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肢体语言在语文教学中作用

更新时间:2024-01-09 点赞:6126 浏览:2163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除了有声语言外,还有一种无声的语言。即用身体各部分来表情达意,也叫体态语言。所谓体态语言,就是用手势,姿态和表情(眼神)来表达某种意思的一种无声语言。体态语是人在交往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示态度的非言语行为,有时也可以代替部分的语言行为,发挥其特有的表达作用。我们教师假如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正确,非常熟练得体地使用肢体语言来辅助教学,将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文教学中的体态语更能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引起共鸣。在教学中,教师常常是布满感情地传授知识,比如:声情并茂地朗读一篇散文,一首古诗。但在更多的时候,教师是用肢体语言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的。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言”无疑能带给学生终身的教诲,教师的“行”,(举手投足)也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因此,语文老师应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面容来缩短师生间隔,融洽师生联系,这不仅有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更有助于学生体态语言的形成。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正在于此,一个有着丰富态势语言,并对其运用自如的教师,他(她)的课堂教学一定是艺术的,事业一定是成功的。
肢体语言有如此大的魅力,也许正由于如此,在教学领域.人们加强了对体态语的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把它运用到教学课程中去。
1 肢体语言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量
1.1能引起师生感情的共鸣:当学生回答老师提问的不足时,或者当学生向老师问一些难于解答的不足时,教师在答疑解惑的过程中,无论前者或后者,教师都应带着善意,真诚的微笑注视学生的提问或问答。完毕后,教师亲切、赞许地点头,面带微笑地答疑和纠正学生的回答,这种强大的亲和力,无疑会给学生以巨大的鼓舞和安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增进师生间的了解和感情,使师生联系处于十分和谐的氛围中。老师教得好,学生被教得优秀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1.2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在课堂上,当教师提问时,学生实际处于一种被动“挨打”的境地,警戒的气氛马上就形成了,担心老师提问到自己。具体体现为平时胆子比较小的学生,成绩不优秀处于中等或偏下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言辞表达的学生。这些学生平时得到表扬的机会,得到老师赞许肯定的话语就非常少,就算偶然被提问到,也如l临大敌一般,想说也不敢说了。这个时候,老师应面带微笑,赞许的神情,手掌向上比判,或做抬脸的动作,学生一般都会站起来,试着回答,老师再由浅入深的启发试点拨,就会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1.3可使教学中的重难点得到突出。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到重点,难点时,假如配合得体的手势,慷慨激昂的情绪恰当贴切的动作,就会深深的吸引学生的留意力,给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比如:当我讲《守财奴》中葛朗台“爱金如命”时,两眼就死死盯着讲桌上那个粉笔盒,两臂微举,身子一纵,扑向前去,一把将粉笔盒捉住,说:“我抢到了一个金子的打扮匣”。再让学生齐读原文,这样葛朗台抢打扮匣视金如命的守财奴形象就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这既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又合乎教材情境的教法,一下子就捉住了学生的留意力,这样即突出了重点,又超前完成了教学任务。
1.4使教学效果得到提高。上课时,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主要是通过听和看,听主要是去感知老师的有声语言,而看主要是要求学生感知老师的肢体语言,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水浒传》里“武松打虎”。武松酒量如海,喝了十八碗酒居然没醉。怎样体现武松能饮酒呢,可以设计这样一边串的动作神态来表演:“武松一边喝,酒家一边在武松下巴底下仰头用嘴接喝以武松嘴角漏出来的酒滴,最后竟然喝得大醉了”。这样就声神俱佳、幽默生动。
2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更好的使用体态语言

2.1要自然得体。语文课上教师的体态语,一定要和自己的内心思想活动一致,也就是表里如一。做到亲切自然,庄重大方,举手投足,都要体现师长的风度,让学生看到老师表里如一的美好、真实形象。做到潜移默化,起表率作用,用自己高尚的形象去塑造学生的人格,千万不可故意造作t扭摇摆捏,损害了教师形象。
2.2要正确恰当。人的外表器官,比如眼睛、鼻子、眉毛、嘴巴等可以体现出很多复杂的感情。“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七情六欲”都可以以眼睛里流露出来。所以我们一定要正确恰当的运用体态语言。不要讲到悲情处时你面带笑脸,讲到兴奋处时你面色凝重。这样不但没有好的教学效果,结果是适得其反了。比如:讲到兴奋时。应睁大眼睛·发出兴奋的光彩。讲到悲痛时,眼皮下垂,目光呆滞空洞给人痛苦之感。讲到愤怒时,二目圆瞪,射出逼人的光芒。讲到重点时,冷静注视学生,让目光带有期望的神色。
2.3要协调一致。我们教师运用体态语要以教学内容的需要出发,与课堂气氛、学生的需要统一,要到好处。比如:讲一些严肃的课文不能用轻浮的举止,讲一些悲痛的课文不能用喜悦的眼神,例:被名家誉为“纯是泪点,毫无墨痕”的《江城子》是苏轼表达对亡妻悼怀之情的词作,表达了凄婉缠绵,悱侧动人的一面。在学习讲析时,要体现出“悲情”的一面。再如:讲到《林黛玉进贾府》,可放其主题曲《枉凝眉》。让学生在悠长婉转,如站如诉的歌声中,用听觉去感受宝黛爱情的悲剧美……。使其沉浸于一种悲情的氛围中。当学生不喜欢某种体态语而又用得过多过滥,这时教师要调整自己,因势利导,达到和学生心理的公道的沟通。
2.4重点选用,优化配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一个习得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修身养性的过程。绝大多数老师都习惯用言语的说教来完成人文的熏陶。实在,动嘴只不过是纸上谈兵。要嘴、眼、鼻、眉、手脚并用,才能算得上是一场综合的演出。体态语的使用也一样,可以单独运用,也可综合运用,而优化配合更能发挥其独特的上风。比如:为了维护课堂正常秩序。可用眼神(注视或怒视)。手势,表情(气愤、发怒),动作(靠近)等,产生强烈的效果。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体态语无一不在和有声语言配合使用,取长补短、其产生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前边讲的《林黛玉进贾府》。就是用有声语言音乐和学生的听觉来完成教学的。
我们教师的体态语是一项基本功。和唱歌中的“唱功”、“做功”一样。要想达到熟练、运用自如。博得“舞台下的鲜花和掌声”,就必须勤学苦练,这样才能成为讲台上的“明星一和“表演艺术家”。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