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构建高效优质语文课堂教学

更新时间:2023-12-22 点赞:18629 浏览:832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课堂教学比武可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铸造一支业务素质优良、教学水平高超的教师团队,并可推动教学论文教师内涵进展和专业水平不断提升。笔者在我市组织的优质课比赛入耳课多节,很是欣慰课堂教学的不拘一格、异彩纷呈,但美中不足的是与新课程要求相比,还有着大量的不足,不得不说。

一、本次活动的主要亮点

1、突出“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下,彰显学生个性

以教学设计看,把学生放在心上。教师的整节课堂结构,始终围绕学生设计教学思路,把握学生学习“脉搏”,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出发设计不足,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在学生学习的“最近进展区”内多下功夫,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诱发了学生探究文章内涵的兴趣,迸发了学生介入课堂、介入教学、介入过程的思维火花。比如有的老师在讲授《我爱这土地》一课时,先问学生“学习诗歌应把握哪些内容?你喜欢诗歌吗?”,然后引入文本理解、设计“读一读,看谁读得好”;接着剖析文章重点,设计“想一想,展示你奇思妙想”,最后“谈收获,与同学们共享”。
以教学过程看,学生的主体地位明显增强。课堂变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变成了学生求知的思维广场,变成了学生走进教材、放飞梦想的乐园。如有位老师在讲授《为人民服务》时,设计了正反两方辩论赛这一环节,学生双方唇舌剑,互不相让,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其内容之丰富,推理之严谨,用词之巧妙,折射了当代中学生的风采。
以教学方式看,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一改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形式,学生分组活动,合作探讨、交流看法,或反复朗读,或浅析文章内容,或表演课本剧,学生饶有兴趣地介入到教学中去,教师的引导、启发暗含在学生的活动之中。此时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以教学天生看,由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落实,教师设计的不足更贴近学生实际,给学生的才智发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因此,课堂上我们感受到学生思维的跳动。学生学习的情感进入了最佳状态,以致出现了“欲说不停、欲止又言”、“心向往之”、“我的课堂,我主宰”的场面。如有位教师在讲《乡愁》时,有的学生因得不到展示的机会而急得满脸通红,最后教师不得不服以于学生。这是一个值得惊喜的现象。

2、捉住一个“读”字,突破课堂,引导学生反复诵读,重视语言积累和语感培养

本次活动中,几乎每节课上都能感受到“读”的氛围,尤其是诗歌教学,“读”更是最基础,最直接、最重要、最有效的一个环节,或听示范朗读,或教师范读,或小组读,或男生读,或女生读;或朗读,或导读,或品读,或诵读,总之在把握基调的基础上,把学习对文本的理解,教材与学生实际的生活有机地统一在一起,让学生在感受诗歌语言美的同时领略了诗歌的情感美、意境美。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个性化的过程”。如有的教师在进行《乡愁》的朗读指导时,先出示第一节,首先提示学生朗读应把握的的节奏和重音,然后让学生诵读,在找到学生的情感点后,再让学生重点读第二、三小节,这样,学生的情感水到渠成般地由个人之愁,上升到家国之愁,又通过浅析“邮票”、“船票”、“宅兆”、“海峡”四个具体意象让学生再次在“读”中感受乡愁。教师讲到这里还觉得有点不够,又在品味“小小”、“窄窄”、“矮矮”、“浅浅”等叠词中再次感受这浓浓的乡愁,感受这写不完、说不清、道不明的对大陆思念的乡愁。这样以“读”贯串始终,让学生对乡愁的理解达到淋漓尽致的地步,学生仿佛就成了余光中本人。整节课的读,读出了感情,读出了海外赤子的心声,读出了中华一家人渴望团圆、渴盼统

一、语文课上出了“味”。

3、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

语文课要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归根结底要致力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功在课内,利在课外”,多年的语文教育实践足以证实这一点。阅读时抓不住要点,或感受不了文中的思想感情,往往并不是什么字不熟悉,什么词不了解,而是思维品质差,生活积累少,情感体验贫乏,知识视野狭窄,思想观念陈腐、文化底蕴浅薄等理由造成的。本次比赛,参赛教师都留意了知识与能力的迁移,让课堂成为知能转化的桥梁,把能力素养的形成赋予教学的每一环节,有的在“能力提升”一环中设置课外阅读回答不足;有的仿写诗歌,学以致用;有的以“责任、教育、奉献”为题,让学生发表演讲,有的以“大陆,我想对您说”为题表达爱国之情或发表评论。所有这些,都呈现出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同时,授课中,教师们更加注重语文实践,让语文学科的素质除了具有知识性的、工具性、形象思维培养等要求外,还要有更多心灵的熏陶、道德的冶炼、人文的孕育、个性的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4、教师的专业素质有了提高

比赛中,我们欣喜地发现:教师的基本功扎实,有声情并茂的朗读,有熟练驾驭教材的能力,有妙语连珠的课堂语言,有层层深入地浅析,有环环相扣的提问,有及时、科学的评价。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对课件的制作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制作的课件,画面精美,消息结合,配合得当,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为学生迅速融入课堂创设了情景。在课件的使用上,体现得更为熟练、自如。

二、有着不足

1、浅
对教材理解浅。对教材的理解,固然需要资料的辅助,但更重要的是靠教师自己去阅读、感悟,使客观文本转变为教学资源,使文本课程转变为教学课程。有的教师在教学《我爱这土地》一课时,不能捉住诗中“由于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句来展开,挖掘文中“嘶哑的喉咙、悲愤的河流、吹刮着的风、温柔的黎明”的内容,联系抗战背景,加深学生对祖国热爱之情的理解,而是让学生一味读,或者浮光掠影或地点一点,给人一种“为环节而环节”的感觉,仿佛教师讲了就不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以致对文章理解隔靴搔痒,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缺乏层次、深度。
2、散
课文处理散。个别教师课文处理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缺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不足设计,不能做到突出重点,而是面面俱到,什么都想学,结果什么也学不好。课堂结构散,有的过多涉及时政新闻,过分夸大政治,忽视了语文自身的内容,一会儿出示时代英雄,一会儿又高淡当前形势,教学枝枝蔓蔓,没有核心,缺乏有效教学。
3、同
教学课件雷同。有的教师之间,不仅教学图片视频资料相同,连课件中的一些小的环节,设置不足使用的句子也相同,缺少自己独到的东西,共性多个性少,致使课堂千人一面,出色的设计也觉得平淡,缺少革新教学论文思想。
4、虚
教师的评价虚。个别教师对学生发言后的评价言过实在,本来学生的回答有点意思,教师却绝不吝啬地、不置可否地给他一句“你,真棒!”、“很好,非常好”整节课听不到学生出错的地方,可也不知道学生的答案到底答对到什么程度,错到什么程度。课后作业虚。有的给学生留下课下作业。试想,学生课下完成吗?俨然形同虚设。还有的教师在下课之际,总不忘说那句“谢谢大家的配合”,教学仿佛成了演戏。

三、今后教学倡议

1、牢固树立“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把学生进展放在首位

新课程倡导为了每位学生的进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学生是学习和进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就意味着教师要以学生的进展作为教学的归宿,时时处处想学生所想,洞察课堂上学生进展的细微变化,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课堂上不应只关注少数学生,而应让全体学生介入教学,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
㈠了解学生。现在的初中生,思维活跃,接触知识的途径多,教师在备课前要探讨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状态,精心设计更贴进学生的教案,以一个不足的预设到教学对策的选择,都应始终围绕学生,这样的教学才更富有成效。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