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之我见

更新时间:2024-04-08 点赞:4893 浏览:125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创造故事性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数学不足创作或改编出不同的故事,能引起学生对数学不足的兴趣和探讨,使学生能够在所创造的故事情景中了解数学不足。
例如,在《循环小数》单元的教学中,我就引用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师:这个故事说的是以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以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说……”(同学们笑,相互讨论)
师:现在你们能讲这个故事了吗?
生:能。(生讲个不停)
师:这个故事能讲得完吗?
生:讲不完。
师:为什么讲不完呢?
生:因为这个故事一直是在不断地重复说那几句话。(生反复模仿那几句话)
师:(板书:不断地重复)说得真好。这几句话能讲多少次?
生:无数次。
师:恩,看来你们已经理解了这个故事了。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讲一种数字,经济论文它的小数部分也像这个故事里的几句话一样不断地重复出现,这种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二、创造生活化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起源于生活,只要我们留意日常生活,就不难发现,生活中处处蕴涵着数学,许多事例可供我们教学使用,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厘米与米》的单元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改善知识的建构,我呈现了这样的一个生活情境:我们教学楼前面那棵旗杆到底有多高?围绕这个不足情境,学生踊跃的采取了许多策略:用米尺测量旗杆,看看旗杆的周长是多少;用竹竿测量旗杆的高度;利用影子进行测量;爬上旗杆测量等等。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解释自己采取的策略的合理性、可行性。

三、创造活动化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数学的知识、思想和策略,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教学中,把不足情境活动化,让学生在活动中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加智慧、提高能力。

四、创造不足化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我们在创造情境中应关注学生的数学深思,设法给学生 “做数学”的机会。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时,一开始就让学生计算下面四个图形的面积:①长5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②底是5厘米,高是4厘米的平行四边形。③半径是2厘米的圆。④半径是3厘米的圆。在计算出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后,学生提出了下面的不足:圆的面积计算还没有学过,该怎样办呢?圆的面积大小到底与什么有联系?我们能否用割补法像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那样来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情景由教师创设,不足由学生提出,策略由学生去探讨。在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后,接下来的课学生就会全神贯注的听了。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学具,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探讨数学新知兴趣。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