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初中语文实践活动课教学探讨

更新时间:2024-01-30 点赞:6198 浏览:2116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容摘要:语文实践课是一种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它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在于使学生在真实的、具体的现实生活中学习语文,是一种“活化”的语文教学。它以语文学科为核心,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以学习者的兴趣与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主要形式,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技能和学习形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理由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实践课;实施
语文实践课是以实践活动的方式把素质教育的因素组织起来加以施教的一种课型,既不同于语文课,又有别于语文课外活动课,它有其自身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趣”、“活”、“动”三个特点。
“趣”是魅力,是吸引学生参与的先决条件。因此,语文实践课要把本来单调、呆板、枯燥、乏味的语文知识用生动多变的教学形式组织起来,以增强活动内容的操作性和趣味性,使学生想学乐学,达到寓教于乐之目的。
“活”是灵魂,是学生参加热情程度的真实反映,因此,语文实践课要力求形式生动活泼、新颖多变、简便易行,让全班同学都能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投入到操作、实践之中,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动”是宗旨,是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具体体现。因此,语文实践课要以学生“动”为主线,把知识训练、技能的培养的智能的开发与游戏、操作等实践活动贯穿起来,让学生得到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因“动”而学,因“动”而练,在充满情趣的动态中实现语文素质的培养。
在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增强自我意识,勇于参与活动,积极动手动口动脑,体现出“动”的特点,并将“动”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以而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能活学活用,举一反三,进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此,只有将“活”和“动”有机地结合运用,才能使学生和谐、全面的进展。

一、选好内容,“活”“动”结合。

语文实践活动课有着明确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内容丰富多彩,题材广泛新颖,以学习到生活,以课堂到社会,具有独特的实践性和灵活性。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体现出“活”“动”结合的原则,“动”中有“活”,“活”中有“动”,以而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实践性内容。语文实践活动课的生命力在于实践性。它转变初中数学教学论文过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机械地“灌”的落后方式,教师在教学书本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动脑、认真操作的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和学生身心,拓宽学生思维。例如,在教学《选编自己的作文选》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将以前自己在课内外写的比较满意的作文收集并抄写好,按照类别整理编排,装订成册,配上封面,就编成了一本作文选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抢着整理,互相帮助,不但提前完成了教学任务,还学会了整理作文选的策略教学论文,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2.想象性内容。合理的想象是写作的源泉。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来确定活动内容、方式、步骤,经过动手操作,完成教学任务。如我在教学八年级语文实践活动课《办小报,迎国庆》时,要求学生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信息渠道广泛收集祖国巨变,家乡变化等资料,想象未来的美好生活,认真设计、书写、绘画,办好高质量的手抄报。由于主题贴近现实生活,同学们积极性都很高,交流创作十分活跃,在手抄报上写下了自身的感受和感受。结果,这堂课不但锻炼了学生灵活运用的基本技能,赏析了格言妙语的深刻含义,还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怀。

二、认真指导,“活”学活“动”。

在语文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是教学的主体。我们在放手让学生“动”的同时,要具体指导好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设计科学合理的活动程序,优化活动课课堂结构,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活动中充分体现,“活”学活“动”。
1.准备充分,合理安排。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做“管事婆婆”,要相信学生“我能行”,全面放手让学生做好准备工作,依据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合理安排任务,激起他们智慧的火花,培养活动能力。如在上《开展一次有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的教育活动》这节实践活动课时,学生能够积极讨论探讨,充分发挥想象,不仅认真准备了许多礼品,精心布置了教室,还设计了多份活动案例,使教学过程能顺利进行。
2.放手活动,独立参与。实践活动课重在参与。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只要在教师的正确具体地指导下,积极动手实践,认真思维,灵活运用,就是一堂成功的课。如上实践活动课《赏春联》前,学生能够走家串户,看到门上的春联就随手抄下来,加以整理。在课堂上,学生拿出自己的劳动成果来相互欣赏品味,并能自造对联吟咏,虽然有的语法欠佳,韵味不足,但每个人都有一股自豪感。

三、巧用形式,“动”中带“活”。

语文实践活动课的形式和途径多种多样,新颖有趣,如口语交际、节目表演、材料收集、调查探讨等。我们只要正确把握活动的形式和途径,鼓励学生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角色中,手脑并用,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动手动口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活起来,动起来。
1.面向全体,提供舞台。我们的教学工作不是为少数人服务的,而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既能掌握所学的知识,又能熟练运用。语文实践活动课同样如此。我们要为学生创造人人都有“动”的机会,精心设计活动形式。如在教学《成语接龙》中,我特地安排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提出第一个成语。在接龙过程中,优先成绩差的同学回答,及时表扬和鼓励。班内同学的学习热情被充分激发起来了,你讲我答,互相竞争,气氛十分活跃。
2.推敲形式,激发兴趣。在语文实践活动过程中,如何选好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形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动”和“活”,联系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如我在教《假如我是导游》一课前,我本打算让学生通过参观,上网查阅等形式来了解当地的名胜古迹。经过再三斟酌,我觉得活动方式单调空洞,脱离实际,便决定采用“走出去,看一看”的办法,让学生亲眼目睹身边的景观和进展情况。由于是真实调查和感受,学生参与性很高,感触较深,提出了种种改善案例。
3.创设情境,乐于“活”“动”。情景的合理科学的创设,是上好语文实践活动课的重要一方面。它可以通过上课前活动场所的精心布置,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也可以采用语言交流、气氛渲染、观察调查和动手实践等策略教学论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使学生乐于“活”“动”。如在活动课《辩论—中学生上网到底好不好?》中,我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分别由男生和女生担任。双方为了赢得辩论的胜利,积极收集资料和论据,在辩论会上,各自出谋划策,连差生也不甘示弱,直争得脸红耳赤,教学一再迭起,效果可想而知。
总而言之,我们一定要做个有心人。如果在语文实践活动课上能够重视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动”激趣,以“活”拓思,“活”“动”结合,就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章文美,江苏扬州市江都区吴堡中学教师。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