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学校衔接高职高职职业技术,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回顾与展望写作策略

更新时间:2024-01-28 点赞:9177 浏览:2539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我国中高职衔接起步于
20世纪
50年代技工师范教育,后先后经历了中专试办五年制高职、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技
术师范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等阶段。进入
21世纪,衔接的形式更加多样,初步形成
了五年一贯制、对口升学、单独招生、免试推荐、注册入学等形式。完善中高职衔接制度,必须按照建立现代职业教育系统的要求,
加大四方面的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力度。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教育衔接
[作者介绍]崔铁刚(1961-),男,天津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助理探讨员,探讨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
及职教师资培训。(天津300222)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5-0010-04
一、新中国中高职衔接的历史起点毕业生再经过二年或三年的培养,使他们成为一批新生长的教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我国学习苏联师。”①以实践来看,当时技工学校较集中的省市建立了技工师范
经验办起了技工学校。随着技工学校的数量不断增加,教师工学校。如旅大市劳动局为了帮助本市技工学校解决师资理由,
作提上议事日程,为此,开始以技工学校毕业生中选取优秀毕业最近在大连机车车辆厂的协助下,办起了一所技工师范学校,培
生开展新教师培养,以而开启了我国中高职衔接的历史。1959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掌握系统的技术论述知识和四级工以上

4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技工学校工作会议总结报告中指出:操作技能的技工学校教师……全校共有学生一百八十五名,他
“为了满足技工学校不断提高与进展的需要,必须大力培养新教们都是以技工学校应届毕业生中选出来的优秀学生。这学期设
师和提高现有教师的水平,在技工学校较多的地区,应该争取选置专业和文化等两个班,暂定学习一年,要求专业班的学生毕业
择条件较好的技工学校附设师资培训班,招收技工学校的优秀后,既能担任实习教师,又能担任技术论述课教师;要求文化班
的学生毕业后,能担任主要文化课教师。②
这种中高职衔接的技工师范教育在
1958年开始的“大跃
进”中得以快速进展。1960年,当时劳动部的刘亚雄副部长在
郑州举行的全国技工培训工作现场会议上总结发言中指出:凡
是已经有技工学校
50所以上和今年计划进展到
50所以上的省、
市、自治区,应该筹办一两所师资学校或训练班,积极培养教
师。③后部分技工师范学校更名为技工师范学院,但由于“大跃
进”期间国民经济各行各业不切实际地盲目扩张,加之三年严重
的自然灾害,以
1961年国民经济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调整、巩
固、充实、提高”,教育领域也开始了大幅度压缩规模、精简教职
工,技工师范院校属于新建学校,在调整中消亡,中高职衔接也
以此消失。

二、中高职衔接的探讨实验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开始恢复进展,并在
20世纪
80年始调整中等教育结构中得以快速进展。由于
十年“”期间技工学校大多变为工厂或被迫取消,因此,技工
教育进展速度非常快。统计资料表明,技工学校在校生人数以
1975年的
19.24万人,增加到
1987年的
10

3.1万人。1979年国家

劳动总局开始筹建技工师范学院来培养师资,作为国家劳动总
局管理的天津工程师范学院(现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恢复历
史传统,经国家批准
1984年开始以技工学校招收掌握一定技能
的优秀毕业生上大学,使中高职衔接得以进一步恢复进展。这
种方式不延长学制,不增加太多投入就能培养既能讲授专业理
论课又有一定技能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毕业生技能主要依靠
入学前学生已掌握的技能。④由于这种方式具有投资小、见效
快、质量高的特点,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受到国家
的重视。1985年《教育体制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的决定》中明确指出:
“建立若干所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高等职业技术院
校要优先对口招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以及有专业实践经
验、成绩合格的在职人员入学,逐步建立起一个以初级到高级、
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
系统。”1985年
7月国家教委印发了《关于同意试办三所五年制
技术专科学校的通知》,依托上海机电学校等三所中专学校试办
五年制高职。同时,针对职业技术师范教育进展的需要,1987

