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让语文课堂溢满生命气息

更新时间:2024-02-14 点赞:5253 浏览:1746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当今,我们的教育界呼吁生命课堂的回归,通过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的生命情怀。语文是一门最具有情趣的学科,其注重的是情感的体验和感悟,因此具有更为独特的生命教育的内涵。语文课堂应担负起重要的生命教育的使命。通过语文学习,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激发他们的潜能,提升其生命的价值。

一、生命课堂——流淌“纯真的人性”

语文是一门集工具性、人文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基础学科,如果避开它蕴涵的人文精神,语言文字就会失去灵魂和生命。语文新课程呼唤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进行有目的的生命融合教育,对学生进行求真、求善、求美的教育,让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理解纯真的人性。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时,除了渗透语言训练之外更应关注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认识和理解,更应鼓励学生去自觉发现文字中所蕴涵的人性美,并以这种人生观和审美观去影响自己的人生,这才是语文教育的根本追求和至高境界。教学《小河与青草》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深入领悟文本,我设计了说话练习:“大树”和“小鸟”联系怎样呢?孩子们的想象可丰富了,他们的发现与感悟真不少,如“大树长得葱葱郁郁,那是因为小鸟为它捉去害虫让它健康成长”;“小鸟唱着动听的歌儿,那是因为大树给了它一个家”。说话练习把解读文本与感受人文自然合

一、纯真的人性流淌在课堂之上,让语文课堂的出发点和归结点都落在一个“人”字上。

二、生命课堂——洋溢“多彩的个性”

语文学习是学生个性化的生命旅程,每个人对文本的体验和感悟总会带上个体的烙印。同样的文本会给他们不同的感受,正如俗话所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应留给学生足够的阅读空间、体验空间、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空间,让学生的思维能自由驰骋,想象能自由放飞,把文本读真、读活,与文本和作者展开个性化的交流。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的使命并非带领学生按照设计好的地图去行走,而是以伴侣的身份和学生共同在白纸上绘制一张地图。行走的路线都是随机生成、因人而异的,只有充分尊重了学生选择的权利,学生的个性才能尽情体现,绘制的地图才能丰富多彩。教学《第一次抱母亲》时,我抓住关键词“没想到”来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学生们感受丰富,有的读出了难受,没想到母亲这么轻,这都是为我们操劳的;有的读出了后悔,后悔以未关心过母亲;有的读出了崇敬,瘦弱的母亲竟挑起这么重的生活担子;有的甚至把文本读进了生活,想到了自己与母亲的点点滴滴,很多孩子眼中闪动着泪花。其实,语文课堂就是学生收获真情与感动的生命旅程。

三、生命课堂——促发“流动的灵性”

我们一直在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怎样的课堂才是充满活力的课堂,才是具有蓬勃生命力的课堂?笔者认为,教是为了不教,唯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决定课堂的动态,让课堂因孩子们而多一个音符,多一种色彩,多一股气息,多一份快乐,才能促发生命灵性的流动。一些老师在教学中总会有一份顾虑:如果放纵了孩子,一发不可收拾该如何是好?孩子们的天性都是活泼的、上进的、好胜的,没有哪个孩子愿意无缘无故地去恶意破坏课堂,与老师较劲,只要课堂组织得力,要求明确,学生有所为有所不为,课堂上就不会有意外发生,即使偶发意外,那也无可厚非,因为课堂教学原本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四、生命课堂——感悟“生命的本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不仅是要帮助学生学会祖国的语言文字,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语文素养,培养自信乐观、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充分地解读文本,还要让学生通过文本来感悟“生命的本性”,以而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应充分凸现生命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进行生命意识渗透,增强学生对生命的独特感悟和认识。我们应充分挖掘语文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的人性教育资源,并以自身的智慧去实现和放大其价值,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以生命教育为根本,以人性感悟为目标的主阵地。《闪光的金子》一文讲述的是一个普通水电工徐虎全心全意为民服务,拥有金子般的心灵,让学生以平凡的人身上看到生命的价值,明白人生的真谛。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人物美好的心灵,通过交流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故事,通过共鸣拉近心灵与文本的距离,让生命教育渗透于课堂的每一个细节,让人性感悟绽放出亮丽的色彩。
语文学习不应只停留在语言文字的游戏之中,更应该给它画上生命的色彩。语文课堂应该始终洋溢着生命的气息,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犹如在人生的殿堂上接受洗礼。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认识生命、爱惜生命,创造有价值的生命。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