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关于,浅论当代法律意识偏失理由与匡正途径写作策略

更新时间:2024-02-19 点赞:8341 浏览:2618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由于受传统法制文化、不良的法制环境的影响,也由于高校法制教育的缺陷,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着偏失。匡正法律意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文章以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高校法制教育和优化高校法制环境两方面浅析了匡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 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系统,是社会主体对社会法的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是人们关于法的理性、情感、认知和信念等各种心理要素的有机综合体。以认识过程角度来看,法律意识既包括在感性认识基础上形成的法律心理、法律认知、法律情感等,又包括属于理性认识范畴的法律观念、法律信仰、法律论述系统等。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要求大学生既要有健康的法律心理,又要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法律基础知识;既要有正确的法律观念,又要有坚定的法律信仰。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偏失的理由浅析

1.中国传统法制文化的负面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同样,其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植既有正面的积极的效應,更主要的是负面的影响。首先,中国历史几千年的“人治”等法律制度和文化,使人们形成了传统的“重人治、轻法治”的思想,这种思想至今仍残留在许多人的潜意识中,影响着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这使大学生难以产生法律情感,难以形成法律至上的观念,难以确立法律信仰。其次,在传统的儒家“礼治”思想的熏陶下,人们重德轻法,道德是调整社会联系的最主要的手段。这种思想严重影响大学生对法律的依赖感,使大学生对法律的评价失当。再次,我国古代的法律是以义务为本位,强调人们对国家、对统治者的义务,而不是人们的权利,并且权利和义务是完全分开的。由于人们不具备基本权利的观念,所以他们对于任何自身基本权利被剥夺、被蹂躏的事实很少以法的角度去考虑其是与非。最后,传统厌讼、惧诉的观念使人们以无讼为有德,以诉讼为可耻,对法律缺乏信任感和依赖感,影响了大学生正确的法律观念的确立和法律信仰的形成。
2.不良的法治环境消极影响。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顺利进行,到目前为止,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法律系统基本形成,无法可依的现象已基本结束。但法律完备并不等于建成法治国家。我国正处于法治社会的建设时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理由,如有法不依的现象仍大量有着;知法犯法、执法犯法的理由时有发生;违法不究的现象屡见不鲜;权大于法、情大于法、钱大于法的理由比比皆是;等等。这种不良的法治环境势必影响大学生对法律的认同感,极易产生对法律的失落感,影响大学生的法律心理和法律情感,进而影响大学生的法律评价和法律信仰。
3.高校法制教育缺陷的不利影响。首先,高校对大学生法制教育重视不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虽为大学生的必修课,但学校一般会作为考查课,且学分相对较低,多数学生不重视。正是由于高校对法制教育重视不够,使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学习法律,同时也不重视法律,势必影响大学生的法律认知水平和法律评价。其次,法律教学内容的偏失。在法律课堂上,教师往往只侧重于某些法律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过多地强调学生應遵纪守法、履行义务,而忽视权利教育。这种教学内容的偏失不利于学生权利意识的形成和正确的法律观念的确立,同时也影响了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再次,法制教育的途径单一,教育手段相对落后,教育策略教学论文比较简单。法制教育是一项论述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教育,而高校法制教育仍普遍局限于传统的“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方式,侧重法律论述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性教学环节。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最后,法律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高校大部分法律课的教师由社科部、学工处、德育处、团委或宣传部的工作人员承担,法律专业科班出身的教师相对较少,他们的法律素质必定教育论文会影响大学生正确法律意识的形成。

二、匡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有效途径

我国著名法理学家孙国华指出:“社会主义法律意识不可能自发地形成,而必须有意识地培养。”“高校对培养和匡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下面仅以高校的角度人手,浅析匡正大学生法律意识偏失的途径。
1.法制教育應当常态化。大学生法律认知水平较低的一个重要理由,是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主要是依靠不足半学期的法律课程。因此,提高大学生的法律认知水平必须有足够的法制教育时间作保证。所以,高校一方面應当充分发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法制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开足法律课程,保证法律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應加强对大学生的日常法制教育,通过举办法制讲座、考察法制教育基地、开展法律知识竞赛、建设法制教育网站、定期播放法制教育节目等多种形式,使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常态化。
2.强化法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法律信仰。法律信仰不会自发地形成,也不是靠灌输形成的,而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自己的法律体验逐步确立的。法制教育具有鲜明的论述性和实践性,所以,高校法制教育不應局限于法律课堂教学,而應当更注重法律的实践教学。高校可以举办观摩庭审、模拟法庭、法律进社区等多种多样的法律实践活动,使大学生深化对法律的理解,感受法律的价值和权威,提升对法律的信任和依赖,强化对法律的情感,以而形成坚定不移的法律信念,最终确立法律信仰。
3.丰富并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法制教育的内容。高校法制教育應把讲授法律知识和树立法治理念结合起来,以培养大学生的法治理念为重心。法制教育的价值在于倡导法治精神,它以确认法律的权威性和至上性,确认社会运转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主要靠法律制度来规范与调节,培养法律信仰为核心,造就大批具有良好法律素质的公民,来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法制教育仅仅传授法律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而必须把培养学生的法治理念、弘扬现代法治精神、确立法律信仰作为法制教育的重心。
4.优化校园法制环境。首先,高校要坚持依法治校。高校要规范办学行为,让大学生体验到法就在身边。高校必须根据我国的教育法律、法规及其基本精神,在充分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要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坚持在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使学生以入校的第一天起,就感觉到规章制度的约束力,体验到依规章制度办事的氛围,以而使大学校园形成一种学法、守法、用法的热潮,形成浓厚的法制教育氛围。其次,高校要积极营造校园法治文化。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环境设施,宣制思想,如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以及校报等工具及时地传播法律知识,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创制校园法治文化等。优化的校园法治环境,使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法律、体验法律,培养学生的法律情感和法律信仰。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