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中不足

更新时间:2024-01-02 点赞:8671 浏览:3314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多媒体,增大了课堂的可利用空间,加大了课堂信息容量,优化了课堂结构,提高了教学效率。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中的确有着诸多不足。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优点与不足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越来越显现出它巨大的优越性,各种电教媒体的体现手法丰富多彩,增大了课堂的可利用空间,加大了课堂信息容量,优化了课堂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辨能力、革新教学论文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中的确有着诸多不足,值得我们深思。

一、思想熟悉上的片面性,导致多媒体滥用或摒弃不用

不少教师以为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就先进,教学手段就现代化,自己就教得好,学生就学得好。而忽略了多媒体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是为教学服务的这一特点。
多媒体教学具有图文并茂、声情并茂、直观形象、优教促学等特点,因而在教学中被广泛运用。很多教师以为,要上好一堂语文课,不借助课件是难上好的,于是依靠课件上课终极成了一种习惯,没有课件就上不好课或不能上课。不仅如此,同行评课、上级视导,也常常将有无多媒体的运用作为评定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这样就使得多媒体在教学中畸形进展,不管材料是否合适而混淆学科界限、颠倒主次目标地一哄而上,使得电教满堂灌,大有一统天下而呈“垄断”之势
相反,一些教师以为现代信息技术缺乏实用性,就是热闹,因此,就摒弃信息技术,而不去运用。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低层次整合多高层次的整合少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分为两个层次,低层次的“整合”是指计算机辅助语文教学。这种整合过于突出学科目标,把信息技术仅当成一种工具,一种手段,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框架下,依靠一些语文教学软件使“课本搬家、插图搬家”,未体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互动”的整合要求。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高层次”整合应成为学生获得语文素养的途径,应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进展语文特长,培养语文兴趣的手段,也应成为学生提高信息能力,拓宽语文信息渠道的重要环境。教师要不断探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新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基于网络运用的探讨性学习,搜索、创建、优化网络资源。教师应逐渐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引导者,由单向的教学实施者变为师生共学的组织者,要逐步发挥信息技术的资源功能,交流功能,支架功能和评价功能,要探讨在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规律。

三、个人独立开发的课件多,集体合作开发的少

课件即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的软件。课件常常是为某节课、某一单元的教学服务。课件的可塑性低,具备鲜明的个人特点,不同的人开发的课件所体现的教学对策、教学策略、教学思想是不同的。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教师个体独立开发的课件大大的推动教学论文语文教学,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语文教学素材广泛,一所学校的语文教师较少,教师教学任务中,技术水平欠缺,常常要较长时间才能开发一个较成熟的课件。为此,基于网络技术制作的课件应运而生。其核心思想就是发挥教师集体聪明,将教师既分工又合作的课件组合起来,形成以教材单元知识组合课件为主要内容的“备课文件包”。

四、信息过量,忽略教师主导

有的老师在制作课件时,惟恐体现不出这一上风,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尽数罗列,这样课堂容量增大。而在使用时,受课时限制,只能加快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量教学进程明显加快,使学生应接不暇,终极导致学生对所学内容不理解,思维跟不上,笔记记不上。其次,有的教师为了把课件做得出色,花费很多精力以各种渠道搜集了不少生动的画面,剪辑了丰富的影视材料,这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都有鲜明的效果。但是遗憾的是,不少教师只管击键讲解,把学生放在一边,师生很少交流,致使学生失去兴趣,说话,打盹,睡觉等。另外,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该面对全体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有些教师只关注中上等学生,特别是优生,对差生关心不够,如不足设置针对中上等学生,回答不足也只照顾中上等学生,整个课堂只是面向中上等学生,而把差生放在一边,这也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这样怎谈得上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很好的理解和掌握呢?
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不应是用信息技术替代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地位。固然说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相对其他教学手段来说有着无与伦比的上风,但语文教学毕竟是“以人为本”的教学。即使是学生的阅读课,离开了教师的指导,也会变得五花八门。“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教师范“读”,除了声音外,体态和表情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学生听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更有利于学生透彻地理解课文;让学生自己“读”,教师赐与指导,对培养语感,进展语言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多媒体无法替代的,因此我们不能忽略教师言传身教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五、多媒体难以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象、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的极大兴趣。于是很多教师便在这一方面大做文章,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声音图象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但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反而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
有了多媒体,教师课堂上的范读几乎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声情并茂的课文录音。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也越来越少,读书声也越来越稀少,以前的那种书声琅琅的语文课堂,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冲击下似已呈日薄西山之势。
时下一些教师为了展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置教学内容、目的于不顾,令多媒体“赤膊”上阵,一味地赶时髦,以录像代讲解,以录音代范读,以屏显代板书,忽视了对传统教学媒体的再探讨和再利用。甚至有的教师“鄙视”传统媒体,以为它们已“过期”。在教学中完全抛弃了黑板、粉笔,刻意追求形式的新奇,令人眼花缭乱,甚至有时教师在黑板上很轻易写出来的信息,却偏要用鼠标在电脑屏幕上“画”半天,明明是一段教师或学生均可诵读好的诗文,或有现成的朗读带,却弃之不用,硬是要费九牛二虎之力将之剪辑、翻录到光盘中,然后用多媒体播放。实在设计再完美的课件,也不可能应付课堂上出现的突发情况。
有些教师固然在教学中把传统教学策略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但由于二者整合的科学性不够,课堂上常常手忙脚乱,使课堂教学过程显得比较混乱。如我校一位教师在用课件上示范课时,一会跑过来操纵微机,一会跑过去在黑板上板书,一会走到学生跟条件问,顾此失彼。这样不仅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上风,而且也使传统教学的精华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使教学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