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诗篇李贺,楚辞,李贺鬼诗及其意蕴探究

更新时间:2024-02-29 点赞:19569 浏览:849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容:李贺一生中创作了31首鬼诗,这些鬼诗里的的鬼妖是多元的,按诗人的情感态度分为四类。他的鬼妖观矛盾的,他既不信鬼又对鬼感情深厚,既畏鬼又不惧鬼。现象有先天的中唐社会的战乱和崇道因素有关;也与李贺后天学习和被鬼文化熏陶因素有关;还与李贺个人多病体质和仕途不顺的坎坷,以而产生的时光生命的忧虑感有关,而鬼诗能很好地宣泄忧虑感。更讲,李贺矛盾的鬼妖观是他对于生死的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李贺的鬼诗也上升到了哲学的层面,有了更加和深刻的意蕴内涵。
词:李贺 鬼诗 鬼妖 鬼妖观 意蕴
中唐诗人李贺,在其27岁的短暂生命中创作出了200多首诗篇。,关于鬼魂、精怪描写的诗篇格外引人注目。它们构思大胆奇特,给人幽冷、奇谲的感官;而在情感上,这些诗篇又有直击人心的悲恸感。唐代的杜牧就评价道:“鲸吸鳌掷,牛鬼蛇神,为奇虚荒诞幻也。”带着强烈鬼气的诗篇在文学史上一般叫做“鬼诗”,李贺也被后代文人誉为“诗鬼”、“鬼仙”,与诗仙李白并称,在唐代诗坛自成一家。
综观历来对李贺鬼诗的探讨,数学者都把李贺的鬼诗同李贺描写神仙仙境的诗篇合在一起探讨,并把称作神鬼诗或鬼神诗。李贺对神仙仙境的描写表达的是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渴求,而那些写鬼的诗篇,其诠释却更多元,意蕴更。把鬼诗单独挑出探讨,能更深刻地感受到李贺奇谲的鬼诗风格和他充满矛盾、忧戚的内心冲突。
关于鬼诗的界定,,所谓鬼诗,在诗篇中出现的关于鬼妖描写的诗篇,这些鬼怪人死去的魂魄,生物变成的妖怪等。另外还有诗中出现坟茔、鬼火等具有幽森的死亡气息的诗篇,均可称作“鬼诗”。在李贺200多首诗中,一共统计出31首这样的鬼诗。鬼诗在数目上不占优势,它们却是李贺诗歌中最精彩并且奠定李贺诗歌风格的作品。

一、多元的鬼妖

在人的思维定式里,鬼妖是丑陋可怖,晦气邪恶的,在李贺31首鬼诗里的鬼妖,却多姿、形态各异,按诗人对这些鬼怪的情感态度,把这些鬼诗归为4类:

(一)体现诗人对鬼魂的同情或怜爱

在这一类诗篇的里的妖鬼,多是文士死后的魂魄,是早逝的美丽女子的魂魄,都有幽怨哀伤的情感特点。这类诗篇最具代表的《苏小小墓》,此诗描绘了钱塘名妓苏小小坟墓的幽冷气氛和她的美丽魂魄,苏小小魂魄对爱情的苦苦追寻,体现出深深的幽怨和怅惘之情。诗里对苏小小的魂魄的描写,是“幽兰露,如啼眼”,“风为裳,水为佩”,苏小小不但鬼的凶恶,反而如同不食人间烟火的精灵,含泪的双眸,轻盈的身姿,让人不禁产生一丝怜悯,加上对爱情的求而不得和执着,让人同情和感慨。“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就恰当地体现出诗人这样的感叹。的篇目如《李夫人》《湘妃》描写了美丽早逝的李夫人和湘妃的魂魄,体现出类似的怜爱、同情之情。还有《秋来》“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里的书生之魂,《老夫采玉歌》“蓝溪之水厌生人,生死千年恨溪水”里采玉老夫的冤魂,这些魂魄在生前郁郁不得志或受人压迫,死后都有满腔的怨愤和冤屈,都非常让人同情。

