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进展性教学思想与我国语文教学

更新时间:2024-04-10 点赞:24119 浏览:10875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进展性教学是现代教学三大流派之一。其思想不仅代表了一个时代,而且影响着当代教学的论述与实践。本文试以语文学科教学一个侧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进展性教学论述,是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和教学专家列。符。赞可夫经过20年的持续探讨于1975年总结形成的。赞可夫的实验是在小学进行的,但其教学论思想反映了国际上50年代以后共同性的教育思潮,代表了教学论进展的新走势,因此,影响远远超出了小学界和前苏联,成为世界上现代教学论的一个最有影响的典型流派。
赞可夫进展性教学论述是在前苏联心理学家,也是他的老师维果茨基提出的“两种进展水平”也即“最近进展区”论述上进展和成熟起来的。维果茨基认为:“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理由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理由的水平之间的差别,便确定着儿童的最近进展区。”他指出:“这种在成人的帮助下儿童今天所作的事,明天他就会独立去完成。”维果茨基这一论述的重要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在于,它不仅揭示了儿童进展的现实可塑性,而且指出了教学作用于儿童进展的明确途径:教学不能只是适应学生的现有进展水平,而应积极地创造最近进展水平,让学生经过紧张的努力,将那些正在或将要成熟的心理机能的形成不断推向前进。
但是,正如赞可夫在1963年出版的《论小学教学》中所指出的:“维果茨基正确地强调指出了教学对于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儿童的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趋于形成的作用,但是他忽略了这样一个理由,就是在学生进展方面的成效,可能随着教学过程的安排的不同而体现得大不相同。”于是赞可夫提出了“教学的结构决定学生进展进程”的重要思想,指出“教育作用的完整性是保证教育作用对进展有高效率的关键所在”,主张以整体性观点来安排教学结构,组织教学过程。
在用整体性观点安排教学结构、组织教学过程时,赞可夫认为,“必须有这样一些安排教学过程的原则,使这些原则能够成为所有学科教学的核心”。(《论小学教学》第23页)这个核心就是他在实验过程中制定的五项教学论原则:
(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3)论述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5)使全班学生(包括最差的学生)都得到进展的原则。
进展性教学这五项原则的使命都在于指导和调节教学的进展作用。但是,这里赞可夫所探讨和强调的是教学对学生一般进展的影响。在这之前,前苏联教育学和心理学著作在涉及教学与进展理由时,历来只限于教学对学生智力进展的影响。赞可夫在探讨这一理由时,以“儿童心理是整体进展的”这一客观事实出发,探讨和探讨“教学与学生的心理一般进展的联系”或者说“教学对儿童的心理的整体的影响”。也就是说,赞可夫所强调的“一般进展”,既不同于“智力进展”,也不同于“特殊进展”。所谓“一般进展”,就是不仅进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进展学生的情感、意志品质、性格和集体主义思想;强调“一般进展”,就是不片面地浅析探讨个别的特殊能力,而是强调一些个性属性的形成和质变,这些个性是学生顺利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教材的基础,以学校毕业以后,又是他们在任何一种领域以事创造性劳动的基础。
赞可夫所倡导和实践的上述进展性教学论述对我国语文教育以多方面的影响或启迪。
我国语文教育强调课程、教材、教法对学生的熏陶作用、进展作用,而不是简单地适应学生的现有进展水平。文学教育、情感熏陶过去一直、现在更是愈来愈受到语文教育家们的青睐和重视。虽然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质一直被认为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但这“工具性”并不同于美国一度盛行的“纯实用性”。尽管在语文教育过分追求“科学化”、“技术化”的过程中,文学教育、情感熏陶不免有“淡化”甚至“阉割”或“扭曲”的现象,但文学作品在语文教材中的比例仍占“大头”这一事实,使文学客观上对学生还是起着或深或浅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因为我们知道,文学,是一个民族心灵的历史、情感的历史。文学教育说到底是情感熏陶、情感教育。情感是生命的源泉。就人的培养来说,离开情感的熏陶,也即生命的张扬,就不会有灵性、创造力,也不会有信仰和人格,也就谈不上真正的德育、智育。同时,文学又是语言的艺术,文学语言是语言的最高层次。民族情感的熏陶、文学语言的感染区别于一般实用性文字“模仿”的地方就在于它对人的灵性、创造力的“提升”作用、进展作用。显然,我国语文教育重视文学教育、情感熏陶与进展性教学论述中强调积极创造最近进展水平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1.要恰当地把握好我们的“高难度”、“高速度”。一方面,我们的课程与教材要有足够的“难度”和“速度”,保证学生适度的紧张,让他们有“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愿望;另一方面,学生又不至于因为“难度”太大,或“速度”过高,而望洋兴叹,信心不足。应当指出的是,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情势下,一些课程与教材的“难度”有盲目“攀高”的现象。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教育界人士及有关方面的关注。
2.“论述知识”应成为教材的“主线”,在学生的进展中起“主导”作用。语文教材的线索不够清晰、结构不够合理的理由长期以来困扰着语文教学的进展。语文学科的“论述知识”作为教材线索在教材中体现得不够鲜明,这已为不少学者明确指出。因而学生语文能力的进展某种程度上体现出盲目性和随意性。当然,语文教材因为语文学科的特点,不可能像理科教材那样体现为非常明晰、非常清爽的“直线型”结构,而只能“螺旋型”地呈现其结构。但是,“螺旋型”结构也必须有一个相当清晰的线索,学生的进展才有一个清晰的轨迹。
3.学生要理解“学习过程”,把握自己的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当学生不了解学习过程,或者根本不去了解学习过程的时候,他们除了盲目地跟着老师转,机械地做些“例行”的活动和作业外,别无其它选择。他们没有主动性,更无创造性。因而他们很少能够尝到学习的乐趣、创造的快感。他们的进展因而受到极大的限制。更主要的是,正如上文所论述的,学生语言的进展,不是仅仅依靠他们对语言现象的“理解”,更不能仰仗老师对课文,对语言现象的“浅析”。语言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历练的过程,它总是与“体验”,而且是学生自己的“体验”分不开的。只有学生理解了“学习过程”,他们才能积极地寻求这一过程,创造性地完成这一过程。
4.让全体学生都学有所得,都能得到进展。增加课程与教材的弹性,让程度不同的学生各“展”其能,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这一做法我国语文界也在逐步吸纳和采用。目前需要不断加强这方面的实验与探讨。因为学生一般来说,都来自不同的背景、家庭,其个性、爱好、兴趣点都有差别,因而他们进展的起点、方向都不同。课程与教材要能照顾到这些差别,让学生的进展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