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艺术

更新时间:2024-04-11 点赞:4713 浏览:152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课堂提问既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语言的有效武器,又是教师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问什么,必须依据语文自身的规律和语文教学的规律,讲究科学;怎样问,自然应该服以于此,但更多的则必须讲究艺术。实践证实,切合学生与课文实际、引人深思的教学提问,有助于点燃学生思想火花,掀起感情波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遗憾的是,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还远远没有引起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语文阅读教学中还有着大量的无效提问现象。如:不少教师在课堂上喜欢提出“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之类不足让学生回答。表面看来,学生兴致勃发,情绪高昂,课堂气氛热烈。实际上,这样的提问非常简单,没有多少思索的余地,甚至不假思索便可说出答案,对推动教学论文学生思索,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是无甚益处的,至少是“高消耗低收效”。如某教师在教学《祝福》时设计了如下的不足:
①祥林嫂的命运是悲惨的,鲁迅先生将她的不幸总是设置在一个特殊的季节里,那是什么季节?
②失去丈夫是否不幸?
这两个不足显然没有多少思索的价值,起不到启发的作用。鲁迅先生“将祥林嫂的不幸设置在一个什么季节”不是一看便知吗?这个不足几乎用不着思索便可回答。至于对一个正常人提出“失去丈夫是否不幸”这样的不足并要求作答,简直有点捉弄人的味道!难道这样的不足还值得正儿八经地向高中生提出?显而易见,类似的提问答问不仅无益于活跃思维,解决教学不足,反而会使课堂结构松散,学生留意力分散,甚至于只是让课堂添些混乱而已。这样的提问是课堂组织中要尽量避免的。
那么,如何避免冗余提问,增强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呢?
首先,所提不足要难易适度。既不能过于浅白,没有思索的余地,又不能太艰深,让人难以琢磨,无以下手。太浅白,索然无味,提不起学生兴致;太艰深,学生答不了,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挫伤学习积极性,事与愿违。其难度应以较高水平学生经过思索或讨论或稍加提示点拨可以答出为上限。如:教学《失街亭》时,有人设计了不足“诸葛亮为什么泪斩马谡?”这就未免过于简单,这个不足根本不富于启发性,相信多数学生都会以漫不经心的态度对待,这对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的培养没有多大价值。假如换一种方式如:向学生提出“街亭失守的主要理由是什么?”、“街亭对蜀军有怎样的重要量?何以知之?”之类不足,那么学生的反应或许就会大不一样。这些不足非经过阅读思索不能答出,但通读全文,整体思索之后大部分同学都能比较好地回答。这样的启发提问对培养学生研读文本的习惯,形成浅析归纳、提取文章信息等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其次,所提不足要围绕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实际,紧扣教材练习要点及文章出色之处。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我是你的十万万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一语是理解的难点,也是体悟朦胧诗特点的重要语句之一。若教者泛泛地讲朦胧诗的特点或诗句的理解要领,则可能效果不好,但若就此诗句设问:“这两句话矛盾吗?以字面两句分别是什么意思?假如进一步深入还可作何理解?”则就可能激起学生探究与思索的,进而引发对看似矛盾诗句的仔细品味。这样提问的重要作用不仅在于引导学生关注此诗,加深了对诗的印象,而且还在于可让学生以对诗的实际探求过程中悟到读诗的要领,跨进诗的大门,形成感悟诗的能力。能较好地切中文章要处,引导学生直接把目光投向文章关键,以而很快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力。
第三,设计不足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于理解或鉴赏性材料的提问,要尽可能突破“标准答案”的窠臼,让答案具有多维性,力争引起发散思维,培养学生革新教学论文意识和独立精神。如教学《失街亭》时,若问“为什么说街亭失守是马谡的过错?”就显得机械呆板,僵化了学生思想。若改问“街亭失守是谁的过错?”学生灵感的火花就可能被点燃,见解就可能丰富多彩,这就有利于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培养学生辩证客观思索不足的良好思维品质。白素云老师为《与赞美诗》设计了这样的不足:“你怎样看苏比用故意犯罪的手段争取到监狱里过冬而不愿意接受慈善机关的施舍的作法?你是怎样看苏比的‘灵魂高傲’与‘好逸恶劳’的,这二者同时出现在苏比身上,矛盾吗?”这样的提问,既紧扣了教材,又给予了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创造才能的机会,对于学生的自我锻炼、自我提高大为有利。
第四,科学地确定不足的指向。如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及教学目的而采取不同的提问形式和策略,也是值得每一个语文教师留意的。在教《以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我便以要求学生浅析课题的短语结构入手,理清文章的基本结构并提出不足:“童年时代的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是怎样的生活?”希望能引导学生迅速理清作者的基本思路和写作意图;教《驿路梨花》时,让学生设想:能否将课文中的两条线索分成两个故事来写?用明暗线将两个故事揉合在一起写,对体现主题有什么帮助?希望通过比较,能使学生初步理解文章结构与主题的联系。
语文教师,应该象一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一样,留意探讨提问的艺术,积极调动学生介入课堂教学的热情,激发他们思维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课堂的每一分钟里,都布满着强烈的求知并能迸发出聪明的火花,以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414100湖南省岳阳县二中)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