(二)体现出时光飞逝的感叹和历史的苍凉感

这类鬼诗里的鬼妖,多是历史人物的魂魄,还有对的坟墓的刻画。诗人借此传达出的是时光飞逝的感慨和历史的苍凉感。比如《苦昼短》“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昆仑使者》“茂陵烟树生愁色”里对秦始皇嬴政和汉武帝刘彻魂魄和坟墓的描写。昔日秦皇汉武叱咤风云,风光无限,而现在的尸骨已经腐烂发臭,的坟墓也一片萧条。借此,诗人心底生出时光飞逝,沧桑巨变的历史苍凉感,和产生了光阴似箭的苦闷。《王濬墓下作》“坟科马鬣封”,《长平箭头歌》“左魂右魄啼肌瘦”里对将军王濬和长平之战里战死的战士之魂的凭吊,体现观古伤今的情怀。《铜驼悲》“北山饶古人”,“北山”即北邝山,是著名的殡葬之地,坟墓极多,诗人在辞官东归时创作了这首诗,看着这漫山的坟墓,生人已亡,冷寂凄凉。世事无常,时光的冷漠是多么叫人倍感悲凉忧伤啊。这些鬼诗的场景描写,基调几乎萧索、荒凉的,再加上具有历史时间感的人物,历史的苍凉感被地显现出来。

(三)对恶鬼的极端厌恶和恐惧

在这一类鬼诗中,诗人对鬼妖的态度是极端的厌恶和憎恨的,丝毫的同情和感慨。诗鬼妖十分的狰狞恐怖,让人感到毛骨悚然。《公无出门》是的代表:
天迷迷,地密密。
熊虺食人魂,雪霜断人骨。
嗾犬狺狺相索索,舐掌偏宜佩兰客。
……
毒虯相视振金环,狻猊猰貐吐馋涎。
……
这首诗中,“熊虺”是食人魂魄的九头毒蛇,“嗾犬”是坏人唆使的恶狗,“毒虯”是的毒蛇,“狻猊”是凶恶的狮子,“猰貐”是吃人的怪兽,光听这些鬼怪的名字,都会让人不寒而栗。并且在“天迷迷,地密密”这样昏暗的景色中,这些妖怪长着血盆大口,流着馋涎要食人魂魄,可谓狰狞恐怖至极。对于这样的鬼怪,诗人当然了同情怜爱之心,有的恐惧、厌恶和愤怒。

(四)诗的基调写鬼,但诗人自然地体现出“鬼气”的审美倾向。

诗人写鬼,有时是刻意为之,借此来体现出他的某种情感思想。有时写鬼,是诗人不自觉的有审美偏好,有时是欢快的场景的描写,都要加一两句“鬼语”。这些诗篇是占李贺鬼诗里数量最多的。比如《春坊正字剑子歌》里本来是赞美宝剑,诗人却用“嗷嗷鬼母秋郊哭”自然联想到了这把宝剑的剑光会让鬼母惊叹而哭泣。《南山田中行》是写田园景色,李贺不写田园的宁静闲适,却写出了田园的衰败、荒凉。“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田野空旷寂静,在听得见水滴声,夜幕下,莹绿的鬼火飘忽不定,整个景象都给人死寂的氛围。《将进酒》写的是春日里歌舞欢娱的宴饮场景,可诗人在末尾却说“酒不到刘伶坟上土”,让诗篇的欢娱气氛增添了良辰美景易逝的隐忧。

二、矛盾的鬼妖观

李贺鬼诗里的鬼妖是多元的,与之对应,李贺的鬼妖观矛盾的。体现为两重矛盾:

(一)不信鬼又对鬼感情深厚

李贺以鬼诗闻名于世,对鬼妖的刻画生动,见解独到,把幽暗的冥界写得细腻动人。李贺写鬼,他是不信鬼的,在他的诗句中就窥见他不信鬼的态度。比如《神弦》一诗中有“终南日色低平湾,神兮长在有无间。神嗔神喜师更颜,送神万骑还青山”来揭露女巫祭祀的装神弄鬼,以李贺对巫祭之事的冷静态度来看,李贺是不信鬼的。李贺又对鬼妖倾注了强烈的情感,他喜写鬼,爱用鬼语,似用一双“鬼眼”来看待世事。难怪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感叹道:“长吉鬼仙之词耳。”

(二)既畏鬼又不惧鬼

李贺惧鬼,《公无出门》里面对凶恶之鬼的描述中清楚的看见李贺对于鬼妖的畏惧。,他又体现出不惧鬼的态度。“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南山田中行》),“南山何其悲,鬼雨洒空草……漆具迎旧人,幽圹萤扰扰”(《感讽五首》其三),“白狐向月号山风”(《晚溪凉》),以这些诗句中,如此直面阴森的景观,做出如此细致的刻画的人,是不惧鬼的。胡晓明曾说:“能欣赏寒荒幽寂的人,先具有特殊的素质:诗人必定有顽强的生命活力,必定有兀傲不驯的人格力量。”[3],李贺是不惧鬼的。畏鬼和惧鬼构成李贺鬼妖观的又一矛盾。

