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应讲究拓展艺术

更新时间:2024-01-30 点赞:3257 浏览:798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课程革新教学论文所产生的深刻变化主要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转变上。任何一项课程革新教学论文的设想,都需要通过课堂教学这一基本途径去实施,终极都要靠教师的教学实践去实现和完善,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转变在我们看来已习以为常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摆正教师与学生、主导与主体的联系,明确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不是传授者、管理者,而是学生进展的推动教学论文者、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充分体现新课改的精神要求,须注重教学中的公道延伸,拓展情感熟悉空间。
古人云:“学起于思。”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性的拓展,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练习的进程,同时进展了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了教学质量。课文讲完后,不要马上结束教学,而是根据课文的思想内容和人物线索,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使之成为第二课堂的纽带。这样,既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又为学生先容了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课外资料,在拓宽知识、扩大视野之余,为学生进行探讨性阅读提供了帮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巧妙进行拓展设计:

一、主题思想式拓展

每篇课文,对于教师应在了解本课文主题思想的基础上想想,有哪些文章或是现实中有哪些例子与课文主题是一致的。如在教授《小狗包弟》一文时,教师了解到这篇课文反映的是人性的不足,是作者对人性的呼唤,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事件来拓展。如人类为了私欲大肆杀戮藏羚羊、鲨鱼等,为一己私欲而让自然界一片,让它们濒临灭绝;同时展示人性中光辉的一面,如三十年如一日,克服重重困难,赡养了六位孤寡老人的林秀贞,智利大矿难中展现的人性光辉等等。这样的拓展,以课内教学延伸到课外思索,通过思索,领悟其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既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活动操纵式拓展

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参加活动,以而体现课堂艺术的“活”和学生的“动”,不仅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更可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如学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文,可以让学生以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父母的爱,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情感体验,珍惜与父母家人乃至同学的感情。再如《动物游戏之谜》一文,可以让学生想想自己与动物过去与现在的联系,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浅析人与动物的联系,并结合过去、近况、未来,讨论人与动物该怎样相处。通过活动,学生在增加知识的同时,也能增加一些科学观念,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三、音乐鉴赏式拓展

音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假如教师以优美动听的歌曲作为课堂拓展,不仅可使长期处于思维活跃状态的学生得到放松,更可使他们享受美的感染和熏陶。如白居易《琵琶行》,在欣赏白居易描写音乐的高妙后,可以播放《春江花月夜》的曲子让学生感悟、赏鉴,并进而谈谈这首曲子如何的高妙。
一堂课好的拓展,主要靠教师,靠教师的教学艺术,靠教师的教学艺术所体现出来的魅力。在教学中,由于每个语文教师智能结构、教学风格的不同及课文体裁的差别,其拓展设计也会各有千秋。但不管采用何种形式,其任务不外乎为突出教学重点,开拓学生思维,推动教学论文学生进展,引起他们对有关内容的联想和思索,并进而给学生以“教学已随时光去,思绪仍在课中游”之感。因此,教师课堂拓展的精心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不过,拓展时也要留意,思绪驰骋后能够收回来。一位优质课竞赛教师在对《小狗包弟》的拓展中引用了长江大学学生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延伸至大学生们身陷急流无人施救甚至挟尸要价上,而忘了回归到人性美上,没有把握好度,以至于拓展成为了课堂败笔。
“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是新课改提出的具体目标之一。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考虑到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其不仅担负着求知、开发智力的根本任务,同时还担负着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健康的品德修养的双重任务。所以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应突现开放性、拓展性的特点,基于课堂而不囿于课堂,以课本为蓝本又跳出课本,通过联想、想象等思维方式,拓展延伸语文课堂教学的空间,不断丰富和拓展课堂的内涵和外延。我们语文教师的责任则不仅仅是把学生引进知识的殿堂,还要让他们在放下书本后能大踏步地走出去。
周梅花,教师,现居江西新干。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