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悟\练”小学语文教学三对策

更新时间:2024-01-25 点赞:16314 浏览:711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7-0173-02
随着新课标理念的深入推进和新课程新课堂多元方式的逐步建构,小学语文教学正在经历着以教学理念到学习方式和评价手段的大刀阔斧的革新教学论文。然而经历了浅析串讲的简单“阅读”时代,迈过了崇尚“工具”的机械练习门槛,语文接受了新课程的洗礼,滤尽浮华,淘沙见金,有些经过历史锤炼和实践完善的学习方式仍然成为我们课堂教学中的主导方式,如:读、悟、练。下面以《七颗》“连堂课”教学(所谓连堂课,简单地说就是指由不同的教师共同备课,并合作完成本课的教学)为例,谈谈我的看法:
1对策一:以读为本
《七颗》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情节比较简单,但内涵比较深刻,水罐神奇的变化是本文的主线,而文中爱的情感的逐渐升华则是本文的又一条线索,两条线一明一暗,相辅相成。设计教学时我们考虑:以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感受爱心的神奇气力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引导学生感知语言,感受作者如何描写童话故事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紧扣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时,我们采用了“以读为本”的教学对策,正如新课标中所诠释的: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1.1有层次的读。初学课文时,执教老师让学生利用自读,读通难读的长句子,感情朗读来推进教学。而且每次读的要求不一样,层次也不一样。让学生有目的地读,有的放矢地读,体现了读的有效性。
1.2有体验的读。由于儿童生活区域的局限性,这篇与我们孩子生活仍相距甚远,那么就需要“未成曲调先有情”,即我们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最近进展区”提供引导性材料,建立起与课文的联系,以引导学生的留意与兴趣,诱发积极情感。于是课上,老师展示了去年我国西南部大旱灾的图片,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并通过反复的读第一段,把学生带入情境中,让学生自己置身于故事中。
1.3传情达意的读。教学中老师让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默读,画出学生最感动的语句,并思索是什么让你一次又一次的感动。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的时候,老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感受,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并让学生在各种读的方式下,总结出如何将课文读得有感情,如何去感受课文所蕴涵得情感。让学生在感情朗读的同时掌握具体的读书得策略。
2对策二:以悟为主
阅读过程是一个有生命的过程,假如说理解性阅读是给生命提供养料的话,那么阅读的感悟则是对生命高度的提升。悟,是通过浅析、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活动,发现不足、开拓思路、产生熟悉。在平时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都在巧辟门路,指导学生通过读中“悟”、“悟”中读,引导学生提升阅读质量,领略藏在文本中的秀丽风光。那么,《七颗》的教学中,我们是如何在阅读的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悟”的对策呢?
2.1抓想象促感悟。这篇课文在文字表达上,比较蕴藉,学生只是在一次一次的水罐变化中去感受、感受,并以中得到感情的升华。这较之传统教材就有更多可供师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我们在备课的过程中,发现学生轻易停留在文字表面,很难深入其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出文章的内涵。所以教师设计了想象的练习来作为引导的切入点,比如想象一下:小姑娘会去哪些地方找水?学生在想象的同时就加深了对小姑娘累倒在草地上的感受。又如,让学生转换角色,你就是一株小草、你就是一条河流、你就是一只小动物,此时,你最想要的是什么?让学生感受当时旱灾的严重,感悟“水”的重要量。
2.2抓比较促感悟。教学时,我们扣住重点词,如“干涸”与“干枯”的比较,感悟旱灾的严重,小狗喝水前后不同的体现:“哀哀地尖叫”与“欢喜起来”的比较,感悟水对小狗的重要,感受小姑娘善良的美好心灵。在比较中,学生不仅初步学会鉴赏文学作品形象精确的语言,在谴词造句上受到一定的感染和启迪,而且他们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索,可进一步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感受其艺术体现力。
2.3抓学法促感悟。课堂上,教师注重教给学生读书的策略,授人以渔。由于2—5自然段结构及表述方式基本相似,因此老师以第2自然段的教学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找出自己感动的地方通过朗读、品词、析句感受小姑娘的一片孝心,这也就是指导学生学习这一自然段的策略,为下面学生的自学打下基础。有了刚才学法的渗透,学生在学习“水罐变金”与“跳出”时就得心应手。走进这一环节,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主动和独立的状态,生与生的合作不断闪现思想的火花,学生的个性和思维得到充分展现。以而能自我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进而陶冶自己的情操。而教师的倾听和适时点拔,又让学生的自主学习保持了科学性和有效性。
3对策三:以练为基
在阅读的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靠大量的系统的语言文字的练习。但非常遗憾的是,以往的阅读教学的练习不仅没有帮助孩子进一步感受、领略课文的语言美、内容美、意境美,反而损害了文章内在的灵动和学生在阅读时的个人体验。一篇完整的美文,在老师的讲解下,演变成很多不足、一些生词、语句、段落篇章,或者变成了一种思想品德的洗礼。语文课究竟应当练习哪些项目,这些项目应当怎样安排组织,才合乎循序渐进的道理,可以收到最好的效果?如何将阅读技能的练习集约化?我们在前期的磨课过程中考虑:把这些练习概括为“培养语感”“读解段落”“理清思路”“鉴赏文学”“指点读法”,并在课堂上进行了落实。如:读中练说;读后练写;读中练思;读中练情。
如: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的情感也在教师的引导中更加升华,如小姑娘渴到了什么程度?你有过这种感受吗?学生体验到小姑娘口渴的程度至深。可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姑娘依然把水罐递给了——过路人。我们想想,小姑娘递给的是一位——过路人。这又使你感动些什么?你能代这个过路人来赞美一下小姑娘吗?通过这些想象使学生渐渐感受到爱的伟大。在学习完第五节后,教师随即出示了这样的练习:水罐里涌出了新鲜而清澈的水流,大地会出现什么样的景象?学生很自然地联系上文,展开了想象,他们非常愿意说,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而此时,再加上教师亲切的评价语引导学生说,加以提炼、升华,在感动人心的总结语中,学生自然可以感受出“爱”这一主题。教师挖掘出教材中的练习点,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的练习,既丰富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拓展了文本的内容。
本课教学时,我们努力捉住了课文的主线,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进行朗读、想象与感悟,并有效地进行了语言文字的练习,捉住“以读为本、以悟为主、以练为基”的三对策,确保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