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新走向

更新时间:2024-02-19 点赞:27388 浏览:12889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人类社会的教育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大进展。现代社会正处于高速进展的阶段,那么,教育的进展革新教学论文也就势在必行,相应地,作为语文教学中的核心部分——阅读教学的革新教学论文、深化的任务也就应运而生了。语文阅读教学必然要冲破传统阅读教学的樊篱,向着新的方向健康进展。

一、传统阅读教学有着的弊端

长期以来,我国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已经在教学实践中定格,形成一套成熟完备的教学程序六步教学法。这种传统的阅读教学策略,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系统连贯地传授较多的知识,并能结合课文的内容主旨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有利于教书育人。这种阅读教学中,教师永远是课堂的主角,是知识的传授者,他在阅读教学中关注的是学生对所讲的知识或浅析记住了没有、弄懂了没有等;而学生以静观、静听、静思的方式学习,缺少积极主动的介入,是一个单纯的被动的认知过程。这种阅读教学是机械化、程式化的教学,教学活动在长期的实践中已形式一套固有的“经验”或“方式”,这些“经验”和“方式”会对以后的教学活动产生影响,甚至成为一种恒定的作用力,使阅读教学活动按部就班、墨守成规,永远跳不出这种圈子,教学活动枯燥乏味。以以上对传统阅读教学的特点的熟悉中,我们不难发现传统阅读教学在目标、策略、内容和评价等方面有着着诸多的弊病。

(一)重应试,轻熏陶

近年来,对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批评日渐尖锐,网上就有这样的帖子:“语文课成了情感的死囚牢,艺术的屠宰场。”语文教师则另有苦衷:“不讲应试,不能立竿见影出成绩,家长能饶得了我们?”于是,在课堂上,总能听到这样的声音:这篇课文有以下考点;某年的考试出过这样的题目;这样理解不行,某年某题的答案是这样的……学生似乎一入学就是为了在中考中出人头地而读书,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兴趣而读书,更谈不上自主阅读和有创见地阅读了。阅读课堂丧失了情感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变成枯燥乏味、目的单一的应考浅析和习题练习。智育领先,德美靠后;忽略过程,轻视能力;弱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重师本,轻生本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是为老师设计的,它只管老师好教,而不管学生好学。课堂上,教师的意志就是学生的意志,教师的熟悉规律就是学生的熟悉规律。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把自己对课文的见解灌输给学生,学生只管听和记就行了,尽量少打岔,不懂最好下课才问,免得影响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学生是课堂的点缀。偶有几处提问、讨论,其答案也常常让老师给包办了。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或在似懂非懂之间患上“消化不良症”;或者昏昏欲睡,全无兴趣,甚至对语文课深恶痛绝;少数有个性有才华又爱体现的学生,则受压抑、受打击,挫了锐气,终至寂然无声。

(三)重浅析,轻综合

传统的阅读观以为,阅读一篇文章的首要要求是理解文章的内容,包括对词语、句子、篇章、写作策略和思想内容各方面的理解,否则就无法理解文章真正的含义,掌握不了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在这些方面可谓面面俱到,对课文条分缕析,巨细无遗,每节课都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以浅析到综合,更重在浅析,最后才由老师给出综合性的结论,久而久之,学生就习惯了现成的结论,疏于思索,缺乏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在课外的知识迁移和阅读理解方面显得尤为薄弱。同时,这一套枯燥的程序因不能给学生带来新鲜的感知和探究的乐趣,很轻易引起学生的乏味和反感,造成课堂效果的高耗低效。即使有拔尖的苗子,他们也大多否认得益于课堂,以为是重视课外阅读的收获,这理应引起人们尤其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刻的反思。

(四)重结果,轻过程

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评价,是与一定的功利目的联系在一起,主要是以能否在中考中顺利过关斩将定胜负。这种传统阅读教学最主要的激励评价,贯串在日常教学之中。课堂上,学生答出老师准备好的答案,就会获得表扬,如不相同,就会受到无情的否定、打击;测验中,学生答得与标准答案相符,就算“过关”,多答了,少答了,或是答法不同,就“扣你没商量”;考试后,还会把学生的成绩张贴,或通报家长,欲借此对学生施加压力,起到督促作用。须知这样的评价,由于过于追求结果,忽略过程,反而会陷入“欲速则不达”的局面中,不允许存异的课堂,就没有思维的火花迸发,学生的个性得不到进展,缺乏开放的思维和灵活应变能力;在课堂阅读中感受不到乐趣,也就不会去主动拓展课外阅读,更谈不上培养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了。
由上可见,传统阅读教学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教育进展的要求,阅读教学的革新教学论文迫在眉睫。2001年“新课程标准”的出台,顺应了现代教育进展的潮流,掀起了又一轮教改的。尽管新课标在实施中碰到了这样那样的困难,甚至一度遭到怀疑,但作为代表新生事物进展方向的新教改,却是任何气力都无法阻挠的。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还是呈现出了引人注目的亮点。特别是在学习了余映潮老师的收放自如,本色自然的语文教学策略以后,感触颇深。

二、新课标背景下阅读教学的亮点

(一)夸大知识和能力在阅读教学中的再现和再创造

知识和能力是语文教育的基本目标。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这种心智活动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活跃和布满创造力的。新课标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还学生一片新天地,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理解,去品味,去评价。让学生在自己的空间中阅读,调动已有的知识积累,用以吸收消化新知识,以而创造性阅读,来逐步实现知识和能力在阅读教学中的再现和再创造。例如我在教《安恩和奶牛》这篇课文的时候,制定了这样的知识和能力目标:走进主人公,感受文中人物美好的心灵。难道只有我们人类会感到孤单寂寞吗?

(二)注重过程和策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单向的、他主的、被动的学习方式,这种忽视学生主动性、能动性与独立性的学习方式是不利于学生进展的。新课标基本理念的第三条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共同协助来解决不足。学生在同等的氛围里对话,以讨论的方式研讨某个不足的答案。大家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别人的意见,体验合作的乐趣,也分享了成功的喜悦。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使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还是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提倡合作学习,大家彼此交流经验心得,在同意和反对、肯定和补充、提问和回答中,把传统的教师单向传授变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三)形成和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语文教学还要注重挖掘课文本身的人文性内涵,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培养起丰富的情感、高尚的情操、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等。有人说:“情感是语文教育的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把抽象概括的词变为生动具体的形象,让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挖掘文本的人文性内涵,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以及美的熏陶等贯串日常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语文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语文教学过程的灵魂。教育家陶行知说得好:“真正的教育是人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以心里发出来,才能感动心灵深处。”情感浸染下的心灵之花必将绽放得绚丽多彩。
放眼语文教改风起云涌,阅读教学的领域日新月异,各种教学法各领、各展异彩,多媒体阅读教学、网络阅读更是其中颇受瞩目的奇葩。这可喜的争鸣、争放的局面,是对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扬弃。我们在批判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糟粕的同时,对传统阅读教学中历久弥新的精华,却不应该忘记,而应将它们与现代先进的阅读教学思想和策略结合起来,让我们的阅读教学更富有魅力,呈现出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2、苏省教育科学探讨院:《草根化探讨:基于实践的教育聪明》,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施国琪,教师,现居江苏溧阳。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