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与评价

更新时间:2024-03-12 点赞:30822 浏览:1436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五)疏导式提问法

有的不足教师提出后学生答不上来,形成僵局,教师可以转变角度,提出与之有关的其他不足,诱发引导、点拨提示。如教《黄鹂》一课时,教师提问:描写黄鹂的全部美丽的深刻含义是什么?学生很可能找不出思路,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说说当时的背景,这样不足就趋于简单化了。

(六)深挖激趣法

学生假如觉得教师提的不足过于简单,那么就提不起来兴趣,但教师如若深挖不足引导学生思维,就如投一块石头于平静的湖水之中,激起层层波浪。有的课文看起来很平实很简单,实在却独具匠心,那么这种提问法,就能显示它的独到之处。
以上的各种提问法,并不是分割开来的,很多课文可以综合运用以上的多种策略,教师要视情况而定,灵活运用之。

四、教师对于学生回答不足后的评价

在语文教师提出的很多不足中,有的不足的答案要有统一的标准,有很多不足的答案不应要求有统一的标准,特别是现在很多还未定论的不足,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革新教学论文思维,落实素质教育的方针。
我们以很多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浅析,他们对不足的答案有一定的期待性,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放任自流,而不整理不归纳,学生对教师提出的不足,始终没有清楚、明确、完整的熟悉,这种做法在很多条件下是不正确的,对于我们现在还无定论的很多不足可以培养学生一种革新教学论文思维能力,如在讲解《祝福》这一课时有教师问:“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理由是什么?”有的学生回答:“是封建礼教。”有的回答:“是祥林嫂特殊的遭遇。”实在这两种说法都是有道理的,教师不应彻底否定哪一种观点。再例如在《鸿门宴》这一课,课后有这样一道思索题:有人说项羽不在席间杀死刘邦,体现了他的“妇人之仁”,但苏轼却说这体现了他的“君人之度”,试对这两种策略作一些评论。我以为这道题设计的很好,毕竟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可以赞成任何一种说法,可让学生自由发挥,只要言之成理,哪怕有点偏激都是可以理解的,对于这样一个他们学术界一直在讨论都无定论的不足,教师也不应定论,这是培养学生革新教学论文、求异思维能力的一个机会。
对于学生回答的不足教师进行评析总结的时候,不应直截了当告诉其答案就完事,应该用委婉的口气告诉他们回答有理的地方在哪,不足之处何在,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加以委婉指出其不足。由于中学生心理还是较稚嫩、欠成熟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比较弱,所以教师针对他们这一心理结构特点,在作出总结评价的时候,若策略不当,评价过激,极可能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学生怕回答不足,怕讲错的心理特点,时间一长就会很少有人敢回答不足,课堂气氛就会变得烦闷,养成学生不爱思索不足的惰性,所以在总结学生回答不足的时候,要以激励为主,适当指出不足为辅,要经常用,“这位同学回答不足的思路还不错,这很好,但是某某地方还有一点小小的不足,总体还是不错的”这类话来激发学生回答不足的积极性。
参考资料:
[1]余文森,当代课堂教学革新教学论文的论述与实践[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0
[2]钱梦龙,和青年教师谈语文教学[J],语文学刊,2002
[3]林崇德,进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