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性,适应性调查探讨

更新时间:2024-04-19 点赞:4028 浏览:1325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适应性的目前状况,为提高大学生适应性水平提供帮助,策略教学论文:选取湖南多所高校494名大学生,采用由卢谢峰编写的大学生适应性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性别、生源地、家庭结构维度上适应性总体水平未体现出统计学差别,而在是否学生干部、不同年级的维度上适应性总体水平体现出统计学差别。在学习适应性、人际适应性、角色适应性、职业选择适应性、环境的总体认同及身心症状体现6维度上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别,而在生活自理适应性上无显著性差别。结论:学生干部和高年级大学生群体适应性较高。分别在学习适应性、人际适应性、角色适应性、职业选择适应性、环境的总体认同及身心症状上体现出较强的适应性。
关键词:适应性;大学生;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2)03-0125-04
以古到今,以西方到东方,以达尔文“优胜劣汰”的观点,我国古人“识时务者为俊杰”的看法,到皮亚杰指出的“智慧的本质就是适应”的说法,众多杰出人物都认识到了适应的重要量。适应是有机体和外部环境的一种平衡状态。适应所涉及的内容很丰富,动物世界的存活竞争与人类的感知觉、认知适应到社会适应等。适应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学会适应是每个人健康生活、获取成功的前提与基础。

一、适应和适应性的概念

1.适应的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适应往往指个体面对社会的压力或环境的转变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时,其行为或主观经验发生转变初中数学教学论文以适应新环境的过程。
社会适应就是在人格水平上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过程,它是人类所特有的适应水平。以社会化的角度看,社会适应的内容包括以下几项:第一,对社会生活环境的适应,包括对不同生活条件与方式的适应;第二,对各种社会角色的适应,包括各种角色意识的形成以及对不同角色行为规范的掌握;第三,对社会活动的适应,包括各种活动规则的掌握和活动能力的形成,如学习、交往、工作、休闲等能力的形成与进展(贾晓波,2001)。

2.适应性的概念

很多学者对适应性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如:黄希庭认为适应性(adaptability)是个体有效地应对、顺应自然和社会环境;包括个人独立地生活,维持自己的生活,满足个人和社会所提出的文化要求等。郑日昌认为适应性就是心理适应能力,即个体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与周围人们相互交往过程中,以一定的行为积极地反作用于周围环境而获得平衡的心理能力。许峰以社会心理学角度出发,把适应性定义为“个体为完成某种社会生活适应过程,形成的相应的心理—行为方式的能力”(卢谢峰,2003)。
“适应性”的概念界定为:个体主动调整自己的机体和心理状态,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环境条件的要求,以及努力转变初中数学教学论文环境条件以使自己能够获得更好进展的能力倾向。本文中所提及的适应性主要是指社会适应性方面。

二、我国大学生适应性的探讨目前状况

国内专门针对大学生适应性的探讨主要有:邓百祥(1997)对进入大学以后昔日的优等生角色更替与适应困难理由,以认知偏差、兴趣贫乏和外在压力等方面进行了浅析和探讨;赵富才(1999)利用自编问卷对大学新生学习、生活和人际联系三个方面的适应情况进行调查探讨;傅茂笋,寇增强(2004)编制大学生适应量表,以学习和生活制约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性、学校和专业满意度、集体生活适应性、自我意识、学习和考试负担适应性、人际交往适应性六个方面对大学生适应性进行探讨;徐富明、于鹏等人(2005)对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及其与人格特点及社会支持联系进行探讨;陶沙(2000)在国内外已有探讨成果的基础上,概括出大学生适应性的五个方面: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生活自理的适应、环境的总体认同、身心症状体现五个方面,并根据这个论述构想,提出了有关大学生入学适应结构的五因素相关模型;严明对大学生心理适应目前状况进行调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贾晓波(2005)对大学生职业适应性目前状况进行调查探讨等。
目前国内探讨者主要是以学习适应性、生活适应性、心理适应性、职业适应性、人际适应性、角色适应性及社会适应性等方面来探讨大学生的适应性,主要探讨大学生以中学进入大学后,由于环境和任务的转变初中数学教学论文而可能导致的适应理由,及这些理由对学生身心成长的影响。
适应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学会适应是每个人健康生活、获取成功的前提与基础。本文通过了解大学生适应性的目前状况,为提高大学生适应性水平提供一定帮助。

三、对象与策略教学论文

1.探讨对象

以高校学生作为目标人群,依照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于某年1 0月到12月选择湖南多所高校一年级至四年级的大学生群体作为探讨对象,使用统一的调查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分别对8个专业的15个班级共520名大学生进行取样,其中中西结合专业4个班;人力资源管理专业4个班,学前教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旅行社经济管理及酒店管理各1个班,信息物理专业1个班,生物医学工程专业2个班。共发放调查问卷520份,回收500份,剔除无效问卷6份,最后有效问卷494份进入统计,被试年龄在17-25岁之间。详见表1。

2.探讨工具

使用由卢谢峰编写的大学生适应性量表,该量表有66个项目,其中学习适应性8项;人际适应性11项;角色适应性9项;职业选择适应性9项;生活自理适应性6项;环境的总体认同7项;身心症状体现10项。另有6个重复项目构成“效度量表”。
问卷的选项采用Likert式五点评分:“1”表示很不符合,“2”表示不太符合,“3”表示不能确定,“4”表示有点符合,“5”表示非常符合。量表分为正和反向题,记分采用传统的等距记分法。选项数字1、2、3、4、5,正向题记分:1、2、3、4、5;反向题记分:5、4、3、2、1。通过上述转换,将所有的题目都变成正向记分。得分愈高,表示适应性愈强。
该测验的内部一致性良好,各分测验a系数的范围在0.579 0-0.775 9之间,而全量表a系数为0.897 8。

3.取样过程

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