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技工学校计算机运用基础课程教学浅谈

更新时间:2024-02-02 点赞:26899 浏览:12089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以采取分层次教学和分类考核,做到“因材施教”;注重技能训练,突出技工教学特点;改善考试方式和考核手段,建立“考证促学”激励机制三个方面,就如何提高计算机运用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提出了笔者的观点,旨在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力,提升毕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分层教学 技能训练 考证促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信息技术的飞速进展,计算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所必需的一种现代工具。计算机知识及其操作技能也已成为现代人们所必须掌握的内容和技能。随着计算机、多媒体和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进展,计算机在社会各行业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技工学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其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相应职业能力的高素质中、高级技能人才。计算机运用能力是技工学校学生知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以技工学校的生源特点、教学特点及培养目标考虑,搞好计算机运用基础课程教学对于提高技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采取分层次教学和分类考核,做到“因材施教”

技工学校的课程一般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班上的学生由于来源不同,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相差较大,上课时,多数教师没有“因材施教”,而是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和统一的教学策略教学论文,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了整体的教学质量;特别是上机实践课上所有学生的操作任务相同,导致部分学生因为简单而很快完成后做与课程内容无关的事,甚至玩游戏,而老师因为还有部分学生操作有理由需进行个别辅导不能发现或有效监督这些学生,以而导致课堂秩序不佳,影响整体教学郊果。所以笔者经常在学生一开始上课时就对学生进行摸底测试,掌握他们各自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上机操作的熟练程度,将一个班的学生大概分为三个层次,并对这三个层次的学生在上机时提出不同的任务与要求,使他们在上机操作时,始终有事做,时时有事干。例如201机械维修高级班的学生,由于来自农村和矿区的学生在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上有着很大差别,其中还有3名来自矿区的学生进校前已是相关计算机专业的大专毕业生,所以就将该班学生划分为四个层次,并固定为组,在机房坐座位时将各组的学生放在一起,便于辅导和管理。相关计算机专业的大专毕业生为第一层次,称为辅导组,其他中专、技校等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对这们课程已有一定的掌握,为第二层次,称为一组,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一般的学生为第三层次,一般多为矿区的子弟,称为二组,其余的为第四层次,多为农村来的高中毕业生,称为三组。上操作课时,笔者先给一、二、三个组布置不同的任务,并提出不同的要求后,再给辅导组的3名学生,安排操作与辅导任务,三个辅导学生加一教师,完全能够指导学生完成所安排的任务,并对三组学生的成绩按各自的要求进行评定考核,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效果很好。
在学校除了有高级班外,还有中级班,而计算机运用基础课程则采用相同的教材,由于中、高级技校生的知识基础有着较大差别,如果它们的教学都采取同一个标准,那么,这个标准很难符合实际。因此,在具体实施教学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要求和考核目标。对于高级班的学生,教学要求除了熟练掌握Windows、Word、Excel外,还应强调掌握网络知识及PowerPoint,考核要求也要相应提高;对于中级班的学生,教学要求熟练掌握Windows、Word、Excel操作,而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只需作初步了解。考核要求也相应的降低难度。这种分层教学和分类考核的做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注重技能训练,突出技工教学特点

当前,技工学校计算机运用基础课程教学主要的理由是上机操作课程占的比例小。根据调查,笔者所在市职业学校中,有20%左右的学生上机实践课占总课时的比例达不到50%,实际为40%左右,个别学校因为条件有限,这个比例仅为30%,有65%的学生上机实践课占总课时的比例约为50%,只有15%的学生他们的比例超过50%。
计算机运用基础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论述教学可常采用多媒体同步教学方式,由于教学直观,学生很容易领会掌握,但要达到熟练操作和灵活运用的程度还有差距,这就需要任课老师十分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目前,一些学校由于设备不足或技能教学理念不强,论述与实践课时比例不到1∶1,学生没有足够的练习课时,也就不可能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所以,按照计算机运用基础课程的特点,学校应该加大计算机教学设备的投入,争取教学中论述与上机实践课时比例达到4∶6甚至3∶7或更高。经过这几年的实验,对于不同的班级采用不同的论述与上机操作比例,结果有着显著不同,特别是农村的女孩子较为集中的电子类专业,她们的操作课更应占有较大的比例,使学生在上机实践中进一步领会要点、练习技能,突出体现技工学校的教学特点。

三、改善考试方式和考核手段,建立“考证促学”激励机制

考试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得失的一种手段,也是稳定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考试的目的一是检测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学生知识水平与能力情况;二是检测教与学的综合效果,为改善教学提供依据。当前,在计算机运用基础课的考试工作中主要有着以下一些理由:①考试的形式单纯采用笔试或机试。②老师命题的质量不高。③忽视了考证对学生学习的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作用。以上理由容易造成检测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不建全面、不科学、不准确;或考试作为教学指挥棒对学生作用不显著。因此,任课教师应根据课程的性质、教学计划和培养要求,合理制定考试方式和考核手段,最好采用“笔试+上机”形式,并倡议笔试为辅、机试为主。在做本课程的成绩评定时,应将学生平时上机的成绩参与到本课程成绩的评定中去,笔者经常采用的成绩评定策略教学论文是平时上机30%,笔试30%,上机测试40%。另外,教师可考虑将计算机运用基础课的考核与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办公软件运用模块考试统一起来,要求学生在课程学完后统一参加考证。这一方面符合技校毕业生多证制的政策要求,更重要的是能增加学生学好这门课的动力。这种“考证促学”的做法既体现了学技能、重技能的教学特点,同时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考证,使学生更加自觉认真地去学、去练,既增强了学习动力,又提升了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操作计算机的基本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计算机教师认真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在新形势下如何更有效地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计算机运用基础教学,推动计算机基础教学朝着培养全面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方向进展,让该课程的教学能更好地造就技工人才。目前,各类职业教育院校在计算机运用基础教学方面都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方式,作为技工学校的计算机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选择一种合理有效又符合技工学校教学特点的教学策略教学论文,将有利于更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李绍中,欧阳葵. 高职计算机运用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目前状况及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
魏滢.文科“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分层次教学的实施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
(作者单位:甘肃省煤炭工业技工学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