1

李贺的鬼诗里有如此多元的鬼妖和如此矛盾的鬼妖观,现象的原因是值得探究的。

三、李贺鬼诗的之源

李贺喜爱写鬼,爱用鬼语,那么他的认知里要有鬼妖的和,他“用鬼”的。鬼妖的来多个。
以社会历史背景来说,李贺生活于安史之乱后的中唐社会,战乱、民生凋敝等现实的痛苦,使更多把希望寄托于虚幻的鬼神世界,中唐社会信鬼崇佛的风气非常兴盛。时局的动荡也影响了中唐文风的变异。唐诗经过了盛唐时的极度繁荣,以浪漫、大气的盛世气度般的审美转向了对于险怪事物的崇尚和欣赏,这些都为李贺的鬼诗创作营造了的氛围。
以李贺的出生背景来说,李贺出生于河南宜阳县的昌谷,地处交通要冲,是军事必争之地,战乱频繁,死伤无数。该地常常白骨露野,荒坟众多,夜里常能听到鬼哭,见到鬼火。这为李贺对旷野荒坟的描写把那种阴森恐怖的气氛渲染到极致的理由。,昌谷是佛道气氛非常浓厚的地方。昌谷西南面的女几山,充满了神话色彩,山上还有兰香神女庙,李贺的诗作《兰香神女庙》有过细致的描绘。这些幼年的,为李贺的鬼诗写作了宝贵的经验和素材。“恒以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得,即书投囊中”[4]便是李贺搜集素材的生动写照。
社会和出生背景是人选择和更改的,李贺在先天就大量接触到了鬼妖的和意识,而在后天,李贺更是和和意识密切接触。在李贺的诗歌创作道路上,曾有意识地去学习楚辞,以楚辞中汲取灵感。“楞伽堆案前,楚辞系肘后”(《赠陈商》),“咽咽学楚吟”(《伤心行》),“斫取青光学楚辞”(《昌谷北园新笋》其一),以这些诗句都感受到李贺诗歌创作上对楚辞的借鉴和喜爱。而楚辞具有浓厚的巫风和鬼神色彩,“山魅食时人森寒”(《神弦》),“筠竹千年老不死,常伴神娥盖湘水”(《湘妃》)里的“山魅”、“湘妃”等鬼妖意象,都有显著的楚辞痕迹。
在李贺短暂的生命中,曾当过一段时间的奉礼郎,奉礼郎的负责皇家的祭祀工作。职业特点,也使得李贺常常和鬼神观念打交道,李贺不信鬼,否认奉礼郎职业对于他鬼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先天和后天,社会和个人都给李贺写鬼了大量生动的经验和素材,李贺写鬼,用鬼语,已经是水到渠成了。

四、多元的鬼妖形成之因

上面已经提到,李贺的鬼诗里的鬼妖是多元的,诗人对待这些鬼妖的情感态度也不相同,不同的情感态度与诗人的个人人生密分。
以李贺的传记和他的诗歌里,李贺都给人体弱多病的印象,“虫响灯光薄,宵寒药气浓”(《昌谷读书示巴童》)“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咏怀二首》其二),“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崇义里滞雨》),李贺描述病痛时的情景。“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5]李商隐在为李贺写传记时也叙述了病痛对于李贺外貌的摧残,也被描绘出李贺瘦弱多病的体质特点。李贺只活到27岁便夭亡了,多病,终将早逝的体质,带给了李贺忧虑和痛苦,所以李贺在面对同样的早逝的时,难免会有“同命相连”之感,以而共鸣,同情对方。这为李贺会把苏小小、李夫人、湘妃这些早逝的女子魂魄描绘得美丽多情,带着淡淡的哀怨气息。
身体上李贺受着病痛的折磨,在仕途上,李贺也走的颇为坎坷,郁郁不得志。李贺很小就体现出惊人的才华,本想应试之路的理想抱负,怎料李贺父亲的名字“晋肃”与“进士”犯了“嫌名”,韩愈写了《讳辩》为李贺极力辩护,李贺的科举之路还是被阻断。李贺后来担任奉礼郎一职,但只不过是小官闲官而已,的抱负根本,《秋来》里的书生魂魄满腹幽怨,《王濬墓下作》里王濬死后被人遗忘的凄凉,不正是李贺借他人之事,来倾吐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吗?
病痛的折磨,生命的短暂,抱负的落空,使李贺急切地想抓住时间,建立一番功业。“飞关飞光,劝尔一杯酒。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苦昼短》里对光阴急速地流逝,人的迅速衰老,李贺显得十分焦虑。感觉,在李贺看见那些古代英雄、历史遗迹发生沧桑巨变时,感受得更加深刻,时光流逝,历史的苍凉感油生。《长平箭头歌》《铜驼悲》正是着这样的体验。
上面所说的鬼妖,或多或少同情,而《公无出门》里极端凶残、恐怖的恶鬼,是令李贺十分厌恶、恐惧、愤怒的。身处战乱的中唐社会,社会的黑暗让人都吃尽苦头,李贺也不。黑暗的社会就像那吃人的恶鬼,吞噬着李贺的希望、抱负、幸福。病魔也如同恶鬼,吞噬着李贺的健康、寿命。李贺当然是极端地厌恶、恐惧和愤怒,那些凶残、恐怖的恶鬼就被李贺塑造了出来。
李贺长期写鬼,他已经熟谙了写作程式,偏爱与这样“鬼气”的审美易趣。所以在本来主旨与鬼妖、悲伤无关的诗歌中,也常见李贺的鬼语,李贺的诗歌也形成了诡谲的独特艺术风格,风格可谓是李诗的标志了。