3月
24日,国家教委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少数职业技术
学校应届毕业生的暂行规定》。浙江农村技术师范专科学校于
1985年开始以职业中学招收了保送生
30名。1986年将原来的
保送制度改为地方推荐+学校考试的制度,学校考试分为参加
笔试和面试,笔试包括文化课(政治、语文、数学)和专业课两部
分,面试主要考察考生以事职教工作的志愿和作为教师的基本
素质等。⑤湖南农学院自
1988年始在校的职业技术师范本科
生,都是以职业高中应届毕业生中采取推荐、专业对口考试、地
市对口择优录取的。⑥
当时,我国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主要有三种形式:独立设置的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在普通高等院校或高等师范院校设置职业
1[3][4][5]

技术师范系(院),在普通高等院校或高等师范院校设置专业、
班。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不断成长壮大,截止到
1992年,已
以原来的几所进展到
13所,同时还有一百六十多所普通高校设
立了职业技术师范系、专业或班,1992年本、专科在校生已达
3.7
万人。⑦可见,当时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开展的范围比较大。有
的还实行跨省招生。如天津工程师范学院以
1987年在安徽省
开展单独招生……仅
1997年以来,安徽省就共有
123名技校毕
业生考取天津职师院本科专业,56名考上了专科专业,成为我
省(指安徽省)技工学校师资的后备力量。毕业的学生回到省内
后,凭借扎实的论述基础和熟练的专业技能成为教学骨干和优
秀的管理干部。⑧由于当时我国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办学条件普
遍较差,选择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生源可以缓解实习实训条件
不足的矛盾。同时,当时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数量与社会需求
之间有着着较大矛盾,毕业生就业普遍较好,就业期望值高,人
们不愿意当中学老师,更不愿意当中等职业学校尤其是农村职
业高中的老师。因此,对口升学一方面满足了中等职业学校学
生进一步升学的愿望;另一方面,这部分学生对职业学校有感
情,能够实现“招得进来、分得下去、留得住”的培养目标,尤其是
对农村职业高中专业课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充实稳定老、
少、边、穷地区职业中学师资队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安徽职
业技术师范学院(现安徽技术学院)1985年至
1994年以农职中
共招收对口生
1400多人,为农村职中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用
得上”的职教师资,有力地缓解了安徽省进展农村职业教育面对
的师资短缺理由。⑨

三、中高职衔接快速进展时期

1991年国家教委下发了《关于高考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有关理由的通知》,
为适应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1991年
4月国家教委下
发了《关于推荐应届职业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有关理由的通
知》,允许推荐部分应届职业高中毕业生报考普通高等学校。并
规定:实行推荐少量应届职业高中
“在开始实施高考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的省,
毕业生不经会考,直接参加高考的办法,推荐数制约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在当年毕业
生总数的
5%以内。”此后,各地加大了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试点的力度。以北京
市为例,1993~1997年对口招生仅
2424人,而
1996~1997两年
就以“三类学校”优秀毕业生中通过“3+2”考试对口招生
1458
人,专业扩大到
55个。江苏省
1986年开始在十几所高校试办职
教师资班,招生规模不过
300人;进入
90年代逐渐扩大规模,
1994年
16所高校参加了招生试点,招生人数增加到
1675人;
1997年
24所高校参加试点,招生人数增加到
5100人。⑩这一举
措,使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以
20世纪
80年代的中等职业教
育与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衔接进一步进展为中等职业教育
与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的衔接。
如前所述,1985年国家就开展以中专为依托试点办高等职
业教育,先期试点的
4所中专校培养的近千名毕业生在现代化
的生产岗位上以其娴熟的技艺、较强的动手能力和适应性,受到
用人单位的赞誉。为贯彻
199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关
于“积极进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方针和推动高职的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与进展,
国家教委于
1994年
10月下发了《关于在成都航空工业学校等
10所中等专业学校试办五年制高职班的通知》。该通知确定了
成都航空工业学校、广州民航学校等
10所学校自
1994年起在
30个班(1200人)内组织实施以初中毕业生为起点的
5年制高等
职业教育。..截止到
1997年,原国家教委批准举办五年制高职
学校已有
22所,招生人数为
5630人,在校生人数为
13978人。
为贯彻《职业教育法》和《中国教育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和进展纲要》提出的
“逐步形成初等、中等、高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共同进展、相
互衔接、比例合理的教育系统”的要求,探讨中高职的有效衔接,
1997年国家教委下发了《关于招收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举
办高等职业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以
1997年开始在北京、
上海、河北等
10个省(直辖市)开展高职招收中等职业学校应届
毕业生的试点。招生对象为“三校”毕业生,举办专科层次的高
职,学制
2年,并对招生考试方式作了明确的规定。与报考专业
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经省级招生部门认可,可作
为通过职业技能考核的依据,形成了“3+X”的考试形式。文化
课考试成绩和专业综合课考试成绩按
1

