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对策尝试

更新时间:2024-01-10 点赞:32255 浏览:15335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实在选择性学习的实质在于夸大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选择性的活动,它是学生主体意识、主体行为、主体能力的体现,通过选择,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力求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推动教学论文个体的全面进展。
注重程序性知识的对策
认知心理学论述将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陈述性知识,指有关的事实性或资料性,如:人名、地名、事实经过等以陈述方式表达的知识。另一类,为程序性知识,指按一定程序化理解操纵以而获得的结果的知识。如:解答题、做实验等等。任何程序性知识都包括部分陈述性知识,即先经过语文陈述性知识的内容,而后按程序运作达成学习的成果。
学生习得程序性知识就是学会学习,它应该是我们教育的主目标,正如新课标中所说的“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实际上这就是对语文程序性知识的最好的说明和理解,“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不是为学语文知识而学习语文,而是为了方便解决不足。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需要帮助学生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
1.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就是学生能用语言陈述出相关的概念和论述。比如知道阅读不同文体的文章所具备的概念、规则,但这一切也只是停留在陈述性的表述中,与运用这些知识支配自己的行动去解决不足不能等同。
中小学语文阅读陈述性知识散见各册知识短文,按照文章样式或文学样式体例排列,是各有侧重的。公道安排这部分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框架,同时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短文提供的阅读规则,迅速捕捉文章中的关键信息,以推动教学论文阅读效率的提高。
2.通过运用性的变式练习:变式练习可以推动教学论文学生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一种对外办事能力。它是指“在其它有效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概念和规则的‘正例变化’”。通过提供变化的正例,让学生练习,以而有效地推动教学论文程序性知识的获得。当学生分别习得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阅读陈述性知识并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时,提供不同文体的文章让学生按文体的要求阅读,能够提高学生阅读方式识别能力。相应的规则已经支配学生的行为,达到运用水平,规则就开始向办事的技能转化,这是程序性知识学习的关键。
3.程序性知识使用的熟练阶段:当规则完全支配了人的行为,技能达到相应的熟练阶段,就达到了程序性知识学习的最高阶段。(掌握了阅读各种文体的规则,就能根据其规则原理去熟练阅读和理解不同文体的文章,不断地提高阅读能力)
比如:在《最后一课》的学习中,学生懂得阅读小说要把握故事的情节、人物环境及其人物的性格等与之相关陈述性知识。
让学生先以整体感知,通过默读、诵读,让他们以读中说出故事情节: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见闻感受——课前的气氛——最后一课的情景。以故事情节中读出人物形象:让学生具体说出上课前与往日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体现了什么?小弗郎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不在于结果,要夸大浅析的过程),以学生的浅析中就感受了沦陷区人民体现出的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以而明确了人物的形象。
通过这个过程的练习,就把原有小说阅读的陈述性知识得以程序性化。
为使程序性知识得以更好的运用,与学生一起来看看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里描写的北平被侵略军占领后某学校祁瑞宣老师上第一堂课时的情景。
学生阅读补充材料,思索讨论几个不足:
1.找出祁瑞宣老师在这一课上的反常举动。这一系列动作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一种心情?(做亡国奴的痛苦使他失去了平日的镇静,他痛苦得已经制约教学论文不住感情了。)

2.比较一下,韩麦尔老师和祁瑞宣老师有什么异同?

(他们都是爱国的,都是行动上被迫的放弃,感情上永恒的坚守)

3.假设你是祁瑞宣老师的学生,请描述一下在这一堂课上你的心理变化过程。

通过这样的变式练习学生不仅加深了对主人公爱国情感的理解,而且又熟练地掌握小说的浅析策略。多读名著、勤于思索、依例仿写、巧思续写,如此反复的练习就达到了对小说阅读的自动处理地步。也即达到了程序性知识学习的最高境界。
在中学语文的教学中,要加强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由于它是培养学生自主性、创造性的关键。只有科学公道地组织练习与反馈,才能提高程序性知识的教学效益,否则就会导致学生知而不能,懂而不会。
教学对策是教学论述的一个新的课题,也是当前教学革新教学论文实践中值得重视的不足,对它的探讨可以推动教学论文教学论述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在边学习边实践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自觉地有目的地运用教学对策,可以制约教学论文和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帮助人们以整体上综合地熟悉和探讨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终极达到教学效果的提高,以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徐彦萍浙江省绍兴县兰亭中学)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