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古代建筑屋顶上动物

更新时间:2024-04-09 点赞:10518 浏览:4405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很多古代建筑的屋顶上都有数目不等的动物,这些动物依据位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在正脊两端的称为“正吻”,也叫“吞脊兽”或“吻兽”;在垂脊、戗脊上的叫“垂兽”或“戗兽”,因为这些兽头都沿屋脊向外呈瞭望状,因此也叫“望兽”;在围脊四角上的叫“合角吻兽”,在岔脊上的一列小兽叫“仙人走兽”。它们不仅有着装饰建筑物的作用,而且有趋吉避邪的寓意。
我们重点看看正吻。正吻多用于高等级的建筑物,如宫殿、庙宇等,有很悠久的历史,最初并不是龙论文网形。《三礼图》中描绘的周王城宫殿上就有鸟形、鱼龙形的装饰物。据载,汉代时柏梁殿上也有“鱼虬尾似鸱”的神兽,能够避火。湖北沙市出土的一件西汉元光元年(前134)的吻兽实物也说明,在西汉时,古人已经普遍运用吻兽作为建筑装饰了。到了晋代,正脊装饰兽多为“鸱尾”,其外形类似鱼尾,尾端朝上,曲向正脊的方向。唐宋时期,鸱尾改称鸱吻,上部与鸱尾相似,下部则变化为张口衔脊的兽头。元代时继承了金国的龙形吻兽,背部还出现了剑柄——据说宝剑既可以钉住神兽不让它离开,也可以避开神兽把屋脊都给吞下去。至明清时代,龙吻逐渐盛行,龙头衔住正脊,尾部向后卷起,身上附有小龙,背上插着宝剑,造型庄重。
其实,正吻在装饰作用之外也有实用价值。古代木结构建筑中,正脊两端的卯合很是重要,因此常在此处施加重量。另外,为了将斜脊的瓦件固定住,还常用钉子把它们钉住,但钉孔处容易漏水生锈,因此工匠们设计了吻兽遮盖钉孔,起到美观实用的作用。
知识链接
太和殿顶的装饰兽
故宫是古代建筑的集大成者,其中,太和殿由于是皇帝处理论文政事的主要场所而显得格外重要,其建筑规格也最高,这在太和殿的屋顶上就可以充分体现出来。首先,太和殿采用的是重檐庑殿屋顶,这在古代是皇家建筑才能够采用的样式。其次,太和殿屋顶使用了琉璃瓦,是皇室的专利,除此之外,只有经过允许的寺庙才可以使用。此外,太和殿屋顶的装饰兽也是最高规格的。我国现存最大的龙吻就在太和殿的正脊上。其8条垂脊上各有垂兽1只,4条围脊两端各有合角兽2只,在8个檐角上各有11只仙人走兽,这样算来,太和殿屋顶上就有各种装饰兽106只了。
太和殿的11只仙人走兽依次为骑凤仙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它们寓意着吉祥、和美,是镇宅的神兽。
骑凤仙人:表示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据说来自一位古代国君的故事,他在一次作战中失败,逃至一条大河边走投无路之时,飞来一只大鸟,国君骑鸟而去,化险为夷。
龙、凤:表示和谐美满、子孙满堂。
狮子:勇猛威严的象征。
天马、海马:传说中的神兽,象征皇权广博,可以上天入海。
狻猊:与狮子同类,据说可以镇灾降恶。
狎鱼:海中的异兽,可以兴云布雨,预防火灾。
獬豸:独角神兽,可以分辨曲直,是公平正义的象征。
斗牛:与虬螭类似的一种神兽,可以作雨。
行什:带翅膀的猴面人像,是专门为太和殿而创造出的神兽,因为排在十只走兽的第十位,所以叫行什,是压尾兽。
太和殿屋顶上装饰着十只走兽,在古代建筑里是独一无二的,寓意十全十美,其他的建筑最多只能装饰九只,如地位稍次一些的乾清宫、中和殿、保和殿都装饰九只,皇后所在的坤宁宫有七只,妃嫔所在的东西六宫又减为五只。如果你想知道古代建筑的规格,那就先数数仙人走兽的数目吧。
(选自《问吧》2,中华书局2008年版)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