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伯牙绝弦》练习课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更新时间:2024-03-12 点赞:17086 浏览:720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教学

1.读通读懂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能注释和课外理解词句意思,能用的话讲讲故事。

3.积累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二、教学、难点

让学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上背诵积累。

三、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1.师:自然界中,事物都寄托着的情怀,比如说高山、流水,你们见过样的高山和流水呢?它们又给你感觉?

2.师:你高山和流水用来比喻样的人呢?

3.师: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板书后学生齐读)这文言,用这样的语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今天要学的《伯牙绝弦》一篇文言文,课文讲的故事千古传诵,流传。希望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文言文,喜欢文言文。
【设计意图】与文章内容的“高山、流水”导入,为后面的教学作铺垫。引用孔子的话,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然后导入新课,水到渠成。

(二)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1.拿起课本,大声、自由地读课文,至少读两遍,把每个字音读准。

2.指名读,随机点评。

3.教师范读,相机指导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4.学生交流读。

【设计意图】要悟文,读在先。尤其是文言文,要给学生读的空间,力求朗读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教师再范读,点燃学生阅读文言文的热情。】

(三)再读课文,感悟文本

1.齐读课文。

2.故事主人公是谁?

3.“伯牙绝弦”是意思?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这句话仅仅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
4.俞伯牙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官拜晋国士大夫。钟子期是隐居山林的樵夫。两个地位悬殊,却有点,请读课文句,说说点是。

5.这句“善”怎么理解?文中几次出现“善”?意思相同吗?

6.请你们注释,试着读懂每句话的意思。然后想一想,哪些地方能两个人善鼓,善听。(学生读、画,作批注。)

7.交流反馈,教师点拨。

【设计意图】阅读是个性化的,教师引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来理解文本,让文言文在学生头脑中逐步形成白话文。

(四)深读课文,解读“知音”

1.再读课文,想想伯牙为称子期为知音。

2.假如你钟子期,请你发自内心地赞美伯牙吧。(指生读)

3.伯牙弹琴时,心里为常怀高山和流水呢?联系课前谈到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说说你的理解。
4.师:是啊,子期赞美的何止是伯牙高超的琴技,还赞美了伯牙的胸怀与智慧啊!让带着理解来读读这几句话。

5.伯牙,著名的宫廷乐师,听他弹琴并赞美他的人那么多,为何唯有子期才是他的知音呢?

6.除了高山流水,伯牙还可能志在“徐徐清风”,此时子期会说______志在“皎皎明月”,子期会说______志在“茫茫草原”,子期会说_________。
(教师引读)
7.这:“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就叫知音。此时的伯牙和子期,仅仅是一对音乐的知音吗?
8.当伯牙再次来到与知音相遇的地方,手抚瑶琴,再弹高山流水的时候,伯牙听到的子期的赞叹声,子期不幸去世的噩耗。出示话,学生读。
师:这时,伯牙又是怎样的心情呢?再也没 有知音,即使伯牙再弹起高山,也不会有人像子期那样赞叹——(引读)“即使伯牙再弹起流水,也不会有人像子期那样赞叹——”
(引读) 即使……也不会……赞叹……(生读)
师:此时,高山落寞,流水无语,只留下了一首伯牙在子期墓前写下的心痛的挽歌: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纷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教师深情朗诵)
(五)拓展

1.面对伯牙的痛苦和绝望,你想如何安慰他?将你的想法写下来。

2.反馈交流。

3.评议。
【设计意图】设身处地地读和思是感悟文本最的策略教学论文。师生融入课文角色朗读感悟,形成了“知音”对话交流,入文,入情,入境。

(六)总结全文,指导背诵

【板书设计】
伯牙绝弦
伯牙钟子期
善鼓琴善听
志在高山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洋洋兮若江河
不复鼓子期死♪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