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多媒体凸显“文包诗”意蕴美写作策略

更新时间:2024-01-28 点赞:11831 浏览:465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文包诗”的美文,文字清新,意境含蓄,如何凸显“文包诗”深远的意蕴美?利用多媒体层层推进教学进程,让学生感受美、领悟美、表达美,构建情景交融的诗意情境。
关键词:多媒体;文包诗;意蕴美
读一本好书,就是提升语言素养的过程;读一篇美文,就是一次享受美的过程。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别》是一篇形式新颖、诗文互照、意境含蓄的“文包诗”,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的创作情境。我借助多媒体以“依依惜别“之情为研读的楔子,层层推进教学进程,给予学生无限的美的享受。

一、丰厚资料,感知故事美

一直以为这样的文章只需文诗互读便可以轻松教学,然而连续三次在不同的班级教学,没想到初读完课文时,学生总会混沌:李白、孟浩然是好友,分别时为什么分别又孤言寡语?反思自己的教学,是我太疏忽了“文包诗”内容的时代差别。
于是,我通过网络搜索“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故事资料:(李白豪放,孟浩然很有才华,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重逢,各诉思念。)我将这些资料下载改编成故事,并且配乐融图制成课件,供学生在初读课文时观阅。悠远的历史承载着动情的故事,学生跨越了与历史的、文中的人物情感的沟壑,明朗地站在“惜别”的情感基点上。搜集资料以丰富故事的前因后果,丰厚学生的感观,铺设诗文的清晰表象,达成浓情厚积以待博发的艺术效果。

二、于景藏情,感悟意境美

“文包诗”里面开满了“妙处难与君说”的意象之花,“意象融境,寓情于景”,为读者构建了一个个令人咀嚼回味的“意境”。
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找到直接能感受到《黄鹤楼送别》一文中李白、孟浩然二人“依依惜别”之情的语句并用多媒体出示: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紧扣耐人寻味的字眼“藏”,抓住意象,欣赏美景,体察情感,领略意境。
1.李、孟二人“藏”的是什么?(依依惜别之情)——藏在哪些景中?(烟雾迷蒙、蓝天白云、依依的杨柳、点点的沙鸥、浩荡的江水。)
2.情景相生。阿米尔说:“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情。”接着我借助PPT配乐,师生共同欣赏讲解:“繁花似锦、蓝天白云”(意象)影射老朋友之间如花似锦般浓郁的友情;“烟雾迷蒙、依依的杨柳”似乎在招手,想……?(生:想留驻友人离去的脚步。)看这个“依”字:人衣贴一起,相互不分离。这个“柳”字,跟“留”谐音,影射……?(生:“折柳相送”“依依惜别”之情)……
3.作者写这些景物有什么作用呢?(生:寄情于景)是啊。永世不绝的长江之水寓意着永世不绝的朋友之情。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利用计算机媒体将审美意象和谐地融合在一个个意境之中,以品悟出诗人的情感,叩击心灵,使学生领略意境的形美、情美。

三、延展遐想,凸显内涵美

新颖的“文包诗”形式,融合了一般性阅读文章与古诗双重特性,文中都留有语言、思维与情感的“空白”。
一是在体味意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形象,产生“内心视像”。例如,“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人物会心如止水般欣赏风景吗?不,往事萦绕、列现眼前,(于是随机播放画面)学生练说:李白和孟浩然曾经一同( ),一同( ),……如今友人分离,他们暂时不能在一起( ),一起( )……真是“自古伤情多离别”啊!
二是捕捉文包诗的“诗眼”,展开想象,悟读诗歌的意旨。《赋话》中有:“诗家以炼字为主,句中有眼,则字字轩豁呈露矣。”“诗眼”(一句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或者一首诗中最能概括全诗要义的一个词句,往往集中体现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对诗眼的鉴赏,拓展思维以补充诗歌内蕴的空白。(PPT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

1.“孤”:此刻李白眼中只有( ),只有( )……

2.“尽”:白帆消失天边,李白好像在想( ),孟浩然好像在想( )。

语感同想象是紧密联系的,形象的语言补白了思维空档,形象地展现诗文的艺术形象美、意境美和语言美,丰富了诗文的内涵,正如叶圣陶先生曾说:“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

四、吟诵创作,追求圆融美

运用多媒体辅导吟诵、激发想象,可以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来点拨渲染,再现特定氛围,激起学生真情流露,朗读时就自然能读出美、吟出情、诵出趣。课堂上,我围绕一个“情”字,指导学生去读、去讲、去理解、去感悟、去升华,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对这种惺惺相惜、依依不舍有了更深入的感受,真正与古人完成了一次心灵的击撞。
如果就诗学诗,那就显得内容单一,厚度欠缺。在品读完文、诗,达到诗文交融的境界后,再利用多媒体设计一个品读创作的训练: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弦,借景抒情的“离别诗”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的重要内容。在教学的最后让同学们一起来读读教师收集的几首著名的送别诗。
多媒体呈现: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赠汪伦》、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名诗,并引导学生边欣赏配图音乐边吟诗,然后要求学生进一步根据教师提供的或自己查找的资料,选择其中的一首古诗,尝试把它改写成像《黄鹤楼送别》一样的“文包诗”,重点学习文中的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写法与对话描写;最后将学生作品展示欣赏,发送到校园网上传媒共享。补充吟诵,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了阅读的积累,开掘了学生创造潜能,使诗歌的讲堂充溢源远的圆融美。
多媒体构建了情景交融的诗意情境,让学生感受美、领悟美、表达美,凸显了“文包诗”的意蕴美。
参考文献:

1.薛亚玲、薛刚,《古诗文教学与多媒体的结合》,《教学与管理》,2004

2.杨桂萍,《运用多媒体学好古诗文》,《青海教育》,2010

3.网络论文,《美的情感传递者——古诗教学中的电教多媒体》

【责编 齐秋爽】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