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育,理性教育智慧样态及实现

更新时间:2024-02-07 点赞:13950 浏览:5915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理性教育智慧是教师把握教育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活动,并且这种认识活动是理智的、合理的、自觉的和合乎逻辑的,其样态为教育意识、教育思维和教育理智,教育意识分为外物教育意识和自我教育意识,体现为外部和内部教育世界的教育知识,分别由教育思维和教育理智来把握。理性教育智慧的实现指教师获得教育知识并超越教育知识,并在教育知识面前享有自由,这一过程体现为教师由具体到抽象、由抽象到具体的辩证认识过程。
[关键词]理性教育 智慧 样态 实现
[中图分类号]G40 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3--0018~03
[作者介绍]韩大林,刘文霞,内蒙古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一、理性教育智慧的含义

理性历来是哲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最早来自于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提出的“逻各斯”,它的原初本意是指人类所具有的自觉的、有目的、有意识的主观心理活动,以及人类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逻辑思维能力。随着哲学的进展,西方哲学的理性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认识论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的理性,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一般称为论述理性、认知理性、科学理性;二是价值论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的理性,指的是德行,以区别善与恶、好与坏,一般称为实践理性、道德理性、价值理性;三是人性论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的理性,指的是人自我节制和制约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能力,以区别人的自然本能,一般称为理智理性。我国学者胡敏中认为:“理性是指人们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抽象思维和思维能力,并且是指人的抽象的思维形式和思维能力所支配的人的理智的、合理的、自觉的和合乎逻辑的能力和有着属性。”在借鉴以上论述的基础上,理性的含义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体认识事物本质的思维活动,在运转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上是主体的思维功能;二是主体做出的合理的、符合实际的思维,在结果上是思维着的主体对外部有着的理智审定。理性和智慧有着着密切的联系,西塞罗曾精辟地论述过二者的联系:“当理性进展成熟和完善,便被恰当地称之为智慧。”这就是说,理性不是智慧的全部,智慧是一种成熟的和完善的理性,智慧是对自己精神世界的理性把握。以二者的联系中来看,教师教育智慧应以理性的角度去理解,即教育理性不是教育智慧的全部,但是当教育理性进展完善时就会成为教育智慧,这时的教育智慧即为理性教育智慧。因此可以这样认为,理性教育智慧是教师把握教育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活动,并且这种认识活动是理智的、合理的、自觉的和合乎逻辑的。

二、理性教育智慧的样态

(一)教育意识

“意识起初只是对直接的可感知的环境的一种意识,是对处于开始意识到自身的个人之外的其他人和其他物的狭隘联系的一种意识”。但随着实践的进展和人类的心理成熟,意识的对象已不局限于意识主体身外的客体,而且还包括意识主体自身及其内部世界。可见,意识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客观世界的意识;一方面是对自身及其内部世界的意识。所谓教育意识是教师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有的自觉反映客观外部教育世界、把握内部教育世界的认知方式。教育意识以何种形式有着呢?马克思曾经指出:“意识如何有着的方式以及某样东西对意识如何有着的方式,就是知识。知识是意识的唯一表演。”因此可以这样理解,教育知识是教育意识的有着方式。教育知识的对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客观教育事物对于教育意识如何有着的方式,即关于外部教育世界的教育知识;二是教育意识自身如何有着的方式,即关于内部教育世界的教育知识。前一类教育知识,形成了教育意识的外物层面,即所谓外物教育意识;后一类教育意识,形成了教育意识的自我层面,即所谓自我教育意识,也就是对于教育意识自身的意识。这两类教育知识的内容与对象,同样也是教育意识本身的内容和对象。教育意识的内容是丰富的,既有外物教育意识,又有自我教育意识;既有感性教育认识,又有理性教育思维的抽象活动;既有客体教育事物目前状况的如实反映,又有主体自身的丰富教育想象。教育意识作为教师认知教育世界的方式,是由多种心理活动构成的复合体,是一个完整的精神画面。

