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厉,小蜜蜂飞至哪里去了

更新时间:2024-03-28 点赞:20398 浏览:9315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学校里组织春游,我照例让学生以春游为题材写一篇作文。在批阅当中,有一篇锡惠公园游记,文字流畅,比喻生动,对景色的描绘也挺到位,以上看写得不错。可是,文中却有着着不该有的疏漏。它疏漏了呢?且看原文:
难忘的锡惠公园之游
今天,班去锡惠公园春游。一走进大门,就了花坛,花坛里开着不知名的小花,那花红的似火,白的似雪,粉的如霞,黄的赛金,美丽极了。但最让我难忘的还是花坛里飞来飞去采蜜的小蜜蜂。
接着,来到了映山湖。清澈的湖水在阳光的照教学论文耀下,就好像是谁在水面上铺满了一层碎金。水面波光粼粼,犹如硕大的镜子。湖中有“小鸭子”、“大白鹅”在游湖,那是游客划着小船在湖中欣赏惠山美丽的风景。岸边的垂柳在微风中飘动着嫩绿的枝条,像姑娘那飘逸的秀发。树下的草地像绿色的地毯一样,三三两两的游客在树下散步、休息。
在树荫下休息半小时后,又穿过林荫小道,来到了猴子山。这里的猴子真多啊!只见一只只调皮、活泼的猴子在“山”上“山”下跑来跑去:有的抢东西吃,有的在石头上嬉戏,有的在爬栏杆,还有的在荡秋千……最感人的是那母子相抱的两只猴子,只见小猴子紧紧地抱住母亲的脖子,猴子母亲正耐心地给小猴子梳理头上的毛,那场面可真是温馨感人!
,爬上惠山山顶,登上龙光塔,俯视无锡全景,那景象更为壮观:京杭大运河像是系在无锡脖子上的一条洁白纱巾;鳞次栉比的大楼像可爱的积木玩具;纵横交错的公路像蜘蛛网一样伸向远方……
现在我已经离开了美丽的锡惠公园,但那美丽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读完全文,难觉察到:在这次游园中最令作者难忘的是那些飞来飞去的小蜜蜂,而它们却仅在文章开头出现一次便以此消失了。它们“飞”到哪里去了呢?显然,疏漏正是学生习作中常犯的毛病——有头无尾,首尾缺乏照应。
,我在作文课上和学生一起评论了这篇文章,让大家以中领会为何要照应的。
师:请大家看看,这篇锡惠公园游记在写作上有哪些优点值得学习,还有哪些地方改善。
生1:这篇文章对景物的描写很细致,有的比喻很新奇,如把京杭大运河比作“系在无锡脖子上的一条洁白纱巾”,地写出了京杭大运河美丽的姿态。另外,游玩路线的安排段落,层次很清楚,的优点。
生2:文章的语言也挺美。段写了“但最让我难忘的还是花坛里飞来飞去采蜜的小蜜蜂”,我想,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吧!
师:为呢?
生2:有“但”词语表示转折,表示段的中心内容在“但”的后面。可是下文却再提到小蜜蜂。我,文章的内容和中心句不相照应。
师:按这位同学的意思,下文写小蜜蜂飞到哪里去呢?
生3:写它们飞到花朵上去。
师:?
生3:文章中写到小蜜蜂“飞来飞去采蜜”,采蜜当然要飞到花朵上去了。
生4:就以“飞来飞去采蜜的小蜜蜂”这来看,这篇文章的主题是赞扬蜜蜂勤劳的品质。
师:这样看来,以段开始就应当着重叙述小蜜蜂的活动,而去锡惠公园的景物。同学们,这就叫照应,也说,写文章要照顾上下文的联系,做到呼应,使全文贯通一气,主题更加,结构更加严谨。照应有形式,但最的是首尾文学论文照应。请大家再看看另一篇作文的首尾照应恰当。
严厉的爸爸
我的爸爸今年32岁,别人都说他性格和蔼,但对于我,以小到大,爸爸似乎永远是一脸的严厉。(开头)
……
我的爸爸对我这么严格,他真是个严厉的人啊。(结尾)
生5:我这篇文章的结尾写得不好,给人好像和开头的感觉。
生6:我也有这样的。开头写了爸爸“似乎永远是一脸的严厉”, 已经爸爸是个严厉的人了。而结尾又写了“他真是个严厉的人”,这不就了嘛!
师:你们结尾怎么修改才不会呢?
生6:文章写的是严厉的爸爸,,爸爸对他严厉的理由却写。他停留在事情的表面,点明爸爸对他严厉,其实是爱他。我想结尾这样写可能更好:“看来,我对爸爸误解了。原来,他严厉的背后是对我深深的爱啊!”
师:你的想法很好。结尾这样改,既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又呼应了开头。,文章的结尾是对开头的呼应和深化,简单的。还有哪位同学要补充?
生7:我想排比句来结尾:爸爸的严厉像冬天的严寒,冻死了我身上的懒虫;爸爸的严厉像一把钢刀,砍掉了我身上横生多余的枝条;爸爸的严厉也像春天里的缕缕清风,唤醒了我心中积极向上的种子。
师:棒极了!文章的开头总起全文,当然;而文章的结尾要呼应开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忽视。的联系处理不当,就会出现前后不照应的不足。在《难忘的锡惠公园》这篇文章里,作者把让他心动的小蜜蜂“放飞”了。现在大家经过讨论,终于明白那“飞来飞去采蜜的小蜜蜂”究竟“飞”到哪里去了,对吗?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