1的比例计入总分,职
业技能考核的成绩必须达到规定的标准,推荐学生总数与招生
总数的比例一般为
3

1,招生规模限制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
划数的
3%。这一举措,实现了真正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上的中高职衔接。
2[3][4][5]

为了积极探讨以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和多种机制来加快高
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进展,1999年
1月教育部出台《试行按新的管
理方式和运转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机制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实施意见》,我国开始兴办
新高职(指新的运转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机制),新高职进一步延续了中高职衔接政
策。同年
6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全
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再次强调提出“职业技术学院(或职
业学院)可采取多种方式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等职业学校
毕业生”。同年,我国高等教育首次大规模扩大招生,春、秋两季
高等学校共扩招
45万人,其中划拨新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指标

22万人。由于导向作用,新增的高职招生指标主要用于招收
普通高中毕业生,对口招生数限定在省属院校招生数的
3%。对
此,社会各界强烈呼吁要迅速扩大对口招生规模,转变初中数学教学论文高职生源
以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的局面。2001年
8月,教育部下
发了《关于在部分有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做好综合课程教育试
验工作的意见》,提出在有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综合课程,
旨在为中职生进入高职学习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同年,教育
部副部长王湛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
“进
一步完善初、中、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力争到
2005年有
15%~20%的中等职教毕业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2002年国务
院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与进展的决定》。陈至立
同志在全国职教会议上也指出:
“要增加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进
入高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的比例,扩大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接
受本科教育的机会。高等职业学校应优先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
校毕业生,并可单独组织对口招生考试,对取得相应中级职业资
格证书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可免试技能考核。”在一系列政
策的指导下,高等职业学校对口招生的比例逐年增加。浙江省
2001年高职院校的对口招生数由
2000年的

1.1万名增加到

2.1
万名,使升入高职院校的中职毕业生约占全省中职毕业生总数

12%;2002年在

5.6万高职招生计划中,安排面向中职对口招

生的计划

2.9万名。2001年四川省对口高职生

1.09万人,对口

高职生占全省专科招生总数的
16%。..

