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

更新时间:2024-03-21 点赞:26425 浏览:1203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没有人的感情,就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是由于,一方面情感是学生智力及非智力进展的原动力,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要求,才会有相应的智力及非智力活动。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情感,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学习。另一方面,情感又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联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语文学习中学生只有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才能正确的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和写作策略,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才能受到课文中价值取向的熏陶和感染,其个性才能得以充分张扬,才能得到全面的进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呢?

一、挖掘教材之美,陶冶学生情操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是广泛而深刻的,所以不能不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诗词、小说、故事、散文等等,都具有大量具体形象、带有个人情感的内容,都包含有丰富的审美因素,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人物或动物(拟人化)形象、高尚情感、节奏韵律、巧妙情节、深邃意境等都是丰富学生精神世界、陶冶学生情操的好教材。
鲁迅的《故乡》开头的一段文字: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以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鲁迅对眼前故乡的描写,充分调动“我”的感官,分别以视觉和听觉写了所见到的“故乡”的情景:萧瑟、荒凉、破败,并形象地刻画了“我”的痛苦与失望的心情。“以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其线条感是非常强烈的。我们不丢脸出色彩组合、景物搭配、线条勾画或单一或并用共同构成了语言的图画美。
在教材中,不同语言风格的文章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体现语言魅力的大舞台。如脍炙人口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大气磅礴的《岳阳楼记》,清新隽永的《金黄的大斗笠》,活泼明快的《春》,热火朝天的《安塞腰鼓》,都以不同方面展示了语言之美,或音乐美、或画面美、或节奏美、或形象美、或凝练美,均美不胜收。

二、自主探究,实现自我发现和进展

探讨性学习夸大学生通过自身实践,增强探究和革新教学论文的意识。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形成积极、生动、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在探讨性学习活动中,学生就会针对特定情景中的事物仔细观察,并且提出不足;针对所探究的不足,形成简单的探究思路,并以自己的方式实施探究;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设备,收集基本的信息、数据,运用信息和数据对不足做出简单公道的解释或回答。我们必须真正把学习的自由、权利、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条件去自主探究,去真正实现自我发现和进展。
在《天上的市井》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按节奏初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美;然后品读诗歌,学生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诗句或词语,说说其中的妙处,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学生看了创作背景之后明确了作者写作用意和美好的理想,感受诗歌的情感美;最后给诗歌的动画配音,尝试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美。一幅幅牛郎织女游乐图景,天街生活的情景,仿佛展现在同学们眼前,显得余韵悠然。学生通过形象思维,将文中的人、事、景、物变成可以看到、听到、闻到、感触到的客观世界中的种种事物。运用联想和想象,再现逼真的情境,真切地体验作者的情感,同时,也体验到自主探究的乐趣。像这样美读,能带领学生走进作品博大而精深的世界。

三、拓宽阅读视野,体验作者情感

阅读的关键和基础都是对文本的深入理解。阅读教学夸大整体感知是针对肢解文本来说的,但光有整体感知是不够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教学中要夸大读,要重视对文本情感的体验、内容的领悟、写法的探究、语言的品味。教师的讲解要少而精,要能调动起学生的思维。
在搞好课内阅读教学的同时,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广泛的阅读的目的不仅在于增加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还在于培养自主阅读意识,养成良好阅读习惯,通过整体把握、重点赏读、精心揣摩形成科学的阅读策略,故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外阅读的指导应将学生阅读喜好与学科阅读目标相结合,引导阅读兴趣,拓宽阅读视野,提升阅读品味;同时引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选择阅读材料、积累语言与思想。

四、落实“多元化”评价,推动教学论文学生全面进展

教学课程是一个整体,学科课程内容应该包括基础知识的积累、技能技艺教学论文的练习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在教育的目标上,不仅限于知识和能力,还要以过程与策略、情感和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目标进行评价。学生个体“全面进展”并不即是“全优进展”,而是允许并鼓励学生在基本素质全面进展的基础上进展个性特长。这就要求教师以单一主体走向多元主体,这种多元化的教育,不仅可以确保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更重要的是真正确立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他们的持续进展和终身进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姆夸大:评价“不在于证实,而在于改善”。
语文担当着教育教学中“文以载道”的重任,她那文质兼美的一篇篇课文能充分的带给学生精神享受,体验生命价值,感受精神自由,其德育内容相当丰富,让学生在“润物无声”中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推动教学论文学生的全面和谐进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丰县西岳低级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