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课外阅读链接

更新时间:2024-02-01 点赞:10503 浏览:4473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我们正处在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科技迅猛进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如何提高中职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在这一阶段多读书、读好书,以而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是对我们中职教师的一个严峻挑战。随着2002年新大纲的颁布和实施,很多语文教师已清醒地熟悉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固然应当以课内学习为主,但仅靠课内学习这一条腿走路显然是不够的。知识犹如浩瀚无边的海洋,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仅仅是其中的一瓢水,假如不及时补充,那么这瓢水就会很快蒸发,留下的只是几粒又咸又涩的晶粒。只有拓宽学生的课外阅读,才能弥补课堂上的不足。因此,在开放的语文教育系统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职校学生课外阅读在时间、数量、质量和思想行为等方面的不足,结合语文教学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使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在推进素质教育方面有所作为,就理所当然地成为职校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

一、中职生课外阅读的近况

对中职生课外阅读近况的调查探讨结果令人堪忧。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中职生对课外阅读不感兴趣,喜欢或经常读课外书的学生未几。没有阅读习惯的占被调查学生的70,没有规律随意阅读的占20,能自觉有计划阅读的只占10,课余时间能主动到阅览室去看有益的报刊、杂志的学生数量极少,一般学生双休日、节假日或晚上的大部分时间往往花在上网聊天、打游戏或看电视等其他娱乐活动上。
当然,也有一小部分中职生是非常喜欢读课外读物的,但是,他们喜欢的只是那些言情、卡通、武侠、凶杀之类的书及书摊上良莠难辨的报刊。他们仅仅是为了猎奇,追求作品情节的曲折离奇,很少注重文章的思想性及其艺术价值。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完整读过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不到5。学生了解各种图书、报刊、杂志的信息主要是靠自己逛书店和听同学先容,而通过老师的推荐、先容去购买、阅读的则只占极少部分。因此中职生课外阅读读什么,怎么读,亟需老师的引导。要让学生的阅读视线以言情、虚幻、武侠、凶杀之类劣质书刊转移到优秀的、高品位的精神食粮上来。

二、引导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多角度选择

中职生的年龄、学识、审美等限制了他们的判别能力,对课外读物往往不加选择,甚至因此而受不健康书报的影响。鲁迅在《给颜黎民的信》中说:“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很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这句话告诫我们,不能只读一个人的书,不能只看一种类型的书。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广泛地阅读文学、史地、军事等多方面的读物。既有广阔的阅读面,又有较强的针对性。
1.充分挖掘语文学科与课外读物的结合点,增加文化内涵。在把握教科书的基础上,提供有价值的阅读材料,将经典名著、时文精品等课外阅读纳入语文课程系统。在语文教学中弥合课内与课外的鸿沟,让学生在有限的语文课堂内掌握最大量的信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而达到语文学习的理想境界。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背景式阅读,即寻找与课文相关的背景材料阅读;或者进行追踪式阅读,即对节选课文作追踪原文(著)引导阅读;或者进行相关式阅读,即寻找与课文体裁相似、背景相近、人物相同的文章阅读;或多维求异延伸阅读。例如学了课文《范进中举》,再去看看小说《儒林外史》,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更深刻、更透彻;学了《项链》再去看《羊脂球》等小说,就能深刻领悟莫泊桑的写作风格和小说的现实作用。例如讲述张良、萧何、韩信与刘邦的故事,引起学生对阅读《史记》的兴趣。学《鸿门宴》《赤壁之战》可以列举项羽、曹操等有争议的历史人物的例子,让学生对历史事件及人物的不同史评进行阅读。例如学习余光中的现代抒怀诗《乡愁》,可引导学生以唐诗宋词名篇里寻觅体现“乡愁”的不同物象,联系当今学生熟悉的表达“乡愁”的散文、歌曲等。
这样,一方面能拓展阅读教学的背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方面能拓展课外阅读的空间,以提高课外阅读效益,将阅读教学与学生的课外阅读连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2.同时考虑到学生各具个性,阅读也各有兴趣。为此,除向学生统一推荐读物外,还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分别推荐,使喜欢科幻小说的、喜欢科普军事、人物传记等读物的学生各得其所。

三、开展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

1.加强课外阅读策略的指导和组织管理

语文教师不仅要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其掌握科学的阅读策略。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理解式阅读法、鸟瞰式阅读法、消化式阅读法、纲要式阅读法、快速阅读法等。同时教师要对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碰到并提出的疑难不足予以及时有效的指导和解决。
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如图书借阅制度、定期检查制度、读书心得交流制度、读书笔记检查制度等。而且还要保证学生都有一定的阅读时间,可采用集中阅读与自由阅读结合的方式。每周保证有一节课,一学期大约有十五个课时用于阅读,这对中职生进入阅读状态、培养阅读习惯和产生阅读兴趣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2.读与摘抄相结合

我们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时勾点圈画能更好地帮助理解文章内容。为了把课外阅读中读到的出色内容及时地记录下来,为学生设计了专门的摘抄本。可摘抄描写景色的语句,刻画人物心理的段落,反映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诗句,富有哲理的语句,还有成语、歇后语、俗语……,这培养了学生勤动手、善动脑、多积累的好习惯。

3.让学生欣赏名著改编的影视或VCD碟片

有些名著看起来较难理解,尤其是外国名著,假如语文教师在学生阅读名著前,先给学生欣赏名著改编的影视或VCD碟片,如《巴黎圣母院》《红与黑》《罗密欧与朱丽叶》《简爱》《乱世佳人》《三剑客》《傲慢与偏见》等。以影视欣赏中,让学生熟悉故事情节,直观形象地感受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并适时给予提示、指导、浅析,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判定标准。

4.阅读与开展语文活动相结合

结合课外阅读,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读书的成功喜悦,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展编故事、朗诵比赛,文学常识的知识竞赛,辩论、演讲比赛,读后感展,小品和话剧表演等活动。活动形式多样,以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深入开展。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道理就是如此。
四、结束语
教育家叶圣陶说:“以语文课本入手,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语言学家吕叔湘在谈到课外阅读时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这些话深刻地说明了语文教学与课外阅读结合的必要性和重要量。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创造良好的氛围,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其阅读兴趣,积淀尽可能多的文化素养,不断丰富学生的内涵,终极提高中职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当今信息化社会的进展,适应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曹明海.理解与建构——语文阅读活动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杨玲广西柳州市第三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