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运用“互动”效应,推动语文课堂教学

更新时间:2024-02-14 点赞:5320 浏览:1503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必须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转变教师角色,让学生积极介入学习实践,使学生介入提问,主动思索,需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索与探讨着。

一、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为学生创造活动的空间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革新教学论文对教师提出了角色转变的要求。怎样才能构建同等的师生联系?我以为关键就在于能否实现师生间的“同等对话”。在这种师生对话中,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还应该真正放下架子,蹲下身子,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普通的一员,介入学生活动,与他们合作学习,共同进步。惟有如此,学生们才能不再把教师当作高高在上的权威来敬畏、服以,才能真正“挺直腰杆”做学习的主人。

1.打破学生已有的思维定式,激发同等意识

讨论教学法在今天的课堂上已被越来越普遍地运用。开始,我对课堂上热烈讨论的场面十分满足,但渐渐地我发现:学生并没有真正全心投入讨论,他们似乎一边讨论,一边察言观色,只要教师的态度有一点儿变化,他们的观点也会马上随之变化。经过研讨,我决定以转变学生思维定势入手,主动介入学生讨论,并认真发表观点。在一阵疑惑的讨论声中,学生的质疑兴趣被激发了起来。当他们发现一贯说得都是“标准答案”的老师也会出错时,兴奋劲儿无异于发现了新大陆。思维定势一旦被打破,思维火花的迸溅就如火山喷发一样势不可挡了。
让学生意识到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而是学习活动中同等的介入者,是实现教师角色转变,为学生创造活动空间的第一步。

2.组织、引导、探讨教学,努力创设学生活动空间

(1)注重学法指导,激励学生自主探究。明确方向才能采取有效行动。在教学中我首先在学习策略的指导上下工夫,使学生意识到掌握了学习的步骤与策略,自己也能有能力自主学习,并有所收获。熟悉到“我能行”之后,他们一旦掌握了学习的基本过程与策略,就可以将之运用于自己的学习实践。在学法指导中,我尤其注重对学生进行预习与温习策略的指导,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向课下延展,获得更多的互动时间与空间。
(2)注重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巧妙引导,激发活动兴趣。学生自学兴趣与的有无和强烈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语言是否有艺术性。通过教师富有艺术性的教学语言的巧妙引导,能有效激发学生自主活动的兴趣。
(3)优化教学程序,去除繁文缛节。传统的教学程序中有很多耗费时间但作用不大的“门面”式环节。精简这些不必要的环节,可以节省下时间,留给学生更多的活动时间与空间。

二、灵活运用“小组合作”,推动教学论文学生互动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则是合作学习中采用得较多的组织形式。由于是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运用时会出现很多困难和不足。这些不足的有着会直接影响教与学的效果,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因此,如何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是很值得探究的。我总结了以下一些经验:

1.异质建组,上风互补

在建立学习小组时,我们主要需以以下两方面加以留意:
(1)小组不宜过大。我采取4人小组的形式,前后桌一组,学习省时、方便。
(2)以面向全体,上风互补的要求出发,使小组成员在学习成绩、性格、个性、才能等保持公道的差别。这样组建学习小组既有利于优等生帮助后进生,还有利于优等生的锻炼和提高,更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共同提高。

2.选择良机,恰当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能捉住教学契机,选准课堂讨论的焦点,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就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思维迁移时
在学习一些规律性知识的时候,可运用类似知识的思维策略,安排讨论,促使学生进行思维迁移。经过这样的讨论,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全面性与概括性,同时有利于学习别人的优点,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
(2)思维受阻时
学生在探讨或做练习的时候思维受阻是很正常的事情,假如教师直接点拨引导,牵着学生鼻子走,效果不会很好,且影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此时,安排讨论,学生通过共同探讨,解决了困难。
(3)去伪存真时
有些知识学生会刚刚学完时往往不能真正地掌握和理解,做题时会被题面上的意思所迷惑,这时安排小组合作能帮助学生去伪存真、达成共鸣。通过讨论,学生解决了不足,还明白了考虑不足要全面,不能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的道理。

3.丰富形式,多维讨论

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一些学习好的学生常常会抢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使得其他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失去了独立思索、发表意见的机会。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又回到被动学习的老路上去了。另外,若课堂讨论形式过于单

一、学生会渐渐地对讨论产生厌烦情绪……针对这些情况,我探讨出了一些解决策略。

(1)协商法
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索,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可保证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思索的机会和时间。
(2)打靶子
在小组每位成员独立思索后,抽签决定一位成员陈述自己的意见,其他小组的成员以他的意见为靶子,对他的意见发表见解。教师也可以把这种策略运用于全班,即明确某一小组的意见为靶子,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在这种团体性的争论中,学生更轻易发现差别,发生思维的碰撞,以而对不足的熟悉更加深刻。
(3)互相提问
这是培养学生发现不足的能力的一种好策略,多运用于由课本或教师提供材料的课题讨论中。可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本或材料的基础上互相提问,可小组内提问,也可男女生互相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对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上几方面是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一些经验。在教学实践中值得探讨的不足还有很多,有待于在今后继续探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