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浅谈小学数学课三种能力培养

更新时间:2024-04-03 点赞:33748 浏览:1565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本文旨在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着力培养的学生的三种能力进行阐述: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三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期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三种能力
小学数学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科,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是使学生全面进展、全面提高的教育,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以素质教育为宗旨,在现代教育论述和系统科学论述指导下,使学生各方面得到进展,以而达到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结合,既教书又育人的目标,一改过去那种“老师满堂灌”“学生机械学”高分低能的局面。
因此,在教学课堂中尽快地落实素质教育迫在眉睫,而落实素质教育又必须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具体地说,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学生以下三种能力: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现代数学教学论述认为:教师主导作用不只看教师的讲授水平,更重要的是看教师能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理由,独立获得知识。因此,我们提倡在教学过程中要变教师主讲为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讨和探讨,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某些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教师应该创造情境,创设理由悬念,组织学生带理由去学习新知识。如在教“两位数减两位数”例题“53-38”时,我不是按惯例提问、浅析、讲解。而是先让学生尝试练习,然后选择两种有代表性的算式板书在黑板上,鼓励学生判断哪种对,为什么?以而创造了理由的情境,引起了新的知识的矛盾,激发了学生自学的积极性。
另外,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不断鼓励学生发现理由、提出理由,学生才能主动地获取知识,学生通过自学质疑获得的知识比老师讲授获得的知识更牢固。因此,引导学生质疑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和信息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不同的途径进行浅析和解决理由的一种思维方式。传统教学中常以学生集中思维为主要思维,课本上的题目和材料的呈现大多循着一种方式。学生惯于按书上写的与教师的方式去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理由,这对于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是必要的,但对于小学数学兴趣的激发,智力、能力的进展,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进展显然是不够的,而发散性思维却正好反映了创造性思维“尽快联想”“尽量多作出假想”和提出多种解题案例的特点。教师在指导学生解题时要鼓励学生同中求异,诱导学生求异的意识,以不同角度去解题,形成发散思维。如有这样一道运用题:有一批零件,按4∶5分给甲、乙两人完成,甲做了96个,乙做了多少个?学生一般根据题意列式:96÷[4÷(4+5)]×[5÷(4+5)],即先求总数后求乙做的数量。此时教师可作如下诱导:
(1)师:每份有几个零件?乙有几份?乙是多少?生:96÷4×5
(2)师:甲是乙的几分之几?以而乙是多少? 生:96÷(4÷5)
(3)师:乙是甲的几倍?乙是多少?生:96×(5÷4)
当然还可将比与分数之间联系起来,找出其他解答策略教学论文。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极为有效的。另外还可鼓励学生独创,要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议,一题多解,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小学数学中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是进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手段。为了把学生放于主体位置上,要善于指导学生操作学具,让学生把知识学活进而形成技能,使学生以“学会”向“会学”转变。要大胆解放学生思想,在操作过程中主动探讨。数学家德海纳德说得好:“所有有活力的思想,都有一个缓慢进展的过程,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而向学生预示结果或解决策略教学论文都会阻碍学生努力探讨。”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差,形象思维成分比较大,在使他们正确建立概念思维、掌握计算策略教学论文和浅析数量联系时就要借助实物和模型,运用直观手段,指导学生亲自实际操作,使教材由“静”变“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