四、中高职衔接有计划进展时期

在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过程中,为了尽快达到高等教育大
众化
15%入学率的目标,各地把一些优质的中等职业学校升格
为高职院校,或者合并到高等院校来扩大高等教育资源。据教
育部粗略估计,升格或合并的中等职业学校有两千多所。同时,
一些史较长的高职高专院校也积极筹备专科升本科工
作。据粗略估计,1998~2003年全国共有
114所专科类院校升
格为本科院校。为了保持各级各类教育按比例协调进展,稳定
职业教育的进展,2004年
9月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
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2005年《国务院关于
大力进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了职业教育“以就业为指导,
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方针,同时国民经济的快速进展需要大量
的技能型和高技能型人才,出现了“民工荒”和“技工荒”,而现实
中人们热衷于中职升高职、专科(高职)升本科,极大地占用了教
育资源,不利于使更多的人能够接受高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大
众化。2006年
1月,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关于编报
2006年普
通高等教育分学校分专业招生计划的通知》中指出“以今年起,
各地普通专升本教育的招生规模要严格制约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在当年省属高校
高职(专科)应届毕业生的
5%以内”。2007年
6月教育部下发的
《关于进一步做好高等学校各类招生管理工作的通知》中进一步
明确指出:
“普通专升本招生计划按不超过当年应届普通高职
(专科)毕业生
5%的比例安排,五年制高职招生计划(招收初中
毕业生)按不超过当年普通高职(专科)招生计划
5%的比例安
排,高校对口招收中职毕业生计划不超过当年应届中职毕业生
5%的比例安排。”中高职衔接以以往的积极鼓励进展为有计划
的进展。
国家的这一限制也使现实中产生了一些新的中高职衔接。
由于普通高校大规模扩招,极大地影响了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
使得中等职业教育生源大幅度减少,严重地影响了中等职业教
育的健康进展。为此,一些地区开展了中等职业教育与成人高
等教育衔接,即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与高校合作。作为高校
成人教育的函授点,中职学生毕业后再进一步接受函授教育,通
过学习考试取得函授专科学历,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中等职业
教育的进展,形成了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的衔
接。虽然
2002年以来,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规模开始恢复并逐
步大规模扩张,但由于中职升高职
5%的限制,这一形式在现实
中仍然有着,有效地满足了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接受高一级教
育的要求,这一事实充分说明了中高职衔接的必要性。
当然,这一时期在已有方式的基础上,积极探讨单独招生等
3[4][5]

形式。按照
2006年
11月,教育部、财政部颁发的《关于实施国家
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与进展的
意见》规定的“各地要制定相关政策,优先安排招生录取批次,鼓
励开展单独招生试点,保证生源质量”“十一五”国家
100
,期间,
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先后有
73所试行单独招生,招生形式普遍采
取“3+X”考试方式。一些省市也积极探讨其他形式,如广东省

2009年开展“中高职衔接培养高技能人才”自主招生试点工
作。当然,现实中也还有其他形式,如天津市为了推动技能大赛
工作,2005年相继出台了《关于天津市中等职业院校技能竞赛
获奖学生免试升入高职院校学习的意见》和《关于天津市高等职
业院校技能竞赛获奖学生免试升入本科高校学习的意见》,使技
能大赛获奖选手免试进入高职高专和本科院校等。
总之,经过多年的探讨,我国中职升入高职可通过对口升学
考试、
单独测试、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竞赛
“3+X”五年一贯制、
成绩免试等多种形式,部分地区还试行免试推优、注册入学等办
法,有效地推动了中高职衔接制度的进展。但总的来看,目前中
高职衔接还是初步的,还有许多制约因素影响中高职衔接。集
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高职分工不明确,各自的培养目标定
位不准,人才培养层次上特点不鲜明;中高职进展缺乏统筹规
划,中高职专业和课程不衔接,给中高职衔接带来一定的难度;
高职院校同时招收两类生源,两类生源缺乏补习教育,技能和文
化基础不一样,给高职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我国职业资格证书
种类单

