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怎样培养学生语感

更新时间:2024-04-14 点赞:23156 浏览:10653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人积累厚重,浅析精准,想象丰富,思维灵活,表述流畅;也有一些人,思维僵化,词汇贫乏,语言平淡,人云亦云。究其理由,是这些人在语感上有着一定的差距。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缺乏,严重的影响了中学语文教学的效果,影响了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更严重的影响了这些人将来走向社会的人际交流。
基础教育不断革新教学论文,教育观念不断更新,语感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地位越显突出。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1积累沉淀语言,增加语言存储
“求人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此句阐述了“源”与“流”的联系,要使学生有一定的语感“流”,就必须有一定“源”,充分说明了语感和语言积累的联系。现行的《低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指出:“重视语言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以中也可以看到,近几年来,整个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感的培养,也是在语言积累的基础上。
以语文教学而言,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学生才能移情化性,激发思维,培养其语感能力。这种能力仅仅依靠教材里的有限篇目的学习是无法达到的,只有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如中外文学名著、文化名人散文、优秀报刊杂志等,才能实现拓展视野,获取知识与积累语言的目的。
学生不仅要多读,还要不断扩大阅读范围,读不同种类的书,吸收不同的内容,根据自己的兴趣,适量做一些读书笔记,或摘录经典词句,或写出读书心得,或简述故事……做到积累与运用相结合,厚积而薄发,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感储备。
积累各种语言材料,更要加强背诵。《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在阅读时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出色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这些语言材料,也可以看作是形象材料,或者是思维材料、情感材料,一旦储存于大脑,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也就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极有利于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2吟咏诵读文句,提升语言感知能力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鲜明的道出了“读书”的好处。通过“诵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评价能力、诵读能力以及语言运用能力都会得到培养和提高。诵读的练习中,首先要捉住语句的停顿、重音、语调的变化等技艺教学论文进行培养。通过反复诵读,逐步感受语言内涵和文章蕴味,领会其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精妙,感受语言的优美。例如: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我们能悟读出大漠的荒凉与壮美;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们要感受到塞外深秋的奇丽风光;朱自清《春》中“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酡颜起来了”一段,用舒缓的语气自然很轻易读出作者对春天的无比热爱,对春的到来的急切期盼和春天来临时的欣喜之情,同时还能感受到万物复苏的美妙景色。
中学课本中有不少文质兼美的抒怀散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减少一些繁琐的讲解,淡化一些知识的传授,适当地引导学生吟咏诵读,让学生通过吟咏诵读,进入作者的胸境,感受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在吟诵中积累有关语言知识,语感能力也就随之加强。因此,“吟咏诵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
3揣摩品味词句,内化语言浅析判定能力
语文教材的基本组成材料是语言文字,作者通过语言文字表情达意,而读者对文句关键词句的揣摩与品味,往往能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交流与思想上的沟通。朱自清的《春》中“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中的“闹”有人提议改为“叫”,假如不仔细揣摩其中的意蕴,你是感受不出作者用词的精准的。又如欣赏李清照的《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品味一个“瘦”字,才能悟出了深秋时节多愁善感、独守空闺的妇人怀念亲人、孤独寂寞的情思。一般说来,语文学习的经验越丰富,对语文知识理解得越透彻,就越轻易对语文中的现象与不足产生直觉。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字词感受能力,以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
4想象联想,拓展语言思维能力
阅读文学作品假如仅仅停留在文字理解层面,那么文学作品的魅力也就大打折扣了,读者若能捕捉到文字之外的东西,他们的语感才是最深切的。而能够达到这种敏锐感觉,想象与联想是必不可少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连续出现了九个并列名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只有将其进行公道的联想与想象,这些独立的词语才能组成一幅萧条凄清的画面,在外漂泊的游子孤独寂寞的思乡之情才能感受的出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借助想象和联想,我们能仿佛看到“春风”中梨花盛开,又仿佛闻到了扑鼻的清香,这是一种多么壮丽的景象。正由于有了丰富活跃的想象与联想的介入,语感就越显具体、生动、真切。因此,在让学生感知言语内容美与体悟言语形式美的过程中,要尽力诱发其审美情感,以而形成情感比较鲜明的良好语感。
5练习强化,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语感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得到有效提高。在语言学习中加强语言练习,使学生通过科学规范的练习将语言知识、语法规律内化为可以自由运用的鲜活的语言,以形成语言直觉,形成较强的语感。
语感练习首先要让学生多说,由于说,包涵了语感练习的诸多因素,如语言表达的心理因素,材料选择因素,思维组织因素等等。让学生敢说,多说,常说,形成健康的表达心理与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以而形成较好的预感。其次,语感练习要重视写,如扩写、仿写和改写等。扩写是让学生根据一定的语言材料,发挥一定的想象与联想,目的是使让学生将积累知识与语言运用充分发挥,培养语感运用能力;仿写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艺教学论文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练习策略,不仅练习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还增加了学生的语言审美情趣。改写是让学生把一个好的段落或一篇优秀的作品,在反复阅读欣赏领会的条件下,或局部,或整体的按另外的立意,别样的结构或体裁改写。由于他们都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写的重要的环节。通过“三写”,不仅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而且也会推动教学论文客观语言向主观语言转化。
6丰富课外活动,强化语言实践能力
语感是一种语言经验,是在语言学习的实践中形成与进展起来的,只有用长期的、系统的语文实践,才能逐渐提高语文能力。如创设多种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进行自由交流;创设练笔机会,让学生针对一些社会现象,写片断,表达自己的感受;创设语文活动,如写节目串词、写活动开场白、编写短信、发表网络评论等,以此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升华语感;开展语文欣赏课,阅读文学作品片断的感悟与评论,对人物描写策略、作者精妙构思与立意,语言的巧妙运用等做适当评论,来培养语感;口述新闻或社会焦点不足,练习学生听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召开辩论会来培养多说的习惯,有条件的进行报刊资料剪辑,积累资料等等。
当今社会,机遇和挑战并存,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所以,新世纪的语文教学应强化语感练习,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才能使学生真正适应新时代的严峻挑战。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