(二)教育思维

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性“就是灵魂用来进行思维和判断的东西”。怎样才能实现理性认识,就必须通过思维来进行。教育思维是对教育知识的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首先是认识过程,其次是在认识过程中产生认识成果,是认识过程和认识成果的统一,二者不能分开。因此,教育思维是教师的理性认识过程和认识成果,是对外物教育意识的加工和把握,是教师对客观外部教育世界能动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教育思维必须以教育意识为前提和基础,而教育知识是教育意识的有着方式,因此,教育思维必须以教育知识为基础。教育知识是教育思维的原材料,没有或缺少教育知识作为原材料的教育思维是贫乏的、空洞的。正如康德所言:“无内容之思维成为空虚,无概念之直观,则成为盲目。”“在意识中思维很重要,起着独特的联系作用,既有同时的空间联系,也有先后的时间联系,故能使复合的意识形成一片,形成一片完整的图景。”教育意识经过教育思维的加工,按照一定的程序、规则、方式去组织和掌握认识活动,去反映和理解认识对象,以而给认识活动一个理性的灵魂,一个逻辑的秩序。这样,教师就能够透过直观教育现象认识教育这一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能够透过教育的个别现象认识教育的普遍性;能够依据教育的客观必定教育论文性和现实可能性,去揭示教育的进展走势或追溯教育的既往历史,以而实现教育意识在时空两个方面对当前教育在认识上的超越。

(三)教育理智

斯宾诺莎认为理智“指示我们如何指导心灵使其按照一个真观念的规范去认识”。可见理智是理性生活的前提,心灵只有为理智所决定,才能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论文理性的完善。理智是对认识主体内部知识的选择和调控,通过选择和调控使认识主体恰当有效地做出抉择,以而认识事物的真善美。思维必须依据理智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思维是指向客体的,而理智是指向主体内部的,实质是对思维方式和过程的选择和调控。教育思维是指向客体的,是对外物教育意识的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和把握,即对外部教育知识的认识,而教育理智则是对自我教育意识的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和把握,是教师对内部教育知识的合理选择和有效调控,实质上是对教育思维方式和过程本身的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选择和调控是教育思维过程中必要的内容和必经的环节,选择指教师选择正确的教育思维方式,即针对不同教育的特点,教师在其教育思维中选取合理的、符合实际的思维方式认识教育现象。调控指教师维持正确的教育思维过程,即教师在教育思维过程中,会受到外界或自身情绪等因素的影响,针对这些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以维护教育思维的止常运转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教育思维的选择和调控主要是由教育理解来完成的,它制约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和定向着教育思维,使教育思维向着教育真善美的方向前进,可以说教育理智在教育思维中具有决定的作用。没有合理的选择和有效的调控,教师就不能正确地认识教育事物。
1

三、理性教育智慧的实现

理性教育智慧的实现体现为教师获得教育知识并超越教育知识,在教育知识面前享有自由。教育知识是由教育概念组成的,因此这一过程又体现为教师由具体到抽象、由抽象到具体的辩证认识过程,即教师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教育意识、教育思维和教育理智获得抽象教育概念,并将抽象教育概念上升为具体教育概念的过程。获得具体教育概念,教师就能够全面、系统地认识教育的本质和规律,理性教育智慧也因此得以实现。

