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

更新时间:2024-01-28 点赞:23573 浏览:10689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语文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素质教育的必然。"不足教学法"使学生在提出不足和探讨不足的过程中探讨、接受并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探讨能力,以而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不足教学法语文教学自主探究
不足教学法的创始人是杜威。杜威反对传统教育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书本知识、教学过程与学生的经验相脱离的教学方式,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浅析、解决不足的过程,其基本步骤是:第一,学生必须感觉到困难,最好是他在自己所介入的活动中受挫,这样,如何使活动继续下去的不足就产生了;第二,一旦感觉到了不足,学生就要加以探讨并明白地确定不足;第三,在彻底调整和浅析了情境以后,学生就要收集资料,以明确怎样使自己开始时的活动得以继续下去,或者将其改造成一个更合适的形式;第四,学生根据假设,以自己的资料中推出它的含义;第

五、学生把看来最能达到他的目的的假设付诸实践,并验证这个假设是否正确。

可以看出,杜威的不足教学法是充分地体现了他所主张的“做中学”的活动原则的,他以为,儿童并不是先了解了事物以后才利用事物的,而是在利用事物达到某一目的的过程中了解这一事物的。不足教学法看重的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兴趣,并以为只有把教学和学生天生的活动倾向联系起来,学生才会有内在的自发的兴趣。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留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以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不足,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不足的敏感性。高中的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汉语言的字、词、句、篇及语法、逻辑、修辞等多方面的知识,而且要培养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还要对学生进行健康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陶冶。然而高中语文教学的客观现实,总是不能令人乐观:教学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课堂效益不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不高,程式化的套路死死束缚着教师的手脚。这使我们意识到:在新课程革新教学论文的语文教学中,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非冲破这套程式不可,而突破口就在于运用好不足教学法。

一、发挥智力因素,带动学生的创造型思维

课堂教学中,知识的掌握,能力的进展,情感的培养,都是在教师所提不足的引导下,学生以自己的学习操纵活动中完成的,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得到充分的体现。
如在教授诗歌《雨巷》时,我就按照学生的文本关注点设计了这样的三个不足:作者描述了一个怎样的“丁香一样的姑娘”?为什么要突出描绘这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作者是否仅仅为了这个“丁香一样的姑娘”而体现他的感情?三个不足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前两个不足的解决为最后一个不足的提出作铺垫,最后一个不足是前两个不足的必然延伸和深化。这样的不足设置不但有利于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充分了解文本的内容与情感,也有利于培养其独立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我们在教学中所设计的不足须达到不足性水平高,即是指不足所包含的学生智力操纵的任务比较重,具有较高的练习学生思维的价值。不足性水平低,即是指不足所包含的学生智力操纵的任务比较轻,甚至极少包含学生智力操纵的任务,具有较低的甚至根本不具有练习学生思维的价值。当然,不足性水平高也必须有一个限度,不能让学生如“丈二金刚”,这样会适得其反。不足性水平与学生的“最近进展区”相适应就足够了。否则,学生的思维难以启动跳跃,到头来是徒劳无益。

二、让学生自主探究,自觉提出不足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不足教学法,开始由老师提出不足,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但要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升,能独立地听、说、读、写,就必须培养起学生自己发现不足,自己提出不足,自己解决不足的习惯。
作为教师,我们应在教学中不断灌输给学生“尽信书不如无书”“学需先疑”的观念。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对知识的掌握是以发现不足到解决不足的必然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景,鼓励提问,促使学生产生疑惑、提出不足,激活学生探究不足的动机和兴趣。学生这种探究不足的动机和真实不足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活动的最有力的驱动力。
如何才能让学生学会发现不足,提出不足呢?
首先,我们教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使师生互动贯串课堂本身。课堂上建立师生同等的气氛,尊重和关爱每个学生,遇事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将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为培养他们的不足意识创造一个氛围,使他们敢于质疑,勇于争论,以而也激发他们主动介入的热情和体现。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进展思维。”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提出不懂的不足,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不足进行归类,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不足,点拨学生理解不足。这样才能使学生敢想、敢问。
其次,给学生自由思索的时间和自主探究的空间。教师不易在课堂上包办,而应把时间,把任务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自学思索,提出有独到之处的不足,更使人惊喜的是通过讨论学生常常能想出比老师更好的解决不足的策略,以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三、寻求最佳解决不足的途径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不足进行归类。学生提出的不足一般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与课文内容联系不大的不足。对这类不足,一般在鼓励其革新教学论文的话语引导下,用婉转的语言告知学生,由于与上课内容关联不紧,倡议在课外帮助他解决;第二类,与课文内容有关,但没有切中要害、关键的不足,处理这类不足,教师可以自己解答,也可以请同学帮助解答;第三类,是那些跟课文联系密切的,能打开学生思路的不足,对待这类不足,教师要着重对提问的学生加以鼓励,甚至可以把不足公布出来,让全班同学一起讨论,作为学习的重点。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培养起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尤其是在新课程革新教学论文实施的过程当中,不足教学的进行显得尤为重要。自行发现不足、提出不足、解决不足这种最最基本的能力,不仅在学生学习时期能发生迁移,即以语文学科的学习迁移到其它一切学科的学习中去,而且在学生走向社会,进入生产岗位和科研岗位之后,能迁移到一切情景中去。
实践证实,语文教学中运用不足教学法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能在教学中活跃课堂气氛,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培养了学生质疑的兴趣和能力,养成好思好问的良好习惯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革新教学论文精神,以而为学好语文乃至各门学科都奠定了良好的智力基础。以而使现代中学生全面提高自身能力和素养,更好地适应将来更高层次的教育以及科研,称为社会进展所亟需的全方位人才。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