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一些感受

更新时间:2024-03-17 点赞:31922 浏览:14613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是语言文字练习的过程,同时也是感受、领悟、体验情感的过程。情感教育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又是语文教学目标赖以实现的手段。纵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大量作品,无一不凝聚着作者的爱憎,深蕴着作者的感情。因此,语文教学应以语文智能教育为主干,将情感教育的开发培养渗透于语文知识传授和语文能力有效的提高之中,以而使学生思想上受到教育,情感上到受熏陶,个性获得进展,人格得到完善,达到“学文…悟道”的目的,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
大量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也证实,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熟悉的进展始终有情感进展相伴随。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接触和体验各种情感经验和情感形式。启迪心智,以情促智,潜移默化地培养和形成学生健康、丰富的情感素质。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育不足进行粗浅探析。

一、教师要善于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文质兼美”,形神俱佳,蕴藏着大量的情感教育因素,这为语文教师进行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生动而形象的讲解,把文章中这些优美的情感移植到学生的心灵中去,使之产生共鸣,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以而使他们的道德情操变得更高尚。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向上的情感,充分利用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要善于引领学生将抽象的文字化为具体的情感体验,以而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课文中有的语句表达了特定的情感,可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和揣摩,如《苦柚》中老华侨对小姑娘说:“凭着你这颗善良的心、诚实的心,苦柚子也会变甜的。”教师提出:为什么苦柚子会变甜?学生经过思索后不难理解:小姑娘善良诚实。处处为别人着想的崇高品质,老华侨深受感动,所以内心倍觉甜蜜。
当然,要想发掘出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的内蕴,语文教师也要有广博的语文知识,深刻透彻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历程,写作背景,这样才能引领学生深刻剖析文学作品,进人课文中的角色,挖掘出作品中透露出来的全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可提出不足让学生讨论与想像。当五壮士被敌人包围在山顶时,他们想的是什么?教师要求学生边读边画出体现五壮士痛恨敌人,英勇顽强的动作的词。当一位学生划出“夺”、“砸”、“跳下”等词时,另一学生提出:“老师,五壮士准备跳崖,为什么要把砸了呢?”这时,同学们情绪高涨,各抒已见。教师借机给予肯定总结。通过激发想像,同学们进入课文中的人物角色,脑海中展现出五壮士昂首挺胸,相继跳崖的悲壮场面,感受英雄人物崇高的精神世界。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说的就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入文章描写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想方想法使学生产生认知需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使学生始终处在情绪高涨、兴趣浓厚、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而要达到这种状态。教师必须根据课文表达的主题,创设某种教学情境,做到“以境育情”。

1、巧用教学导语

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深切感受到,教学导语是创设情感意境的突破口,教师一登上讲台,学生就会很快调节心理状态,把留意力集中到听课上面,但也有部分学生不能很快完成这一心理转变,这时,教师采用生动的导语,酝酿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或情绪,学生则会由此产生一种情感反射、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形成一种与教材内容相应的一种情感意境,为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打下了良好情感基础。
我曾经在北戴河听过一位教师讲的古诗《清平乐·村居》,课始,这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告别了都市的高楼大厦、喧嚣与繁华,今天我们将一同去感受美好的乡村生活。接着给学生播放课件:一组缓慢更迭的优美国画,悠扬舒缓的音乐,加上老师委婉动听的叙述:“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它讲究用墨的浓淡,线条的疏密,有时它还留有很多空缺,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国画上一般还题上字,盖上印章,使之成为一幅完美之作。画是一种蕴藉深刻的语言,(播放课件:村居图)下面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画的内容。”大屏幕上展示在学生眼前的是一幅宁静、闲适的乡村风景图,图上雅致、清新的田园生活,一下子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学生屏息凝视,以那专注的眼神看出他们已经沉浸在画面所描绘的情景之中。不丢脸出,学生已经完全进入了诗词所描写的意境。

2、妙设身临其境的气氛

情感教育是一种艺术,需要创造一种意境和气氛。教师所创设的情境要与课文内容协调一致,利用这种意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来渲染。此时教师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摆设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之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激发他们的想象与联想,让学生在情感的氛围中产生情感体验,进而进展熟悉,陶冶心灵为“动情”到“晓理”打下情感基础。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感情浓郁的抒怀散文时,有的教师在教室里创造了一种气氛:周总理的遗像佩上黑纱,两盆郁郁葱葱的万年轻置放在讲台一角,片片白花点缀其间。教室里气氛庄重肃穆,老师在哀乐声中用深沉的语调讲述周总理生平事迹。这一切把那种对周总理沉痛哀悼的感情、悲哀的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之情油然而生。使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由动情到晓理,情感不知不觉地得到了升华。

3、善选多媒体教学技术

文学作品是通过描绘生动的形象和景象来体现社会生活和反映思想的。因此,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应该努力让画面逼真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让意境在他们心中产生,以而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特定氛围,让他们感受到一种特别的愉悦和欢畅。这时。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手段就有了用武之地。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犹如一座架设在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作用。当然,这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精心设计形象、生动、直观的教学课件。把学生带人美好的教学氛围中,使学生产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激发其阅读文学作品的兴奋点。
此外,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高尚情感的有效策略。对于文质兼美的课文,教师要有表情地为学生范读,同时指导学生声请并茂的朗读感悟,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总之,语文课是一片情感的花圃、一个情感的世界。语文教师要发挥学科上风,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受到美的情感的熏陶,进而推动教学论文学生自身各方面的全面进展。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