的空间与时间。由此在课堂上,遇到有价值不足的时候,教师应该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圈点勾画,读读想想,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彼此互通见解,交流反思。这样“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辅相成,才有利于学生形成更加深入、全面的认识。
我在教学《将相和》一文时,课末设计了“《将相和》人物评议会”一环,让学生说说、评评、议议自己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位人物,为什么?学生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说自己喜欢蔺相如,因为他机智勇敢、顾全大局;有的学生说自己喜欢廉颇,因为他能知错就改;还有的学生说自己最喜欢课文中的赵王,因为他任人唯贤,当他看到蔺相如有真才实学就大胆启用他,在蔺相如与秦王斗智斗勇取得胜利后,就一次又一次地破格提拔他,他觉得赵王就是一位能识千里马的伯乐,在今天更需要像赵王一样善于发现人才、敢于大胆利用人才的好干部。学生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互相启发,对人物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三、鼓励学生勇于质疑,自主革新。

古人曾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可见“疑”之重要。如今的语文课堂中,学生“疑”意识的严重缺失已是不争的事实。学生若能真正抓住课文的疑点,则有助于激发兴趣,形成自主探求的局面。由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问,刚开始他们可能会摸不着头脑,或浅薄可笑,或离题万里,但只要我们合理地创设不足情境,让学生积极实践,经过反复训练,学生质疑的能力就会逐步提升。
在教学《穷人》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以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中感受到桑娜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我让学生针对描写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的句子依据上下文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不足,学生提出:“挨揍是很疼的,桑娜为什么会认为被丈夫揍一顿也好”,“桑娜明明知道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丈夫受得了,为什么还要把邻居的孩子抱来”,还有的学生提出“桑娜为什么不响应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生了这么多孩子”,甚至有的学生还向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挑战,提出他这样写桑娜的心理活动有损桑娜的形象……学生提出的这些不足有的已经超出了我的预料,让我感到非常惊喜,可见这一段时间对学生不足意识的培养是颇有效果的。这样的质疑提问,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学生革新意识的幼芽得到了保护,将形成敢问、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使课堂教学的氛围更加生动、活泼、。
随着课程革新的不断深入,我将努力探讨能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教学历程与策略,使教学历程真正成为师生对话、互动进展、教学相长的历程,成为学生不断构建知识、能力、策略、习惯的历程,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历程中名副其实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走进新课程,展现新风采。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