(一)抽象教育概念的获得:由具体到抽象

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通过教育感知获得对教育事物的感性认识,体现为教育经验。教育感知所把握的是特殊的、个别的教育事物,而教育思维的任务是获得普遍的、必定教育论文的规律性的教育知识。教师在教育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教育思维对教育经验进行概括,逐步形成抽象教育概念,进而使教师获得教育知识。抽象教育概念是在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对教育本质属性的凝结,当教育的本质属性凝结为抽象教育概念时,就意味着教育思维达到了对教育本质属性的掌握。“概念的展开是通过判断的形式实现的。概念是浓缩的判断,判断是展开了的概念”。教师对教育的认识总是通过各种教育判断而体现出来的,教育概念在形成之前,必须有教师对教育的判断,随着教育判断水平的提高,教师得以认识教育的本质属性,因此,教育概念以一定的教育判断为前提。如何能够获得更多的教育知识,就需要教育推理,它扩展了教师认识的范围和领域,使教师的认识变得更加深刻。“人们通过实践获得认识,形成概念,又通过实践检验概念和进展概念。……所以随着实践的进展,人们的概念越来越丰富、精确,越来越符合客观现实的具体事物及其变化进展法则”。教师就是在认识教育世界和认识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和检验教育概念、教育判断和教育推理,构建教育知识大厦的。在教育实践中形成和检验教育概念体现为教育概念对现实教育本质的摹写和规范,摹写是指把教育的本质抽象符号化,贮有着教师的大脑中,规范指用教育概念来改造现实中的教育实践。教育概念不是一次就能获得的,而是多次对教育的本质进行摹写和规范,经过摹写和规范的交互作用,教育概念越来越精确,以而构建起教育知识的大厦。

(二)具体教育概念的获得:由抽象到具体

教师通过教育思维获得的教育概念是建构规律性教育知识的基础,此时的教育概念是抽象教育概念。之所以抽象,是因为它是在浅析感性的、具体的教育经验的基础上,运用抽象和概括等策略教学论文形成的对教育本质的揭示。在教师认识的过程中,抽象教育概念是必不可少的,但也具有一定的局限,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教师在形成抽象教育概念时,舍弃了教育的特殊性和个别性,获得的是与特殊性和个别性无关的纯粹普遍性;其次,抽象教育概念在反映教育实践时,只反映了教育的确定性,舍弃了教育的运动、进展与变化,不能全面的反映教育现象。列宁认为:“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住、探讨清楚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我们永远也不会完全做到这一点,但是,全面性这一要求可以使我们防止犯错误和防止僵化。”如何全面地把握教育事物,避开抽象教育概念出现片面、僵化和形而上学的倾向,就需要把抽象教育概念上升为具体教育概念。相对于抽象教育概念而言,具体教育概念是反映教育特殊性、个别性和普遍性的概念,即反映教育各种不同规定性相统一的概念。马克思指出:“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如何把抽象教育概念上升为具体教育概念,达到理性教育智慧的实现呢?具体教育概念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在对现实教育的摹写和规范的反复交替过程中形成的。在形成抽象教育概念时,教师对现实教育本质进行摹写和规范,但这种摹写和规范忽略了教育的特殊性和个别性,还不足以全面地反映和把握现实教育事物。为了能够全面地认识教育事物,教师必须随着认识的深化而不断地对教育事物中那些在过去未曾被抽象教育概念所反映、所摹写的特殊性和个别性等诸多方面进行摹写和规范,在螺旋式的反复不断的相互作用中,逐渐由抽象教育概念进展为具体教育概念。具体教育概念的获得过程,实质是逻辑教育思维的辩证运动,同样也包含着教育概念展开为教育判断、教育推理的运动过程,通过教育判断和教育推理,教师获得了更多的具体教育概念及其之间的联系,这使教师能够全面、系统地认识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以而达到理性教育智慧的实现。
注释:
①胡敏中,论理性和非理性[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5).
②[古罗马]西塞罗著,王焕生译,论共和国论法律[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192.
③⑩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1;18.
④[德]马克思,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135.
⑤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51.
⑥[德]康德著,蓝公武译,纯粹理性批判[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71.
⑦潘菽,意识理由试解[J].心理学探新,1980,(1).
⑧[荷兰]斯宾诺莎著,贺麟译,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31.
⑨夏甄陶,认识论引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249.
⑩冯契,逻辑思维的辩证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2.
(责任编辑:王庆玲)
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