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赏析《祖国山川颂》语言特点

更新时间:2024-04-03 点赞:28622 浏览:13155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就黄药眠先生的《祖国山川颂》,以修辞、色彩描写、炼字炼句、以诗写文等,紧扣文本本身,语言赏析,探讨其语言特点。
词:清新雅致;绚丽夺目;活色生香;诗情与哲思兼具
读了黄药眠的《祖国山川颂》,为作者笔下的爱国之情所感动,更深深地被其清新隽永的语言魅力所感染,有“词句‘袭’人,口有余香”之感。就谈谈这篇美文的语言特点。

一、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清新雅致

语言的魅力来自修辞的艺术功力。文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传神有力、清新雅致。
1.比喻
比喻修辞的运用选用贴切新鲜的喻体。的喻体新鲜独到,准确传神。如“天上的羽云像轻纱似的”“蔚蓝的天空像半透明的碧玉”“桥的两孔像是一对微笑的眼睛”,这里的“轻纱”“碧玉”“微笑的眼睛”就很贴切,写出了羽云的柔美、天空的澄澈、桥的亲切可人等特点,若把羽云写成像棉花团、天空像湛蓝的海水、桥的两孔像是人的两个鼻孔,不恰当,更毫无美感。喻体的美感增强了语言的性和感彩。
2.拟人
作者发挥想象力,赋予客观事物以人的动作、神态、情感,使语言情深意浓,有神魄活力。如作者写春天的生机时,说“光秃秃的群山穿起了墨绿色的衣裳”,昆虫们“正在以所熟悉的语言庆祝它们新生的快乐”;写夏天的清晨时,说“云雀在天空歌唱”,使仿佛听到云雀美妙的歌声,惬意的凉爽浸透全身;写太阳,不说“红彤彤的太阳”,说“红光满面的太阳”,好像太阳是位鹤发童颜的老公公,可亲又可爱;写秋天的美丽,尤其有诗的韵味,“翠锦斑斓的黄叶,露出树木些微的倦意”,这里的“倦意”一下子把大自然写活了,写出了大自然的节律变化,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3.排比
大量排比句式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繁丰之美与气势雄壮之美。如段,写祖国疆土的辽阔,“有头顶千年积雪的珠穆朗玛峰,有莽莽苍苍的黄土高原,有草树蒙密的西双版纳,有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整齐的句式,一气呵成,把的内容一笔带出,有大气包举之势。十六段,写扬子江的涛水,“它在成长,在变幻,一时它是萦回在牛羊牧草之间澄澈的清溪,一时它又是沸腾咆哮、素气云浮的瀑布,一时它是波平如镜、静静地映着蓝天白云的湖泊,一时它又是飞流急湍、奔腾在崇山峡谷之间的险滩……”这里一波三折地写出了扬子江变化多姿的壮美,仿佛是一首回旋激荡、雄浑博大的交响乐。,的第五段、第六段、第十一段、十九段等整段运用了排比句式,势若千里,气贯长虹,都给人以旋律强劲的美感。这里一一列举了。

二、融入大量色彩描写,使语言绚丽夺目

现代作家刘白羽说:“色彩就艺术,色彩是构成的因素。”运用了大量的色彩描写,“以画著文”,使语言有绘画之美。如歌唱祖国大地焕发生机的描写:“光秃秃的群山穿起了墨绿色的衣裳,冈峦变成了翠绿的堆垛,沟壑变成了辽阔葱绿的田园”,这里用不同的绿色绘出了一幅鲜明层次感的三明治式的“绿色海洋”图,象征着蓬勃的生命力。对祖国四季风光的描写:“春天,它穿起了万紫千红的艳装;夏天,它披着青葱轻俏的夏衣;秋天,它穿着金的庄严礼服;冬天,它又换上了洁白而朴素的银装。”这里运用多种色彩生动地描绘出祖国四季风光的美丽动人,词语的色彩感极强。
文中还有“绿色的苍苔”“碧油油的春草”“青青的草色”“银色的小溪”“金红的果子”“翠锦斑斓的黄叶”“碧绿的海水”、“白茫茫的浪花”“蔚蓝的天空”“半透明的碧玉”“悬空的彩练”……这些像一幅幅绚丽夺目的风景画掠过的眼帘,美不胜收,达到了“文中有画”的艺术效果。丹纳所说:“文学作品是容不得抽象观念的,的思想,的字儿都能唤起色彩鲜明的形体。”

