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四法”

更新时间:2024-01-20 点赞:17757 浏览:8084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容提要:本文围绕“语文课堂教学”谈了自己的观点,笔者以为:语文课堂教学要以适当讲解文体知识做铺垫,以有趣导入新课为前奏,以细嚼慢咽研讨赏析为精华,以大胆挖掘拓展迁移为升华,做到了这“四法”,终极会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四法
新课改实施以来,广大教育工作者悉心钻研、大胆探讨各种新教法、新途径。但事实表明,课堂教学还是当今最主要的教学形式,它将继续是我们培养人才的主渠道。因此,深化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是关键,在此谈谈我对语文课堂教学的看法,归纳为四法。

一、适当讲解文体知识是铺垫

八、九年级的新课程是按文体编排单元的,我觉得在开新单元第一课时应结合学生层次讲解文体知识,这就相当于先了解了纲,必然明确了后面课文的学习方向,有利于学生以总体上、以根本上把握课文。
比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议论文时,由于学生初次接触议论文,所以在学习第一篇议论文《敬业与乐业》之前,就要先讲解议论文文体知识,也就是以理性上把握议论文,归纳如下:

1、含义:用来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2、种类:(按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3、结构:引论——本论——结论

4、三要素:(1)论点:作者对所论述不足的见解和主张,在形式上一般是完整的句子。(2)论据:用来证实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分事实论据、道论述据。(3)论证:用论据证实论点的过程。常见的论证策略有:举例论证、道论述证、比较论证、归纳论证、比喻论证等。先容完后,这篇很长且有很多深刻句子的议论文,学生就很轻易把握了,以后阅读议论文也就有规可循了。看来,先容文体知识确实有不容忽视的铺垫作用。当然,像记叙文、说明文、小说、戏剧甚至诗歌均可采用这种方式教学。

二、有趣导入新课是前奏

语文这门学科,学生以小学到中学一直学习,但由于语文的深刻性以及学生的人生阅历还较肤浅,学生吃不透文章,看不到文本的美。我觉得导入新课尤其重要,导得好,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就会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角色。实在,这一过程紧需2分钟左右,就会达到一种前奏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智取生辰钢》时,预备铃响后让学生听《好汉歌》,刘欢那雄浑有力的歌声响起,整个教室澎湃着一种激越和气力。我清楚地看到学生眼光中布满了期盼,甚至有些同学嘴里也随着哼唱起来。我自己也被歌声的气力感染着,欣赏完后,我紧接着说:“刘欢的一曲《好汉歌》,唱响了长城内外,唱红了大江南北,唱出了一百零八将的英雄风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节选自四大名著《水浒传》的课文《智取生辰纲》,来领略这些英雄们的聪明和风采!”由于导入成功,整堂课气氛活跃,节奏明快,效果很佳。除了歌曲导入法,还有故事法、诗词法、名言警句法、多媒体展示法、图片法、谈话法、比较法等,要根据具体文章和内容确定。

三、细嚼慢咽研讨赏析是精华

世界著名油画《蒙娜利莎》,她嘴角的微笑就有很多人做过赏析,以这一丝微笑我们也就看到了她丰富的内心世界。我们教学语文,就要以细处着眼,引导学生细细去品。大到品文章构思美、立意美、布局美;小到品文章字词美、修辞美、句式美。这样有大有小、有张有弛,才能以多方面挖掘文本的价值。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里有这样一段描写:“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里用“攀”、“缩”、等动词以及“肥胖”、“努力”等形容词,形象地描写出了父亲为我爬月台买橘子的过程,真实地反映了主题父爱;又如余光中的《乡愁》,用“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人生阶段和“邮票”、“船票”、“宅兆”、“海峡”四种意象对应,形成四小节,每节四行,句子是非变化,回环往复,构成了结构的音乐美和建筑美,体现主题家国之思。这样细细地品来,就不是简单地学文章,而是在做美的享受了,这就叫课堂的精华。

四、大胆挖掘拓展迁移是升华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当我们以字词到句,再到篇析完课文后,一定要及时思索归纳,如:学完本文后,你有什么思索和收获?引导学生以各个角度谈,继续挖掘和拓展,力争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谈写作手法、结构特点、人物精神、做人处世的道理等。
例如:学完《故宫博物院》,可以谈谈空间顺序、谈谈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等;学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可以谈谈议论文论点的引出策略和培养求异思维的不足等;学完《杨修之死》,可以谈谈选取多个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形象的策略及恃才放旷者必自灭的道理;学完《散步》,可以谈谈尊老爱幼的民族美德及自己见到的这类例子,或自己今后的打算等等。总之,一篇文章要谈的方面是很多的,应该引导学生大胆地去探讨。陶行知说过:“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只有做到了常归纳、常小结,才能真正地把死知识变为活知识,甚至创造出新知识,才能以本质上提高学生阅读、写作甚至做人的能力。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顺应了历史的潮流,我们广大教师要甘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断尝摸索讨,力争找到适合于学生的良好课堂教学策略,真正做到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轻松高效地培养下一代,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与探讨》1999第8期《“读”中品“味”》
《中学语文教学探讨》苏立康2003年4月第1版中心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语文建设》2006年增刊教育部语言文字报刊社出版
《阅读的战略》顾晓鸣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