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专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更新时间:2024-03-24 点赞:4882 浏览:162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职业中专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掌握阅读教学中早期资料的收集、文本的阅读理解、文本的拓展三个阶段,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注重学生阅读策略的练习,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职业中专语文阅读教学课内阅读教学课堂阅读教学课外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在职业中专语文教学活动中占用了大量的课时,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但是由于职业中专学生语文素质的局限,教师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在课堂上事无巨细,尽量把课文讲深讲透,唯恐有遗漏;却忽略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讲”(教师讲解课文)代“读”(学生阅读实践)、以“听”(学生听讲和笔记)代“读”的现象比较严重。学生在对课文的阅读浅析中渐渐形成了对教师的依靠性,阅读能力不能得到提高,进而影响了整体语文教学活动。我以为要转变这种情况教学论文,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实现语文教学目的,教师应留意以下一些。

一、了解课内阅读教学的三个阶段

(一)收集教学文本相关资料,提前感知文本信息,为理解文本打好基础。

资料的收集要责备方位、立体化。既要有课外采集,即收集与教学文本或作者相关的资料,来帮助对文章的理解,又要有文本收集,即充分利用文本阅读提示、注解等了解写作背景,认知生字词,等等,为下一步认知文本扫清障碍。

(二)阅读理解文本的内在信息,掌握文本主题、情感和作者的价值观。

本阶段是阅读的主体阶段,教学目标是在教与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采用多种策略阅读文本,以达到掌握文本主题、情感及作者的价值观,进而提升阅读能力的目的。其策略主要有两种。
1.自读。要求学生熟悉全文,在字里行间感受作者的影子,读出作者,其着眼点和落脚点在于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索、浅析的能力。
2.提问。以教师设问为主,教师提问要围绕文本深入挖掘,以不足为载体,阅读与不足相结合,积极培养学生的质疑思辨能力,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的条件重“导”的作用,进行适当的讲解,使之能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培养提问和解疑能力。

(三)拓展文本,完成对文本全面熟悉,形成学生自己的见解,实现整体阅读能力的提高。

在文本拓展中以思索为线索,阅读与思索相结合,让学生直接体验享受阅读过程。通过体验和领悟,整体把握整篇文本,完成对文本的全面理解和熟悉,进而欣赏评价文本。给学生一个自由的质疑和想象空间,帮助学生自己独立思索、感受,提出不足和发表意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二、注重课堂阅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一)学生的读是基础,要强化学生读的数量。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读的数量大了,读的质量才会发生转变。所以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多读、熟读课文。在此期间教师要留意引导学生注重以下一些。首先,通读教材,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文章大意、层次结构;其次,读懂注解,掌握重点字词和必要的文学常识。最后,读清练习,掌握基本知识,练习语文能力。在学生阅读中教会学生运用阅读技艺教学论文,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确定是采用朗读、默读,泛读、精读或速读,以而增强学生读书的自觉性,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师的讲是指挥棒,要注重教师的讲解。

教师在讲解中要清楚应讲什么、怎么讲,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讨。要避免生搬硬套,照本宣科,千篇一律。
1.讲阅读的策略。教师要主动教给学生阅读的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掌握语文课文学习的三步曲。
(1)迅速查字词典。借助工具书,弄清词语的音、形、义扫除字词障碍并归纳段意、浅析写作特点、掌握课文中要求的识记内容。
(2)做好听课笔记。学会提纲挈领的记录教师讲解的重点,学会用圈点法做记录,学会区别对待不同的知识点。
(3)掌握课文温习的策略。识记,理解,浅析。
2.关注重点段落的讲解。叶圣陶老先生说:“讲读课恐怕不限于逐句逐段地讲,学生自己能理解的句与段,我以为就不必讲,学生不能理解者要讲,理解而不透者要讲。”
那么如何确定重点详讲的部分呢?我以为应依据课文中单元提示、练习重点的内容来确定。在现行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都设有导读段落,其内容多是课文的重点,难点及大纲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所以在讲解时教师要关注这些重、难点,并根据这些内容确定讲解的重点段落。如在教学《葫芦僧判定葫芦案》时,紧扣重点“随情节进展,通过对话描写体现人物性格”设计一问:“贾雨村得到‘护官符’前后的反应如何?”通过读读、想想、议议,围绕“断案—议案—审案”的情节浅析贾雨村的性格特点,以而突出教学重点。

(三)学生要巧练。

在现行的语文课本教学中,由于时间被讲解挤占了,所以学生的练习时间有限,学生阅读的综合练习更是被忽略了。而在仅有的练习中,很多教师不留意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练习中偏死,这都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亟待解决的。
阅读练习中必须本着立足于教材和学生实际,紧扣重点,突破难点的原则,做到“精”而“巧”。那么怎么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以为要留意以下三点:(1)无重点地给学生布置抄写生字、词语、句子,段落。这样做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也占用了大量学生阅读的时间。(2)无准备地给学生布置练习。有些教师由于准备得不充足或者“心血来潮”,在学生练习随意性很强,缺少针对性,浪费了很多时间。这样为练习而练习,久而久之,学生完全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3)无针对性地滥用资料。在期末考试、毕业考试的温习中,一些教师由于担心学生温习不到位、不建全面,所以搞“题海”战术,滥用资料,这实际上背离了温习的宗旨。我以为温习要夯实基础,培养能力,练知识的重点,练题型和速度,练难点和易误点,练知识的迁移能力,这要求教师要研钻考纲、大纲、教材,精心筛选习题,优化组合练习题,而非随意加大练习的数量,毫无目的性。因此练习不要贪多,要注重练习的“精”和“巧”。

三、了解课外阅读策略的练习

(一)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条件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这需要一个长期的阅读实践过程。所以阅读习惯的培养要讲究策略。
1.培养查阅的习惯。要求学生扫清阅读障碍,了解掌握每个字、词的作用,明了每个事件的背景和相关资料,方便对全文的理解。
2.培养下批注的习惯。要求学生对文本中的每个难以理解的内容作出批注,采用不同的策略作出标记,慢慢思索、理解,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3.培养作读书卡片的习惯。读书卡片可以将文章的内容浓缩在小小的卡片上,建立自己的资料库,并可以对不同文本中的内容进行比较,将书读薄,触类旁通,全方位多角度地理解文本。
4.培养思索质疑的习惯。学问学问,先学后问。要善于思索,以而提出新的不足并尽力去解答。

(二)重视课外阅读系统化指导。

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必须重视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吕叔湘先生在总结了新时期语文教学得失后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基于此,课外阅读应被我们所重视。
课外阅读系统化就是指教师要做好安排指导工作,确定课外阅读的范围和比例,根据语文教材中所涉及的作家、作品,列出必读和选读篇目。推荐获好评的新书,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制定好阅读计划,安排好阅读时间,并做好指导、总结、讲评工作。在阅读前,老师可作一些关于这些名著的讲座,教给学生评价、鉴赏的策略。阅读后可以开展书评、读后感交流活动,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的水平。并要求学生做好笔记,在阅读的基础上,培养阅读的反馈能力,学会交流,写读书笔记,写出自己的感受及评价。
培养学生阅读学习的习惯,积极拓展知识面,不依靠教师的讲授才是职业中专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只有通过不断的阅读练习,养成阅读习惯,才可拓宽阅读面。语文学习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阅读是学生潜心读书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交流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它会伴随人的一生。因此,我们应重视阅读教学,克服阅读教学中的不足,留意阅读练习策略的科学性,在遵循语文的学与教的基本规律的条件下,在语文教学中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语文阅读教学就能登上一个新的台阶,拥有美好的远景。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