一、制约着中高职的有效衔接等,需要进一步加大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创

新力度。

五、对未来中高职衔接的展望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与进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进展时
期。《纲要》提出建立和完善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进展的现
代职业教育系统。2011年
8月教育部出台的《关于推动中等和
高等职业教育协调进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
“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招生考试制
度,拓宽人才成长途径。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和技能型人才成长
规律,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和继续学习制度,推广‘知
识+技能’的考试考查方式。探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贯通的
人才培养方式,探讨确定优先进展的区域、学校和专业,规范初
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探讨制定在实践岗位有突出贡献的
技能型人才直接进入高等职业学校学习的办法。搭建终身学习
‘立交桥’,为职业教育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提供条件。”提出了
以终身教育的角度来进一步完善中高职衔接制度。为此,各地
加大了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试验的力度。如江苏省出台的《中长期教育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和
进展规划纲要》中提出:
“2011年起试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注
册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和高级技校、技师学院学习的制度。”2010
年浙江省规定中职毕业生升高职的比例将扩大,由原来的
5%提
高到
15%。
回顾历史不难看出,我国中高职衔接一直是在招生制度的
层面上来进行,具有较强的功利性,而没有站在建立现代职业教
育系统、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的高度来认识它和设计它,致使成
效不大。因此,必须按照《规划纲要》提出的要求来重新认识和
审视。
首先,要进一步明确中高职的功能定位。在全面浅析现代
职业教育系统在整个教育系统的地位以及与其他教育联系的基
础上,把职业教育系统与产业系统、职业资格证书系统、
书系统进行全方位和统筹考虑,充分认识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
职业教育的功能和定位,明确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只有准确
定位各自的培养目标,严格区分二者人才培养的差别,中高职才
有了衔接的基础和必要。
其次,开展第四层次补充教育。借鉴《国际教育分类标准》,
筛选一部分中职学校开展第四层次的补习教育,使普通高中学
生和中等职业学校通过补习教育,有一个统一的入口标准,这样
高职院校才能有效开展教学,这一点是多年来制约我国中高职
衔接的关键性因素,必须作为关键理由来抓。关于第四层次补
习教育,我们有很好的基础,如目前中职的对口升学,普通高中
部分二年级学生转入中职学校学习一年后参加对口升学,中等
职业学校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开展一年的职业技能教育,这些
都是第四层补习教育的有效形式,只要国家予以明确并进行规
范,是可以实现的。
再次,要加强中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的统筹考虑和统
一设计。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执行的
2010年新的专业目录,高
职院校执行的
2005年的专业目录,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类别由
19
个专业大类、78个二级专业类和
532种专业组成,中等专业教育

19大类和
321个具体专业组成,缺乏统一分类标准,衔接基础
较差。但
200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订的《全国技工院校
专业目录》,实现了设置同一专业满足中级、高级二个或包括预
备技师三个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专业是课程的组合,专业实
现了统筹设计才能开展课程的统筹设计。中高职课程统一开发
[3]4[5]

也有较成功的策略教学论文,如德国开发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能够同
时满足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
最后,进一步细化职业资格证书。目前,我国职业资格证书

一、只有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四个类型,社会职业

千千万万,岗位千差万别,对人的技能要求多种多样,职业资格
证书必须是多样化的。如荷兰的中等职业教育分为四个等级,
等级
1为
0.5~1年,等级
2为
2~3年,等级
3为
2~4年,等级
4为
3~4年,不同等级取得不同的职业资格证书,比较好地满足了
社会多样化的需求。我国应结合国情,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
验,在四个类型职业资格证书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这样不仅
有利于满足社会多样化的人才需求,而且便于中高职衔接。
可以预见,按照建立现代职业教育系统的要求,加大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创
新的力度,我国必将建立起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以及与其他教
育相互沟通和衔接的人才成长立交桥,使职业教育真正成为面
向人人、面向社会的教育。
[注释]
①邢予洪.全国技工学校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J].中国劳动,1959(10):13.
②李德享.旅大市技工师范学校开学[J].中国劳动,1960(16):7.
③刘亚雄.积极进展和办好技工学校——劳动部刘亚雄副部长在全国技工培
训工作现场会议上的总结发言[J].中国劳动,1960(7):5.
④王宪成.21世纪高等工科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办学方式探讨[J].中国培训,
1995(9):24.
⑤王行松.以职业中学来到职业中学去[J].浙江农村技术师专学报,1990(2):15.
⑥王融初,姜漱清,游泳峨.农业院校办好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初步实践[J].
高等师范教育探讨,1993(3):46.
⑦汪元宏.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如何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刍议[J].
阜阳师院学报(社科版),1993(4):102.
⑧华光.开辟新的人才通道培养一体化师资队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
院在我省单独招生工作的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J].现代技能开发,2000(1):4.
⑨方世权,方晓明.深化教育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探讨职技高师办学途径[J].安徽农业技术
师范学院学报,1996(10):3.
⑩....汤生玲,曹晔.职业教育若干理由的论述和实践探讨[M]
吉林科学
...长春:
技术出版社,2003:41,41.
....—记高职班试点工作座谈会[J]
..本刊记者.新进展新动向—.中国职业技术
教育,1994(12):43.
[3][4]5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