三、创造性地炼字炼句,使语言活色生香

古人写诗词非常讲究炼字,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艺术境界。作者在锤炼字词造诣颇深,常常让人拍案叫绝、啧啧称奇。
在动词的锤炼上,更是活色生香。如:“清秋之夜,天上的羽云……给微风徐徐地曳过天河……”“曳”字就把“羽云”“微风”的质感和动作的柔美生动、地展现出来了。“暗夜将尽,每一棵树都踮起脚来遥望着东方,企盼着晨曦”,“踮”字将“每一棵树”动态化、拟人化,赋予了“每一棵树”人的思想情感,让仿佛了一棵棵树正翘首以待的热切的神态。“太阳就睡在脚下”,“睡”字很传神地展现出画面的安详和环境的静谧。还有,“红光满面的太阳出来了,它愉快地拥吻着每树梢,它的笑是金色的”“黄昏蹒跚在苍茫的原野上,看见它好像醉汉似的颓然倒下,消失在黑夜里了”“只看见万丈红霞捧出了初升的太阳”“繁盛的花木掩映着古墓荒冢,绿色的苍苔披覆着残砖废瓦”,这些精炼的词语——“拥吻”“蹒跚”“颓然倒下”“捧出”“掩映”“披覆”——将大自然描绘得活力无限、出神入化、神采飞扬。
文中还用精炼的形容词描摹情景,将客观情景写得栩栩如生,形神兼具。如“登上的顶峰,周围是耸峙的峭壁,突兀的危崖,嵯峨的怪石,挺立的苍松……”
大量的叠词,使语言有旋律之美,如:“莽莽苍苍的黄土高原”“浩浩荡荡的扬子江”“光秃秃的群山”“青青的草色”“白茫茫的浪花”等都增添了语言的无限活力。

四、活用吸纳诗词意境,使语言诗情与哲思兼具

作者黄药眠是以创作新诗走入文坛的,后来著名的文艺论述家。朱金顺先生点评他的散文时说:“黄先生以诗人来写散文,他的散文总是充满了诗意,具有很强的抒情性。”有不少地方都出了这一特点。

1.有的语言对仗工整,节奏明快,朗朗上口,有诗的韵律感

如,“繁盛的花木掩映着古墓荒冢,绿色的苍苔披覆着残砖废瓦”,“大大小小的水珠,随风飘荡,上下浮游,如烟如雾,如雨如尘,浸人衣袖。上有危崖如欲倾坠,下有深潭逼视……”

2.有的语言诗的画境

如对黄果树瀑布的描写:“在日光映射下,像是悬空的彩练……”“彩练”就让人联想到谢朓的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美丽画面;“静静的群山,仍留在原来的地方,目送那盈盈的水波远去”,让想到“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隽永意境;“燕子在雨中飞来飞去”让想到晏殊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浪漫情趣;“流水一去是决不回来了,但有时也会化作一两片羽云瞭望故乡”,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深情,不正是化用了李白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吗?

3.有的语言还融合着诗情和哲理

如,“人世有变迁,而春天则永远循环不已,生生不息。”一语道尽宇宙永恒而人生无常的宇宙观,和“年年岁岁花,岁岁年年人不同”“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雕阑玉砌应犹在,朱颜改”有异曲同工之妙。还有“青青的草色,绵延到春天的足迹所能达到的辽远的天涯……”“草比花有时更能的联想和遐思”等,对“草”的意象作了而深蕴的哲理性。古人“芳草”长到天的边崖,挡住春天的归路。辛弃疾就说:“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草”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寓情之,非其他物类所能及。所以作者说“草”比“花”更能的联想。
综上所述,的语言既讲究炼字、炼句、炼意的功夫,又有古典诗词的韵味;既优美生动,又清新隽永。
文献:
朱金顺.略论黄药眠先生的散文.
(作者单位 江苏省昆山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