五、矛盾的鬼妖观形成之因

李贺的诗歌中流露出李贺不信鬼的态度,以另一角度来看,李贺担任过奉礼郎,管理祭祀,对于鬼神的更深于他人,对过于熟悉的事物,反而了神秘感,以而产生怀疑,这也李贺不信鬼。鬼妖又是李贺抒发情怀的最佳意象。朱光潜曾说:“痛苦在悲剧中被感觉到并体现,与此,他那郁积的能量就宣泄而缓和,郁积能量的缓和意味着消除高强度的紧张,唤起生命力感,这就快感。”[6]在鬼魅的世界里,李贺多病、仕途不顺、对动荡社会不满的压抑、痛苦情绪鬼神等意象尽情地释放出来,解脱和自由,以而快感。快感是舒缓李贺抑郁精神的良好渠道。所以李贺爱写鬼,用鬼语,对鬼妖抱有深厚的感情。以至于“每当阴冷可怕事物的时候,就兴致勃勃、才情爆发”。[7]
至于李贺惧怕鬼,理解的。李贺对鬼妖的矛盾心态,以实质上讲,是对生死的不断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和追问。李贺畏鬼,是鬼即意味着死亡,死亡是李贺所畏惧的,纵观李贺27岁的人生,他的大时光都与病痛相伴,所以诗人对于消磨他生命的病痛来说,他是非常渴望存活下来的。,在李贺病弱的外表下,仍旧有一颗理想抱负的进取之心。“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致酒行》),“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南园十三首》其五),的理想抱负,功业还未建立,怎么能如此罢休,奔赴死亡?李贺是畏鬼的,是恋生的。面对死亡,他不惧的,“社会和个人的理由,使李贺对城市生活感到空虚和幻灭……他不指望生命长存……所以,当死亡的预感来临的时候,诗人像数人那样消极地回避”,以他的感受力“对死亡世界了一番游历,企图在死亡世界里在尘世中所的生命的慰藉与快乐。”[8]以理性的思维直视死亡,在死亡的世界里去探讨,李贺是不惧死亡的,是不惧鬼的。能在生与死之间不断探讨,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这也让李贺的鬼诗上升到了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人类理由的,以而有了哲学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李世熊很好地评价了李贺的态度:“生而死矣……生死非贺所欣戚。”[9]李贺的鬼诗能超出一己之悲,生死间的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也诗歌打动人心的一股强量。
李贺写鬼、用鬼语,他的鬼诗在故意堆砌险怪字句,也仅仅停留在感官刺激前线层面。它了诗人自身苦痛所发出忧戚之情,还在生死哲学层面做了一次探寻和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这些鬼诗蕴含的意蕴,足以让它们在古代诗坛占有一席之地,李贺被称为“鬼仙”无过矣!

注释:
[4][5]程治国编:《李贺探讨》,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883:3;19;4;4.
[3][9]转引自廖明君:《生死攸关——李贺诗歌的哲学解读》,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187;230.
[6]朱光潜:《悲剧心理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171.
[7]李德辉:《李贺诗歌渊源及影响探讨》,江苏:凤凰出版社2010:67.
[8]廖明君:《生死攸关——李贺诗歌的哲学解读》,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220.
文献:
王琦.李贺诗歌集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
程治国.李贺探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
[3]刘衍.李贺诗传[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
[4]傅经顺.李贺传论[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
[5]廖明君.生死攸关——李贺诗歌的哲学解读[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
[6]李德辉.李贺诗歌渊源及影响探讨[M].江苏:凤凰出版社,2010
[7]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8]陈友冰.李贺鬼诗的定量浅析[J].文学评论,2004,01
[9]陈允吉.李贺:诗歌天才与病态畸零儿的[J].复旦学报,1988,06
[为华中师范大学本科生科研立项校级C类项目]
易凌沁,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生。

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