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初中语文教学推动学生终生进展

更新时间:2024-03-26 点赞:28690 浏览:13213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三)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首先是读准字音,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讲究抑扬抑扬、生动感人。其次是读懂文意。我在教学中坚持学生自学课文,自己欣赏课文的妙处;我为学生买了两套初中生必读作品,专供他们轮流阅读,我把一周仅有的一节晚自习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要求学生交流阅读感受。早自习我常携同学朗读美文,教他们朗读的技艺教学论文,他们朗读课文时我也在教室里大声朗读课文或其他作品,晚自习同学们在阅读课外读物时,我也津津有味的读我自己喜欢的作品,还不时的向他们推荐些优秀的作品,以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扩大他们的视野。

(四)培养学生“写”的能力

首先是写好字,把字写得规范工整,力求美观。即使在电脑等现代书写工具更发达的今天,汉字在必要场合的特殊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更何况弘扬民族的语言文字本身就是每一个炎黄子孙应尽的责任。现在学生的书写能力日趋下降,这与不好的写字习惯大有联系。因此,我在教学时总是安排学生坚持天天十分钟的练字。其次是写好作文,朴实的文风与务实的习惯养成联系密切;深刻的见解同勤于观察思索的习惯养成不可分;好的文章来自多读多写,读中生感,写中生巧。在教学时,我常布置学生采访、观察四周的事物并多加思索,多带他们参加活动。在写作时,激发学生应调动自己的眼、耳、口、鼻、舌等感官,具体深入地感受五彩斑斓的生活,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如实地体现出来,以而使自己的作文富有浓郁的生活气味,使自己的作文成为生活的一面镜子。再次是修改作文,精美的文章离不开千锤百炼的修改,当今学生不愿修改文章也不会修改文章,必须培养他们反复修改的习惯。教学中,我常采用学生互改互评作文的策略以提高学生的修改、评价作文的能力。

(五)培养学生“思”的能力

首先是勤思索,特别是不迷信、不盲以的发散思维习惯的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多能多样的人才,而不是一个机器铸出来的,只会一个腔调、一种思维的“标准型”才,高综合素养的培养,必须立足于现在求异革新教学论文思维习惯的养成。其次是善发现。要发现,就要会比较、会推理、会求新。发现的能力根基在于平时善于比较,善于推理,善于求新等良好习惯的养成。当今青少年大多惯于求同,一老师讲,听书上说,错了也随着错,不会也不愿求异,语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敢于求异、善于求异,使他们逐步养成求异发现的习惯。我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思索,认真反思,大胆质疑,在质疑中引导学生以“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索的能力,培养学生浅析、判定、推理、演绎的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以事某一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培养学生“做”的能力

首先是培养他们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看书做题,写字答卷。其次是培养学生干净利索的现代作风,干什么都有时间观念,力求又快又好。再次是培养学生善始善终的踏实精神,哪怕是细小的一道练习,不做则已,要做就做好,不半途而废,不虎头蛇尾,始终瞄准更新更高的目标。有了善做的能力,才有巧创的可能性。我在语文教学中我常带学生上街学习,发现街头文化中的错字并更正;去关心各店铺的招牌,说出他们命名的优缺点,并试着给他们再拟一个名称;记下别人写下的对联,斟酌他们的写法后自己试写。
总之,语文教学应致力于良好个性、健全人格的雕塑和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学生的终身进展,以致终身受用。
[参考文献]
[1]秦训刚、晏渝生.语文新课程标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关文信主编.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郑桂华.语文有效教学——观念·对策·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出版社2009.
[5]于漪、刘远主编.胡明道讲语文[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7.8
[6]蔡林森.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0.
(作者单位:湖南益阳市安化县大福镇中心学校)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